APP下载

丝路,我来了!

2017-02-21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辅导员 2017年1期
关键词:丝路队员一带

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张 菁

丝路,我来了!

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张 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新一代的少先队员也在了解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和它所体现的和平、交流、包容、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精神。让我们走进湖南大学子弟小学五(1)中队,通过一个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活动,来认识这一战略构想在孩子们中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6年年初,我校五(1)中队的队员们与“丝绸之路”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语文课上,他们学习了《丝绸之路》一文,老师还讲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联想到媒体频繁播出的“一带一路”新闻,队员们兴趣浓厚,疑问也很多。“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它和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称它为“新丝绸之路”……一时间,“丝路”成了孩子们课下热议的话题。

其实,说起“丝绸之路”,孩子们并不陌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他们了解到早在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勤劳勇敢的人们就开辟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后人称之为“丝绸之路”。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也带去了文明与友好。

引导队员们从了解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到有意识地关注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国家提出的战略构想的意义和发展愿景,能激发他们作为小主人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一篇课文,一则故事,一条新闻,一个话题,引出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主题,就这样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大陆的交通要道,是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也是传播友谊之路。如今的“一带一路”将成为引领中国和沿途各国实现梦想的富强之路。辅导员引导少先队员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好全面准备,当然要带领他们关注、了解“一带一路”。

我把想法和小干部们一说,大家都很赞同,立即开始商量活动内容。有人说:既然“一带一路”是国家提出的战略构想,我们是小主人,建设“一带一路”也有一份责任!于是,“丝路,我们来了”的活动题目便应运而生。中队长孙嘉悦还模仿真人秀节目的形式,给各小队布置任务,发放“任务卡”,分别命名了“丝路地理小队”“丝路风情小队”“丝路历史小队”“丝路文学小队”。根据任务和分工,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通过网络、书刊收集有关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相关资料;观看大型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尹景熙同学是“丝路地理小队”成员,为完成有多少个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的调查任务,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绘制出一幅已加入“一带一路”多个国家的方位图。“丝绸风情小队”的队员了解到中国要加强同“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精心编排了新版电视剧《西游记》片断。因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他们要把《西游记》中精彩的故事推荐给世界各地的小伙伴。施雅境同学从电视上得知我国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泰国、埃及和俄罗斯投资或合作建设高铁项目,深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施雅静绘制了一幅画,表达自己的心情。

在广泛搜集、查阅资料、准备道具、排练节目的基础上,“丝路,我来了”主题观摩队会如期举行。

环节一:探寻古丝路,感受历史古文化

纪录片《新丝绸之路》片头曲拉开了主题活动的序幕,也把队员们带入了那条传奇之路:大漠、驼队、壁画、僧人……画面上,悲壮的古战场,神秘的古商道,恢宏的古文明,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古老与神奇。

当时的 “丝绸之路”到底途径了哪些国家?“丝绸地理小队”的队员代表结合自己绘制的路线示意图给大家做讲解;“丝绸历史小队”以丢骰子、讲故事的游戏方式,讲述了丝绸之路上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队员们由此对丝绸之路的地形、地貌以及途径的城市、国家有了更多的了解,一条“丝路”立体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接着,“丝绸文学小队”的队员朗诵了豪放旷达的《凉州词》,让大家领略到了西域的独特风光和大漠情怀。

队员们探寻古丝绸之路

队员们品尝丝路美食

此时,“丝路风情队”的队员走上台,以风趣幽默的情景剧演绎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各小队以不同方式再现了他们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独有风情。曾经繁荣的古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商贸运输、文化交流的大道,古道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今天的少先队员走在“丝绸之路”上,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索那神秘的古商道,寻觅那璀璨的古文化,令所有观摩队会的孩子和老师深感敬佩。

环节二:畅想新丝路,携手共谱新篇章

活动进入第二个环节,中队长给大家播放了央视新闻联播中的五分钟短片,浓缩式地介绍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格局、目标、路线和作用,让队员们跨越时空般地从古丝绸之路,走进了新丝绸之路。

然而,队员们还有一些疑问,“建设一带一路的意义是什么呢?”于是,小记者们带着问号,通过电话现场连线专家,采访了中国外交部“一带一路”研究专家周伯伯。周伯伯告诉他们:“‘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战略,它体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本着合作、共赢、共享、共建的精神实现新的发展。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有能力帮助其他国家,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随后,大屏幕上显示出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工作报告的画面,他强调: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带一路”将成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支撑。

队员们由此明白:“一带一路”就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的梦想,也赋予了古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小公民,从小要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国际化视野。

“共建、共享、共赢的‘一带一路’精神如何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队会上,中队长提出的这一话题,又引发了大家一番热烈的讨论。

恰逢湖南与新疆吐鲁番地区对口开展“小伙伴手拉手,相约中国梦”活动。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是“一带一路”的经济核心区,湘、吐两地队员手拉手,不仅能让队员们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也会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理解共享、共建、共赢的“一带一路”精神,学会尊重、合作、包容。于是,在广泛的讨论中,一个“手拉手”活动的初步方案形成,其中一项就是向吐鲁番“手拉手”小伙伴了解当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哪些项目?会带来哪些变化和发展?“手拉手”小伙伴共同寻找一个志愿服务小岗位,发扬小主人的精神,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一点力量。

队会尾声,队员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认识和理解、展望和畅想。诗歌爱好者把对“一带一路”的感情倾注于笔端,写下一首小诗;热衷旅游的队员绘制出一幅丝绸之路旅游路线图;喜欢绘画的队员用画笔描绘着未来丝绸之路繁华的景象;还有队员以散文的形式写下对“一带一路”的畅想。队员们还把这些作品以微信、微博的形式发送到校园公众号、朋友圈,引来更多人关注“一带一路”,为队员们的行动点赞。

活动之后,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探寻的热潮。古老的丝绸之路激发了队员们的浓厚兴趣。2016年暑假,三(2)中队“凌云”雏鹰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踏上了西部之旅。他们赴甘肃、宁夏,重走丝绸之路,去寻访那条神秘的千年古道。杨希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8天时间,我们沿着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奔走了2600公里,祖国西部的大好河山让我流连忘返。整个寻访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阳关和莫高窟。我站在历经2000年风雨仍高高矗立的阳关峰火台遗址前,心情格外激动,憧憬着自己也能像张骞一样,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沿着丝路寻访,感受到在习近平爷爷的召唤下,丝绸之路正迎来新的曙光!”

探寻古丝路,队员们仿佛听到了山间仍回荡着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深处飘飞的袅袅孤烟;展望新丝路,队员们眼前浮现出祖国发展的崭新面貌。

“一带一路”使中国梦和世界梦交相辉映,谱写出一曲和平、发展的新乐章。而今天的少先队员也跟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大军,豪迈地发出“丝路,我来了”的时代声音!

(此活动为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中少学发【2016】1号)通知发布并推荐的优秀少先队活动案例)

(栏目特邀编辑 柯 英)

猜你喜欢

丝路队员一带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丝路梦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