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有情照古今
2017-02-20何怡
何怡
中秋节无疑是炎黄子孙最富人文关怀和浪漫情调的传统节日,我们与祖先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之下,历史上留下了众多吟诵、描绘中秋的名作,也留下许多溫情传说。
风俗:同赏一片月
古代中秋丰富节俗的缘起与演进曾让很多学者颇费考量。据称,“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赏月的活动大约始于风雅的魏晋时期,最初是文人兴起,到唐宋时已非常兴盛,扩展到了民间。
钱钟书读唐诗发现,在唐朝人们认为中秋的月亮明亮如镜,具有除妖辟邪的功效。钱钟书读《太平广记》,读到狐狸头戴髑髅拜月,举了几个例子后,说到自己读书时的一个发现:“唐时有一俗说,后世无传,余读唐诗得之。如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鬼愁缘避照,李颀《中秋对月》:‘万怪想潜行,方干《中秋月》:‘当空鬼魅愁,孙纬《中秋夜思郑延美》:‘中秋中夜月,世说慴妖精,释可朋《中秋月》:‘迥野应无鬼魅形,似月至中秋,功同古镜。然则妖狐拜月,多不在中秋之夕矣。”
与唐人不同,宋代文人的赏月有了更多的感伤。苏轼《中秋月》诗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辛弃疾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里感叹:“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堅写到了北宋京都(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中秋节赏月的盛况:“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关于宋朝文人过中秋节,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年中秋,欧阳修与诗人王君玉备好酒席,叫来歌女,待赏明月。不巧赶上一场大雨,不得见月,但两人仍赋诗自娱,雨夜不眠,欢度中秋,欧阳修写下了《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作为纪念:“池上虽然无皓魄,樽前殊未减清欢。”与此相似的,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开篇的序中就提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豪迈疏狂,令人心向往。
情感:千里共蝉娟
中秋节是一个独特的节日,除了亲情,爱的相思、友情的怀念也融合在同一个节日里。
大文豪鲁迅很在意中秋。自1912年至1936年的25年间,《鲁迅日记》对22个中秋节有明确记述。1925年,鲁迅与许广平秘密展开“师生恋”,是年端午那日鲁迅与许聚会饮酒,喝得大醉,在致广平的信中还意犹未尽说:“今年中秋这一天,不知白塔寺可有庙会,如有,我仍当请客……”许广平后来在《两地书》中回忆这年中秋,说迅翁“远远提着四盒月饼,跑来喝酒”。可见在经历女师大风潮考验后,他俩的感情已迅速升温,鲁迅可以大胆去爱了。翌年中秋节,鲁迅独自在厦门度过,他在日记中写道:“旧历中秋也,有月。语堂送月饼一筐予住在国学院中人,并投子六枚多寡以博取之。”他当然牵挂远在广州的爱人,这种思念全写进他们的《两地书浬了。
在赵元任夫妇等友人的好心促成下,大学者陈寅恪与女教师唐筼情投意合。1928年8月,陈寅恪和唐筼在上海正式举办了婚礼。这一年,陈寅恪38岁,唐筼30岁。同年9月底,由于清华大学开学在即,新婚燕尔的陈寅恪乘船离开上海,返校上课;而唐筼则因母亲去世需要安葬,便没有和丈夫同行。正逢中秋佳节,夫妻却不能团聚,在海船上的陈寅恪遥望天上的明月,心中别有一番伤离别的滋味,便提笔写下一首思念妻子的诗:“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影底山河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初升紫塞云将合,照澈沧波海不流。赢得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骨肉分携岁屡经,团国佳节倍关情。今秋大地新更化,天际水轮分外明。”这首七绝是启功先生1980年中秋节为怀念在台湾的师友所作。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渐缓和、不断改善,启功先生想能有机会去台湾看看台静农、郑骞和王静芝3位良师益友,因此有感而发。
印记:年年月相似
古往今来,这轮皎洁皓月也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吟诵中秋的书画精品。
论及与中秋有关的书画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晋代王献之(传)的草书《中秋帖》也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珍品。它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殉的《伯远帖》一起,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意为此三帖乃希世珍宝。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和王殉《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0年,两帖面临出售。香港鉴藏家徐伯郊得知这一情况,联系了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马衡院长,马衡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此事的原委。1950年,周總理亲自指示:“同意购回《中秋帖》及《伯远帖》”,使其回归故宫博物院。
近代书画大师也曾创作过不少有关中秋的书画精品。画家齐白石老人关于中秋的作品也很多,其八十多岁时的精心之作《秋中图》,将藕、月饼和茶壶、茶杯作为一个主题,在线条的表现上独具一格,只是随意地勾画出轮廓而已,除了月饼用黄色涂染之外,整幅画面清素、简洁,寓意了平淡是福的美好祝愿。秋中,即农历八月十五。北京城里过中秋节,藕、茶、糕、饼是常见的应时之物。
张大干曾在1933年创作水墨纸本《嫦娥奔月》,又在1935年创作《嫦娥》。在《嫦娥》的画面中,月桂树下的嫦娥怀抱玉兔,神态安然,有张大干早期仕女人物画的风采。丰子恺的《中秋》《团圆之夜》《团圆》等作品,也描述了中秋团圆的景象。
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数不胜数,从《诗经》的“月出皎兮”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的不只是江上那一轮兀自阴晴圆缺的月亮,也指代代人生,绵绵文化,永世未绝。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