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演绎“清辞丽剧”
2017-02-20邱磊孔秋玥
邱磊 孔秋玥
清华附中有几十个社团,但是三年前升入高中的孔秋玥同学却萌生了自己创立社团的想法。她把这个念头跟同样爱好戏剧的好友说了,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他们按照学校的规范流程,拟定章程、书写规划书、设计海报、招揽社员,戏剧社团就这样开团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孔秋玥他们想的那样顺利。随着社团活动的开展,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时间问题——学校规定社团活动每两周一次,时间本来就已经很少,再加上偶尔还会有学校集体活动占用时间,学生们用来排剧的时间自然是不够的。社员们经过商讨后,各自填写了自己的空闲时间表,利用午休与放学的时间分组加排。其次,经费也是问题。由于学校的经费申请机制尚不成熟,剧社的第一部剧《雷雨》,从布景、宣传到服装、道具,全都是社员们自己出资解决的。
对于时间和经验都相对有限的中学生社团来说,稳定且志同道合的指导教师尤为关键。一直关注着学生戏剧追求的邱磊老师被孔秋玥这些学生打动,主动找上门来。他为社团取名为“清辞丽剧”,因为这个名字既体现京昆韵味,也与水木清华相得益彰,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作為中学生戏剧社团的指导教师,既需要在专业性上与学生需求对接,又要考虑学校的课时与社团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反复权衡之后,邱磊老师舍弃了专门的传授与舞台训练,直接以演代练。这有点像让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的士兵直接走上战场,有点仓促,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还不错。
经历了成长中的种种烦恼,第一年的社团活动随着《雷雨》的成功演出落下帷幕。
一年之后,老社员退出,新社员加入。如何让“新人”们明确自己的主人角色并融入剧社,为剧社的发展贡献力量?社团采取了两种方式:第一是严格记录考勤,缺勤一定次数便会影响学分获得;第二是在每次排练的间隙,设计一些与表演、台词有关的小游戏,既激发了社员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现力与创造力。
中学生戏剧重在教育,这是中学生剧社的参与者们不能忘掉的“初心”。所以,在着手排练戏剧时,邱磊老师总是会进行相关的思想性分析,让学生理解,剧的内容可以痛快地调侃、大胆地讽刺,但一定要符合人类社会业已习惯的普世价值,如爱情是美好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三年的社团生活给予学生的收获绝不只是舞台上的光彩,他们说:“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剧社的将来,但什么事是爱与梦想解决不了的呢?”
编辑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