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导学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7-02-20韩林鹿
韩林鹿
2011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课程的四大目标之一。利用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迁移,基于认知冲突的问题式导学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导学链接,提炼核心问题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开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氛围,更需要教师提供恰当的物化媒介。在导学链接环节,教师编撰一组新旧知识掺杂的练习,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既复习旧知识,又尝试解答新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梳理归纳问题,提炼出核心问题。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课,在导学案的知识链接部分设计了224÷4=?40÷16=?22.4÷4=?三道题。前两道题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三道题是例1。整数除法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自觉迁移到小数除法的计算中。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对旧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会出现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这三种算法进行观察,学生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余数2.4还能不能接着除?如果可以接着除,竖式是写2.4还是写24?为什么?而这两个问题正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导学案的知识链接这一环节,可以客观地调研学生的思维状况。设计的题目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从而产生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比较集中,有些比较分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帮助提炼,总结出核心问题。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导学案采用了自学、对学、全班交流展示、质疑争辩四个环节,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两个核心问题,导学案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素材,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写一写进行探究。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学习后得出三种分法。展示学生这三种分法,各自说明理由,然后全班展开质疑讨论,比较三种分法的优劣。通过讨论,两个核心问题得到解决。
导学案引领的高效课堂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暴露出真实的思维状态,质疑与交锋使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扎实和深入。
問题式导学案以问题为核心,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