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浅议

2017-02-20王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发展对策

王琳

[提要] 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行动,是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完善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作用,从政府方面和高校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运行机制;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nc201520)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16日

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概述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强化服务“三农”职责,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启动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是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将围绕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政府咨询服务以及机制体制改革四项主要内容展开。其中,服务体系建设和机制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体现。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可以利用高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现状。在获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全国39所高校中,农业高校有22所,综合性高校有13所,理工类高校2所,政法、师范类各1所。从数量上来看,凸显了农业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各高校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南京农业大学探索了“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站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链式立体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四川农业大学的“雅安模式”,安徽农业大学的“1+1+N”模式,河北农业大学的“太行山道路”模式,浙江大学的“湖州模式”,天津科技大学结合帮扶工作开展的“科技人员驻村模式”等,充分利用高校科技人才,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从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高校获批建设以来,已经有近5年时间,虽然各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从运行管理模式、开展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模式、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定位不明确,发挥作用受限制。目前来看,科技部、教育部并没有把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正式列入国家级科研平台,各高校虽然都是由校领导担任院长,但是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定位不明确,导致高校在调配资源、开展改革的时候力度不够,阻力重重,无法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挥更大的作用。

2、经费来源没有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在现有的39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只有首批10家高校科技部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了一次经费支持,其他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日常运行和管理都是自筹经费,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高校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效果,也使得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3、机制体制改革乏力,创新性不够。机制体制改革是新农村研究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机制体制改革方面开展的工作不多,创新性不够。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农业推广类教师的工作特点,依然按照项目、论文、获奖等业绩进行考核,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人才培养与“三农”发展实际需求不对称,高校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等培养环节有待深化改革。

三、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对策

(一)政府方面

1、明确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地位。科技部、教育部应该尽快把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列入国家级科研平台,并参照国家级平台的运行模式进行管理和考核,这样一来,高校在管理和考核评价方面才能有据可循,也才能更有积极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如果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被明确为国家级科研平台,高校就可以统筹全校涉农学科、仪器设备、二级学院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全职或兼职聘用教师,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

2、完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完善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年度考核和建设期考核的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使目前具有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高校具有危机意识,促进高校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中,应重点鼓励高校在人事管理制度、职称评定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三农”模式等方面開展探索与创新,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3、稳定和加大专项经费支持力度。根据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处于关键攻坚阶段,高校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有稳定和足够的经费投入。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作为一项创新工作,并且公益性质比较突出,政府应该设立专项支持经费,重点支持高校开展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政府咨询服务以及机制体制改革,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保障。同时,对不同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可以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分层次支持,实行绩效管理,鼓励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开展特色工作。

(二)高校方面

1、建设稳定的科研团队。人才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要建设好、发挥作用,首先要建设稳定的人才队伍,形成特色的科研团队。高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采用全职或兼职聘用的方式,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人才资源,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科研队伍相对稳定并具有开展服务“三农”、推广农业科技的工作热情。

2、创新服务新农村建设模式。根据国家城镇化建设需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农民职业培训等相关需求,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要发挥自身学科、平台、人才优势,创新性地开展服务工作。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帮扶、人才支持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机制灵活、多元联动、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因地制宜为新农村建设制定发展规划、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推动高校和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3、完善科技推广人员考评机制。高校现有的考评机制,重视学术论文、科研项目,轻视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职称评定、聘期考核等评聘机制中处于劣势,势必影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高校应完善对农业技术推广教师的考评制度,通过建立职称评定、津贴补助、工作量补贴等特殊的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深入基层,积极开展科技推广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

4、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高校应努力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首先,高校要加强向国家相关部委、省政府进行汇报,积极争取项目和经费支持;其次,高校要转变观念,以贡献求发展,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最后,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通过开展经营性活动,实行公益性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拓展资金来源,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2.2.2.

[2]浦徐进,明炬.“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主要内容[J].中国高校科技,2012.4.7.

[3]严瑾,刘晓光,陈巍.新常态下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6.1.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发展对策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