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朝华:东坡情怀让我在喧嚣下画得安宁

2017-02-20郭剑夫

新城乡 2017年1期
关键词:眉山米芾画派

郭剑夫

三苏祠的街道,古朴、繁华,处处透露着文化的气息。长长的青石板路两旁,摆满了各式古玩,引得藏家们竞相观赏收藏。

庄朝华的工作室离三苏祠不远。进门就能看见一张宽大的桌子,桌面被笔、墨、纸、砚占满,独留出中间的一块“空地”,刚好容得下铺开的画纸。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喧闹的街道里,庄朝华和他的五个师兄弟一起,创作出了一幅幅风格突出的国画佳作。他们的画作虽然题材多样,但无不隐约再现出一代文豪苏东坡飘逸浪漫的人文色彩和乐观胸怀,因此被大家称为“东坡画派”。

“乐观豁达的东坡情怀教会我如何在喧嚣世俗中画得安宁。”庄朝华说,自己创作时世界是静止的,只有心中的那一片田园才是活生生存在着的景物。淡雅的色彩,清新的画风,是庄朝华内心的渴望,每一笔都是对心灵的涤荡。

三十年风雨伴“东坡”

“我喜欢宁静,田园生活是我十分向往的。”庄朝华说,自己是个对闲适生活充满渴望的人,只要给他一支画笔、一块黑墨、一方砚台、一张白纸,他就能静静地将生活铺开。

1986年,因工作调动到眉山的庄朝华开始被这座城的东坡文化深深吸引。庄朝华说,自己父亲从小教他练习书法,这让他对笔墨有着深深的爱。“书画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喝水一样的不可分割。哪怕工作耽误再晚,回到家里我必会找几张纸来进行‘糟蹋。”

来眉山后,庄朝华经常都要到三苏祠去沾沾东坡先贤的灵气,并从中学习他乐观豁达的胸襟。

三十年与“东坡文化”风雨相伴,庄朝华已从东坡的字画中悟出了自己的风格。《净心图》是最能代表庄朝华内心所想的其中一幅作品,“隐居在崇山的一处,在低吟的虫鸣中进入梦乡,在清脆的鸟鸣中醒来。没有世俗的干扰,将自己的爱好作为点染闲适生活的调色剂,这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就是我最向往的幸福生活。”

正是有这样淡泊名利的心态,才会有如此平和惬意的画作。“颜色多时本色休。”这是庄朝华画作的核心。他认为,只有经过漂洗的黑白呈现出的淡黑与淡白,看起来简洁而舒服。用这种颜色创作出的作品也最能表达作画者的心境——无需过多的修饰,本色就好。

唐代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运墨而五色具。”对于“五色”的说法,有指“焦、浓、重、淡、清”的,也有说是指“浓、淡、干、湿、黑”的。而庄朝华的作品中就透露出了“浓、淡、干、湿、黑、白”的“六彩”组合。他在墨色运用上看似丰富的变化,其实只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墨色演绎。只有对墨的习性了如指掌,才能运用自如。多加一滴水,少加一滴墨,营造出的意境就会截然不同。这样一位懂得用墨的画家,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在“淡淡”的生活中洒进淡淡的水,生活立刻被调制的淡而有味。

除了画画,庄朝华还写点书法。庄朝华最喜爱的书家是北宋名家米芾,这不仅因为米芾在书法上的造诣和创新精神给他带来了丰富的艺术启迪,还在于米芾对书法的痴迷让他深受感染。米芾的名作《书紫金砚事》被他临摹了无数次,他在汲取其书法营养的同时,也深深地沉浸在诗歌背后发生在米芾和苏东坡之间的佳话中。

“相比苏东坡,米芾的生活是我更向往的。”庄朝华说,未卷入政治漩涡的米芾,生活相对安定,有更多的心思可以用在自己喜爱的书法上面。正如现在的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画心中景。

为了更好地写书作画,2008年,庄朝华受聘在三苏祠旁的东坡书画院工作,与东坡一墙之隔的画室逐渐发展成为“东坡画派”的常聚之地。

东坡画派:彰显四川文化底气和底蕴

盛世艺兴,纵观近几年来的中国画坛不难发现,以地域为名的各种画派正日益在全国各地发展壮大。而作為一个美术大省,四川泛绘画意义上的“巴蜀画派”外,在国画领域还有一支“东坡画派”。

如今,久居眉山的庄朝华,作为东坡故里的后继者,正和他的师兄弟们一起实践着东坡精神的时代再现。他们怀揣一代文宗涉猎广泛、广采博取的风范,在艺术领域勇于创新和实践,创作出了风格突出的国画佳作。正如苏东坡所说:“文采风流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东坡画派”的实践取向,正是用广泛的题材、圆厚的笔墨、清新的意境与豁达的胸襟,在浓淡干湿间,氤氲虚实中去彰显东坡飘逸浪漫的人文色彩和乐观胸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艺术的享受!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等4点希望。

“东坡画派”的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一脉相承,彰显了四川文艺界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伟大灵魂和作品攀登文艺高峰的进军号角。同时,作为一个纵横古今、驰骋中外的符号标杆,苏东坡能以其持久的影响力“挑”起眉山“文化兴市”的大梁,并通过“东坡画派”以艺术创作构建眉山的文化风貌、推广眉山的文化发展,扩大眉山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而在庄朝华看来,自己多走出去,到大自然中搞创作,就是在坚守文化理想,推动文化创新。他说,“总书记说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作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2016年10月,庄朝华参加了四川省文化厅组织的“春雨工程”四川文化志愿者西藏行系列文化活动,赴拉萨、日喀则、林芝开展实地写生活动,创作作品在第二届“瀚海留真”四川省群文美术书法摄影展中展出。而在近年来四川举行的各类书画展上,其作品也有多项入展。

10多年来,庄朝华一直坚持到全国各地游离写生,寻找创作灵感。2017年开春,他打算约上几位画友再到太行山写生,他兴奋地说,“画山水画的人没有到过太行山可不行。”

猜你喜欢

眉山米芾画派
眉山麦克在线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北宋·米芾《白帖》
眉山印象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苏轼眉山足迹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米芾学“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