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探研
2017-02-20顾华丽
顾华丽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对话,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要紧扣关键词语,让对话互动为课堂阅读奏出主旋律;抓住关键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留白处对话,挖掘文本内涵,释放阅读课堂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对话;互动;师生关系;核心元素
中图分类号:G456;G62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34-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为了对话而对话,无主题无目的的对话随处可见。这样的对话,既无充分的课堂预设,又无精彩的生成,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通过多向对话让语文课“流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对话中碰撞,促进潜能发挥,培养语文素养呢?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一、紧扣关键词语,让对话互动为课堂阅读奏出主旋律
俗话说得好,言为心声。教师须引导学生发挥稳定的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咀嚼玩味,反复吟咏文本语言,以求得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把握。以《船长》一文中的对话为例进行说明。师:出示对话,让学生阅读后思考“这段话写法有什么特点”。生1:这是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之间的对话。生2:单句成段。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对话?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吗?生:简短有力。师:联系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1: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的每次对话都很简明,直奔话题重点。生2:这段话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兩次用到“!”号,可见语言的有力。教师引导:还从哪儿感受到语言有力?(学生陷入沉思)师用手指一行一行地指屏幕上的文字。生3:(恍然大悟)单句成段的表达形式,让人感到语言有力;这段话没有任何提示语,也让人感到语言的简短有力。师:从这简短有力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情况非常危急。
从这个教学片断中,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触摸到文本的脉搏,抓住关键词语,把对话的触角进一步向文本的深处延伸。学生潜心会文,用心体味、捕捉和追寻文本意蕴。通过朗读,这种体会内化成了情感,这是一个学生与文本反复耦合的心理过程。
二、抓住关键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
众所周知,文章中有一些句子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这样的句子叫关键句,这些句子是段落、篇章表达意义的焦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关键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比如,《秦兵马俑》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既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又是全文的中心句。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少数人举手)教师引导:浏览课文,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吗?(多数人举手)学生齐读。教师小结:这既是过渡句,又是全文的中心句。紧扣这句话,能理清课文的脉络。谁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生很快理清了文章层次)接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然后设计问题: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学生了解内容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品味列数字说明法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当时作战的画面,感悟当时气势的宏伟、场面的壮观,体会形象化描述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如此一来,自读自悟出秦兵马俑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的情感体验。
三、留白处对话,挖掘文本内涵,释放阅读课堂活力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在留白之处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些空白点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它有助于学生在“补白”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嫦娥奔月》一文的高潮部分——嫦娥与逢蒙周旋,语言非常简洁:“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为了让学生能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师:面对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的逢蒙,嫦娥怎么可能承认自己有仙药呢?她会怎样与逢蒙周旋呢?PPT出示第一回合:嫦娥心想:( ),说:( )。提示:嫦娥坚决不承认自己有仙药。逢蒙要嫦娥相信他知道仙药的事,会怎么说?PPT出示第二回合:逢蒙说:( ),嫦娥说:( )。提示:可以适当加上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师:见嫦娥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拖延时间,逢蒙此时心情如何?接下来又会说些什么?第三回合:PPT出示:逢蒙说:( ),嫦娥说:( )。师:点出“……”,这就是周旋。
不同的文本融入情感都有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或委婉含蓄,或平铺直叙。后来的实践证明,在留白处补充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逢蒙卑鄙无耻,嫦娥机智勇敢。再现那惊心动魄的周旋场面,突破了课文的教学难点。
四、结束语
文本承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教者必须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深刻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古女子因眉心一点鲜红朱砂而曼妙生姿,显得妩媚多情;今语文课堂,因对话流动而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张广苹.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6(31).
[2]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10).
[3]曹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