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锥曲线焦点问题“面面观”

2017-02-20沈辉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面面观所求双曲线

沈辉

圆锥曲线的焦点既给圆锥曲线定“位”,又直接影响着圆锥曲线中某些“量”的变化;另外,圆锥曲线的众多性质都依赖于焦点,所以由焦点引发出圆锥曲线的许多问题倍受命题人青睐,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亮相.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与圆锥曲线焦点有关的问题.

圆锥曲线的焦点“定位”问题

例1 求过点(2,-2),且与[x22-y2=1]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法一 分类讨论法.

由题意得,双曲线[x22-y2=1]的渐近线方程为[y=±22x].

(1)若所求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设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x2a2-y2b2=1(a>0,b>0)].

则[ba=22],

[∴b=22a]. ①

又点(2,-2)在双曲线上,

[∴4a2-4b2=1]. ②

联立①②得,方程组无解.

(2)若所求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设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y2a2-x2b2=1(a>0,b>0)].

則[ab]=[22],[∴a=22b]. ①

又点(2,-2)在双曲线上,

[∴4a2-4b2=1]. ②

联立①②得,

[a2=2],[b2=4].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y22-x24=1].

点评 确定圆锥曲线的方程包括“定位”和“定量”两个方面. 因此,在求解此类问题时,其通性通法是必须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焦点的位置,不能确定焦点位置的,需对焦点是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进行分类讨论,不能遗漏任何一种情况.

解法二 待定系数法.

因为所求双曲线与已知双曲线[x22]-y2=1有相同的渐近线,

故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22-y2=λ(λ≠0)].

又点(2,-2)在双曲线上,

[∴λ=42]-4=-2.

故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x22-y2=]-2,即所求双曲线方程为[y22-x24=1].

点评 涉及求圆锥曲线方程的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并不能判定焦点的位置时,先不要急着分类讨论解题,可以先理解题意,充分挖掘题目的个性特征,寻找思路更优的解法. 如解法二,在已知渐近线反常的条件下,利用双曲线系[x22-y2=λ(λ≠0)]求解,避免了分类讨论,显然优于解法一.

圆锥曲线的焦半径问题

例2 如图,椭圆:[x29-y24=1]的左、右焦点为[F1],[F2],点P为椭圆上的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析 设P的坐标为[(x0,y0)],由椭圆方程[x29-y24=1]可得,a=3,[c=5],[e=53].

由焦半径公式得,

[PF1=3+53x0],[PF2=3-53x0].

又因为[∠F1PF2]为钝角,

所以[PF12]+[PF22]-[F1F22]<0.

所以[(3+53x0)2]+[(3-53x0)2]-20<0.

解得,[-355

所以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355,][355)].

点评 连接圆锥曲线的焦点与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称为它们的焦半径. 有关圆锥曲线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问题, 可考虑使用焦半径公式来处理. 本例充分利用[∠F1PF2]为钝角这一条件,由焦半径公式求得两条焦半径[PF1],[PF2]的长,进而用余弦定理求解.

圆锥曲线中焦点三角形问题

例3 已知椭圆C与椭圆:[x2+37y2=37]的焦点F1,F2相同,且椭圆C过点[(572,-6)].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点P为椭圆C上一点,且∠F1PF2=[π3],求△F1PF2的面积.

解析 (1)因为椭圆:[x237+y2=1]的焦点坐标为[(-6,0), (6,0)],

所以设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x2a2-y2a2-36=1(a2>36)].

将点[(572,-6)]代入上式整理得,

[4a4-463a2+6300=0].

解得,[a2]=100,或[a2]=[634](舍去).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x2100+y264=1].

(2)因为点P为椭圆C上任意一点,

所以[PF1+][PF2=2a=20].

由(1)知,c=6.

在△PF1F2中,[F1F2]=[2c]=12.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F1F22]=[PF12]+[PF22]-[2F1F22cosπ3],

即[122=][PF12]+[PF22]-[PF1?PF2].

因为[PF12]+[PF22]=([PF1+PF2)2]-[2PF1?PF2,]

所以[122=]([PF1+PF2)2]-3[PF1?PF2].

所以[122=][202]-3[PF1?PF2].

所以[PF1?PF2]=[202-1223=32×83=2563].

故[SΔPF1F2][=12][PF1?PF2sinπ3]

[=12×2563×32=6433.]

所以△F1PF2的面积为[6433].

点评 椭圆或双曲线上的一点与两个焦点[F1],[F2]所成的三角形,常称之为焦点三角形. 在解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经常可考虑运用正、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等,通过变形,使之出现[PF1]与[PF2]的关系式,这样便于运用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求得[|PF1|·|PF2|]的值. 另外,在运算中要特别注意一些变形技巧和整体代换思想的应用.

圆锥曲线的焦点弦问题

例4 已知直线[l]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1)若[AF]=4,求点A的坐标;

(2)求线段AB的长的最小值.

解析 由[y2=4x]得,p=2,其准线方程为x=-1,焦点F(1,0).

设A([x1,y1]),B([x2,y2]).

(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F|=[x1]+[p2],

从而[x1]=4-1=3.

代入[y2=4x],解得,[y1=±23].

∴点A的坐标为(3,2),或(3,-2).

(2)①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1,与抛物线相交于A(1,2),B(1,-2),此时[AB]=4.

②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y=k(x-1),y2=4x.]

消去y整理得,[k2x2-(2k2+4)x+k2=0].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则k≠0,并设其两根为[x1],[x2].

∴[x1+x2=2+4k2].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AB|=[x1+x2+p=4+4k2>4].

综上所述,[AB]≥4,即线段AB的长的最小值为4.

点评 圆锥曲线过焦点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 两个交点连接而成的线段叫焦点弦. 由于焦点弦是圆锥曲线中一种特殊的弦,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充分挖掘焦点弦的特征,常用圆锥曲线的定义(特别是第二定义)将问题转化,利用焦点弦长公式并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本例第(2)问中,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并结合焦点弦长公式[|AB|=x1+x2+p]把[|AB|]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比直接用弦長公式[AB=(1+k2)x1-x2]整体代换、设而不求更简洁.

圆锥曲线中与焦点有关最值问题

例5 设P是抛物线[y2=4x]上的一个动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

(1)若点P到直线[x]=-1的距离为d,又A(-1,1),求[PA]+d的最小值;

(2)若B(3,2),求[PB]+[PF]的最小值.

解析 (1)依题意得,抛物线的焦点为F(1,0),准线方程为x=-1.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PF]=d.

于是问题转化为求[PA]+[PF]的最小值.

如图1,连接AF,交抛物线于点P,则最小值为[22+12=5].

(2)把点B的横坐标代入[y2=4x]中得, [y=±12].

因为[12]>2,所以点B在抛物线内部. 自点B作BQ垂直准线于点Q,交抛物线于点P1(如图2).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P1Q]=[P1F].

则[PB]+[PF]≥[P1B]+[P1Q]=[BQ]=4.

即[PB]+[PF]的最小值为4.

点评 在圆锥曲线中求解与焦点有关的两点间距离和的最值问题时,往往利用其几何特征,回归定义,化折线为直线解决最值问题. 如本例的第(1)问中的两定点位于抛物线两侧,直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解;而第(2)问中的两定点位于抛物线同侧,则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将同侧(内部)问题转化为异侧问题,进而转化为第(1)问求解. 需指出的是,本例中亦可把抛物线改为椭圆或双曲线,同样有类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

面面观所求双曲线
无所求
并购基金“面面观”
“数阵”面面观
金星面面观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感恩
双曲线的若干优美性质及其应用
放开“非公”价格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