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教育两大基本属性的教育正义
2017-02-20朱传世
朱传世
教育有两大基本属性:自然屬性和社会属性。这是由人的存在属性决定的,它是教育的一体两翼。然而,我们却在这两种属性之间架设了一座单向度的渡桥。结果是,儿童的教育办成了儿童过早过快脱离自然、跑步进入社会的教育。现今出现的儿童“社会化过度”“早慧早泯”等问题就是典型的后遗症,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违背了教育正义。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引导并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基本的教育正义。“自然”是内在于人的,“社会”是外在于人的,两者是互动关系,构成互补价值。如果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让“自然”跑出了儿童的内在尺度,让“不良的社会习俗”来补位,鸠占鹊巢,这便是儿童的异化,也是教育的异化。可叹的是,这样的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教育领域蔓延。
大自然是教育的母体。无论是教育对象还是一切教育资源的本源都是大自然。人类及个体对自然都有先天的依赖特性,本身也构成了不可分离的、最绵长的依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技的日新月异,依赖变成了掠夺,人和自然没有了内心的相互关照,而依附关系越来越微弱、短暂,随之而来的是情感的淡化、硬化。
为此,教育要抛出热爱之吻,将儿童教育拉回到正确的轨道和合理的关系层面,软化与自然的僵硬关系。教育要向儿童敞开自然教育的大门,提供阳光、空气和水等必要条件,其他的则由儿童发现和创造,从中获得丰沛的生命底色,包括对万事万物的超敏性、健康的体魄和不可动摇的善念,而外在于儿童本体运动的系统知识和社会世俗系统不能过早地介入儿童教育及其课程。现在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抢跑教育”其实早已经输掉了,它用各种知识模块将孩子所有的时间与空间填满,它用成人的“世俗金律”教导儿童,结果必然输掉一个完整而幸福的人生,也必然输掉人性的善性。它是一个“恶”的起点!这就需要重构基于自然教育的课程,让儿童从封闭的时空中解放出来,投身于体验、运动、歌舞、游戏、实践以及其他形式的自然观察与自然表达,重提与自然的嫡亲关系,加深儿童对自然的依恋感。
如果说教育持续带领儿童疏远自然是一个不良开端的话,那么,现在儿童被人类自身创造的文明程序所完全启动,而且类似“自启动”,则是一个糟糕的过程。儿童置身于多元的文化、现代化的速度和后现代的琐碎中,被各种意识、理论、思想、精神包围、诱惑、拉扯、羁绊,生命内在发展方向出现了歧途,儿童变成了焦虑的儿童、不归的儿童。这也就是说,时代所产生的社会教育力量没有引导儿童走向独立与自由,反而下坠到外在的物欲与世俗的需求所设定的供求泥沼中。消费社会强大的离心率就是明证。古语有“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说法,今天精明的商家利用“难养”制造了无限夺人眼球的商机,也把妇女和儿童的心思偷偷地“拐”走了,拐向了奢侈生活,包括对高端物质的追求和低俗娱乐的崇拜。这样的儿童将以怎样的面貌、心态、价值迈入成年人行列,我不敢想象,但可以肯定,“安贫乐道”的颜回怕是越发稀少了。与此同时,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政党之间、集团之间、家族之间,为了各自利益,攻伐、争斗,锱铢必较,谱写了一部生动的直观教育的历史,让全世界的人都看清了“功利”二字,于是,人类变成了功利的人类、相互抢夺生存和生活资源的人类。这些,儿童都即将或已经习得,进而内化,最终占据“自然”赋予他们的天生的内在尺度。
为此,我们不必悲伤,但教育者却要站出来阻止,至少教育要为人们寻找多面镜像:第一面镜子便是自然镜像。通过镜像,我们寻找物理和隐喻,重新获得对自然的敏感本能,提升对自然母体的关怀程度,充沛教育的本源性思考。第二面镜子是人性镜像。透过镜像,我们寻找人性解放的辉光,重振曾经为乌托邦、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等人类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人们的旧业,回到“人是自然的风景”维度来思考人的过往与未来,确定当下的教育正义点。第三面镜子是生命镜像。洞察镜像,我们寻找生命的能指和所指,停止或减缓类似自动化的程序,寻找更好地活着的方式、人与人连接的方式,重新认识和解构民族、国家、政党等组织及其关系,得出现有文明条件下怎样活着更有意义的教育判断。
教育到了该负责任的时候了,教育独立而自由的先天秉性,昭示我们要为人类及人的价值而教、而学,要为儿童提供适合他们自由表达和自由表现的课程和课堂。现代民族国家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正确的自然教育和社会教育范式,从而引领人类自我救赎,也达成儿童教育的基本正义。现代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思考:如何分配教育在达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的时间比,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整体时间比和各学段的时间比,从而促成自然与教化的平衡,平复文明飞速发展导致的压迫感,消除儿童教育中的异化力量。
编辑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