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7-02-20杨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信阳464000
杨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检验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杨波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检验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机体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T-Ⅲ和D-dime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PT、APTT、TT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FI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AT-Ⅲ、D-dimer水平较健康人群均有明显变化,通过测定其水平可客观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状况,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凝血四项;肝硬化
现阶段,我国肝硬化特别是病毒性肝硬化的患者数量逐年升高,肝硬化发生后影响患者的凝血-抗凝血系统、纤溶-抗纤溶系统平衡,改变机体的凝血功能[1]。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栓等凝血相关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探讨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和抗凝血酶Ⅲ(AT-Ⅲ)在肝硬化患者机体内的表达水平,现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满足2000年全国第10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2]。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8~74岁,平均(64.1±5.4)岁;肝炎病程7~22 a,平均(13.1±5.0)a;对照组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45~72岁,平均(64.5±4.9)岁。两组受试对象均排除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血栓栓塞病史者。两组受试对象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知情并支持此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两组受检者入院后均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置于柠檬酸钠抗凝真空管中(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1∶9),离心后取上层血浆立即上级检测,血凝仪选择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生化分析仪选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FIB采用Cluss法检测,PT、APTT、TT 采用凝固发检测,D-dimer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AT-Ⅲ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PT、APTT、TT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FI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肝脏不但是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及抗凝血酶合成的主要场所,还是灭活抗纤溶物质、纤维蛋白溶解物的关键器官,对机体的凝血-抗凝血系统有决定性的影响[3]。在我国,肝硬化患者多由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肝硬化的发生伴肝细胞的破坏,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受损,肝脏的合成、灭活功能均受损[4]。
本研究观察的6个指标均与肝脏参与的凝血-抗凝血系统有密切关系。凝血四项(PT、APTT、FIB、TT)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是反应机体凝血功能的主要观察指标[5]。D-dimer是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反应机体纤溶活性的高低。本研究肝硬化患者的D-dimer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增高(P<0.05),说明肝硬化患者机体内纤溶活性处于高水平。AT-Ⅲ是依赖肝素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主要由肝脏合成,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本研究肝硬化患者较正常人群AT-Ⅲ的活性明显下降(P<0.05),说明肝脏合成AT-Ⅲ的能力减弱及凝血激活消耗过多,导致其活性下降。
总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AT-Ⅲ、D-dimer水平较健康人群均有明显变化,通过测定其水平可客观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状况,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1] 周卫萍,顾桂兰.产前孕妇凝血四项联合抗凝血酶、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2,18(5):229-230.
[2] 闫兰菊.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4):58-59.
[3] 吴秀继,唐爱国,邓碧兰,等.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6):755-756.
[4] 苏英,郭长青,许青田,等.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LB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30-32.
[5] 张冬磊,杨宁,郝建宇,等.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凝血和抗凝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6):459-461.
R 57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1.043
201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