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地理模拟试题(二)

2017-02-20辽宁省铁路实验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能源发展

◇辽宁省铁路实验中学

杨 涛

区域地理模拟试题(二)

◇辽宁省铁路实验中学

杨 涛

读我国2000年和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1~4题。

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1.图中①能源属于

( )

A.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

C.二次能源

D.新能源

2.③能源近年来消费量有所上升与下列哪项工程有关

( )

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万家寨引水工程

3.②能源的使用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水污染

D.光化学烟雾污染

4.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降低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读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年均增长比例图(1990—2000年),完成5~7题。

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年均增长比例(1990—2000年)

5.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发电的前三位国家为德国、美国和丹麦。图中甲、乙两种能源分别代表

( )

A.水能、沼气

B.地热、潮汐

C.风能、煤炭

D.水能、煤炭

6.在我国的下列地区中,甲能源最为丰富的是

( )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区

D.长江三峡

7.使用乙能源容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空洞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沙尘暴

读下图,完成8~9题。

8.据图所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说明

( )

①能源的消费构成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

②20世纪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

③目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其储量少,开采量减少

④未来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我国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 )

①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

②使用廉价燃料

③加强管理、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河流径流量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结合下图,完成10~11题。

10.能反映一般河流规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关于图中①类河流在综合开发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

A.水源地生态保护

B.河流含沙量大

C.水量不稳定

D.有赤潮现象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始终以田纳西河流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开发和管理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2~13题。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

12.图中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 )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铅锌资源

D.土地资源

13.田纳西河流域,先开发的电能为

( )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力发电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5.M河流域植树造林的主要作用是

(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回答16~18题。

1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于2001年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17.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在于

(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④交通条件不便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8.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9~22题。

评价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2216水分满足率798484土壤养分满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29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

19.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20.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21.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为

(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22.该地区可能是

(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广东省将船舶制造业列为该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把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24题。

23.将船舶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推动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B.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C.缓解广东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

D.改善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

24.下列不属于广州建设造船基地区位优势的是

( )

A.优惠的政策

B.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

C.广阔的市场

D.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完成25~26题。

25.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6.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表。读表,完成27题。

1965年1990年2000年2011年辽宁省34.1%50.6%54.2%63.3%广东省17.6%23.6%55.1%66.2%

27.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人口大量往农村迁移

③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晚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9.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30~32题。

30.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31.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一产业发展同步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1995—2000年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

32.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下表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该表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读图,回答33~34题。

11333331111133333122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1

注:1代表耕地,2代表居民地,3代表湖泊

33.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34.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回答35~36题。

35.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产业是

(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36.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

B.区位选择变化

C.职业收入差异

D.产业结构升级

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37~38题。

37.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38.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下表是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的三种方案。据表回答39~40题。

农业用地构成(%)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39.对三种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

( )

A.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0.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

A.陕北高原

B.江汉平原

C.四川盆地

D.两广丘陵

下图为广东省某阶段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1~43题。

4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a—b—c

B.b—c—a

C.c—a—b

D.b—a—c

42.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

( )

A.广州

B.香港

C.深圳

D.澳门

43.图中能显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

①城市人口增多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③城市数量增多

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冬春季节实验前后有关资料表,完成44~45题。

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物大气水分实验前6.3%25.5%0.7%14.6%18.6%实验后23.5%16.7%3.2%3.4%34.5%

44.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 )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45.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地区是

( )

A.珠江三角洲

B.云贵高原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46~47题。

46.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

C.该国属发达国家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47.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读下表,回答48~49题。

以色列某年部分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

48.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以色列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

A.以园艺业为主

B.以粮食种植业为主

C.以乳畜业为主

D.以家禽饲养业为主

49.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

( )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③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

⑤大规模引用高山冰雪融水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读某年主要入疆采棉工来源地比重、2008—201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及入疆采棉工数量变化示意图,回答50~51题。

来源地比重/%河南23.3甘肃10.6陕西19.2安徽22.4

50.四省中甘肃入疆采棉工数量较少的原因是

( )

A.距离较远

B.人口较少

C.采棉工棉花采摘技术差

D.经济发达

51.图中采棉工数量的变化会

( )

A.导致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增加

B.造成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C.促使采摘时间提前

D.促进机械化采摘技术推广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52~54题。

52.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汽车工业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发生集聚

C.欧洲工业化起步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好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53.汽车工业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时,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54.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欧美。其产业优势主要得益于

( )

A.原料、燃料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少

D.重视科技投入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读图,完成55~56题。

5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5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的幅度最大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的幅度最大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的幅度最大

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57~58题。

几种主要能源消费结构

57.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8.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沿线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地方能源以天然气为主,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59.荒漠化防治应坚持的原则是

( )

①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③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社会效益相结合

④治山、治水土流失相结合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60~61题。

60.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61.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黄河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a)、增长期(b)、成熟期(c)和衰退期(d)四个发展阶段。读图甲和图乙,回答62~63题。

62.根据图甲和图乙判断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的产业

( )

A.a

B.c

C.d

D.b

63.按图乙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一环节

( )

A.设计

B.加工

C.营销

D.设计+加工

读下图,完成64~65题。

64.箭头①可能表示

( )

A.技术输出

B.资金输出

C.劳动力输出

D.土地输出

65.如果箭头②表示服装厂的迁移方向,则对迁入地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

①改善生态环境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促进城市化发展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东亚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66~67题。

66.20世纪60—80年代初最有可能从日本、我国香港迁移到珠江三角洲的工业部门是

( )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微电子工业

D.化学工业

67.影响该产业(上题答案中所指的产业)转移到珠三角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劳动力质量

B.技术因素

C.国家政策

D.优越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C 6.B 7.C 8.C 9.B 10.C 11.A 12.A 13.B 14.D 15.C 16.D 17.A 18.A 19.B 20.C 21.A 22.C 23.B 24.D 25.A 26.D 27.B 28.D 29.B 30.A 31.D 32.A 33.A 34.C 35.A 36.D 37.C 38.D 39.D 40.A 41.D 42.A 43.B 44.D 45.C 46.C 47.D 48.A 49.B 50.B 51.D 52.C 53.B 54.D 55.B 56.C 57.B 58.D 59.D 60.D 61.A 62.A 63.B 64.C 65.B 66.A 67.C

猜你喜欢

能源发展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