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选修课有效性教学案例的尝试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
2017-02-19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
刘望成
构建选修课有效性教学案例的尝试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
刘望成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弃医从政,图谋救国”“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促成国共合作”五个方面介绍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实践和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学情分析
文科班学生经过对必修Ⅰ、Ⅱ、Ⅲ模块内容的学习,对辛亥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新课学习的效果。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复习必修Ⅰ、Ⅱ、Ⅲ相关内容。
2.根据教学需要,在教材资料基础上,适当选择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不同时期的图片、史料、文字资料,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学识和技能的问题。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实践为线索,主要围绕“历史高效课堂探究的实践”这一主题进行设计,通过“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内化反馈—评价总结”展开教学,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完善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在信息来源方面。标签说明(-0.074)、亲朋好友推荐(-0.082)、医务工作者(-0.128)与风险认知呈负相关,即中老年民众更愿意相信来自这几个渠道的信息,通过其推荐的保健食品更让人放心。而在媒体广告(0.042)、专家学者(0.082)上显示正相关,即民众对广告宣称以及专家推荐的保健食品疗效还是保持怀疑态度。这一结果与假设H4相近。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指出三次历史性巨变及与之相对应的三位伟人分别是谁。
问题探究1 孙中山思想发生了哪四次转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转变的原因。
针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或评价……”这类问题,学生答题时最容易出错,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忽略其时代背景,教师应加以强调指出。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孙中山早年人生规划和救国主张的转变,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问题探究2 为实现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了哪些努力?为捍卫民主共和,孙中山进行了哪些斗争?并分析这些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
易错易混知识:团体和政党的区别。
教师讲解,突出易错要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问题探究3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赞同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问题探究4:如何评价孙中山。
学生根据所学归纳总结,教师引导总结和方法指导。教师板书要点。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对《新课程下高中文综有效教学模式探索》课题研究的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实践,为课题研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2.教学环节设计齐全,凸显了历史学科特色。
3.史料的选择和应用符合教学实际,针对性强,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4.问题设计有一定梯度,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
5.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师生互动、重点和疑难点知识的精讲释疑,凸显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地位。
6.课堂反馈练习的质和量的控制较合理,既有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又有新知识的生成。
7.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的情感教育。
注:该文系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GS【2015】GHB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