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
——学南通如东教育有感
2017-02-19张晓梅
张晓梅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
——学南通如东教育有感
张晓梅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教育情怀就是给我们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
自2016年9月12日从丰县到如东学习两个多月来,我更深深领悟到教育情怀的含义,也看到了如东的教育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必说教师们伏案工作的身影,也不必说放学后教室内依然闪耀的灯光,单是对教育的研究探索就足以让我体会到他们教育情怀的深厚。
记得2016年9月20日,我随我的导师叶敬国主任去海门海永学校参加活动。活动的内容是由李凤工作室、姜树华工作室、陈铁梅工作室、潘雪峰工作室联袂开展的“联合课程”研讨会。“联合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多学科的一个大融合。一堂课45分钟,围绕“穆桂英牵手花木兰,醉美中国风”的主题,分别有何雪芳老师、陈旦老师、金海滨老师各上一节语文课、美术课、体育课,各占时15分钟。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它具有主体性、学科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更令我惊诧的是,这样的团队领衔人物,有退休的老局长,有业务大腕,有青年骨干。研究气氛之浓厚,更令我震撼。至今耳边还萦绕着一位领衔导师的话语:“平时学科教学之外,有一个学科的大融合,找他们的旋律,让学习从四面八方而来,犹如夜里灯光从四面八方而来汇成美丽的夜空。”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课程研发,是群策群力,是所有同行路上的教育人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对教育的一种深厚情怀。
还记得2016年9月23日,随导师驱车到如东马塘中学参加“名师提高班与教育教学共同体研讨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名师要一直提升自己,青年骨干教师要在共同体中迅速成长的道理。清楚地看到了教育教学共同体对区域的引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区域共同体”是指以一个学校为中心,和附近学校连成一个区域,共同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开展活动的团体。一个共同体一年开展大型的活动5次,每次活动确定一个研究的话题,可以上研讨课、做讲座、校长论坛等,促使教育教学的提升与高效。他们有详细的活动安排,有细致的工作部署。在这次活动里,我的导师叶老师执教了一节课,导师虽然名气很大,市学科带头人省优质课一等奖,市级以上公开课几十节,但依然辛勤耕耘,还带着初三的语文课。他在这次活动里把余光中的《乡愁》,进行了创意朗读,让听课者闻之有眼泪滋润眼眶的感觉,特感人!在这样的团体氛围里,青年教师成长也很快,其中杨小梅老师执教了《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祥子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辛苦在杨老师的解读中让听课者身临其境。成了名师还不止步,仍然前行,青年教师有前辈的指引,怎能懈怠?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行走在教育的不断探索之路上?应该是对教育的一种情怀吧!
而在2016年11月15日在如东景安中学参加的活动更让我难以忘怀。这是一次关于举办南通市中青年教师李凤工作室“无痕语文”课程基地学校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内容有“无痕语文”课程成果介绍、工作室成员汇报交流、课堂观摩研讨等。李凤老师是南通市教科院主任,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李凤老师说:“教育无痕,成长有痕。”她带领的团队中每个人上的课好先不说,就他们对教育的情怀足以让我们心生钦佩,他们说到了磨课的艰辛,辩论的热烈,熬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累并快乐着!李凤老师的“无痕语文”已走向全国,可依然领着团队披荆斩棘,奋勇前行。为什么他们一直走在路上?为什么乐此不疲?应该是对教育的一种坚守,对教育的一种痴迷吧!
最后我眼前又浮现出在如东实验中学参加初三集体备课时的情景。随着铃声的响起,我来到会议室参加如东实验中学初三语文集体备课,举目望去,35位语文教师早已落座,随着叶敬国主任浑厚的声音响起,备课开始。首先教务主任李主任总结了上学期初二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并提出继续保持的希望,并与其他农村中学有充裕的晚自习时间进行了对比,要求教师们把文本把握得更好些,把学情研究得更准些,这样,加上优质资源才能领先。听着李主任的话语,我心里暗自佩服,李旭东主任是特级教师,还带着初二的语文课,并有名师工作室。这样一位特教,洞察之入微,严谨而细致的精神已悄悄走进我的心里。
然后备课就到了说课环节,说课教师说的题目是《故乡》,按照说背景——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方法——说教学设计的思路展开,我听到说课教师认真备课的内容,看到听课教师认真倾听的姿态好美!
随着铃声的响起,两节课的备课时间悄然而过,而在整个备课期间的所见,让我领略到了“真”字当头,“真”教研的美好状态。
江苏丰县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