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纷繁中走出清简之路
2017-02-19许鹏程
许鹏程
从纷繁中走出清简之路
许鹏程
文本文体形式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对于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研制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需要从学生原始经验入手,在删繁就简中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笔者以《少年王冕》一文为例,谈一谈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紧扣文本特质,让学生在删繁就简的过程中获取言意兼得的教学收益。
一、体悟人物,在感知体验中把握人物特点
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离不开记人,人与事是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感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深入的感知与了解,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学生可能错过、忽略的关键性语言上。
《少年王冕》一文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整篇课文以清新易懂的语言描述王冕辍学放牛和学画荷花两件重点事件,刻画了其勤奋好学、孝敬母亲的优秀品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直线划出相关的语句,在文章旁边做批注。在交流中,教师则着重引领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尤其是母子俩针锋相对的一组对话,从人物的称呼、善意的谎言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质疑:王冕所说的“学堂闷得慌”“放牛快活些”是真实的感受吗?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感召之下,教师引领学生真正掌握人物这些对话背后所蕴藏的真实情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人物的品质。
学生走进文本之前,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着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与意识。如果阅读还仅仅停留在学生能够自主体悟与思考的层面上,则完全是毫无意义的重复与啰嗦。这种局限在知识信息的机械搬运的认知活动,缺乏应有的思维挑战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人物形象的特质,将思维的关注聚焦在文本的内核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更彰显出文本语言的内在特点。正所谓“无需滴水不漏,而要删繁就简”。
二、探寻发现,在诵读感知中洞察语言密码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品析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古典文学名著讲究练字的典范之作,不仅描写视角开阔宏大,文字的选用更是惜墨如金。要在学生读懂文本、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将关注力聚焦在文本的语言上,在细致揣摩与品味的基础上提升内在的语言素质。
《少年王冕》一文值得学生深入探究的语言必然是描写“雨后荷花”一段。首先,教师引领学生整体初读,初步了解雨后荷花的基本特点;其次,教师组织学生以“语用”的视角深入细读这段文字,感知作者运用从上到下的严谨顺序、色彩和谐之美,将雨后荷花之美凸显出来,深入感知文本语言的表达效益;最后,教师引领学生由景及人,将景物与于谦的生平资源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意识到雨后的荷花正是王冕生活境遇的投射,是王冕人格的精神的写照。作者此处着力描写景色,正是为了借物喻人。
首先,教师遵循了学生解构文本的内在规律,引领学生从纯粹的景色入手,洞察作者景色描写的内在密码,体悟作者由远及近、色彩分明的写作特点;其次,教师紧扣小说借物喻人这一常用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从景色描写中窥探作者景色描写的独运匠心。如此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文质兼备的语言特点,更洞察了作者的写作智慧,使文本的语言成为学生进行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资源。
三、观察迁移,在实践练笔中发展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生进行深度品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实践运用,从而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高效发展。
在感知了描写景色的语段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了教材编者配置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插图中还有哪些是文字中所没有写到的景物。学生在图文对照之后发现,插图中除了语段描写的内容之外,还有婀娜多姿的柳树、树枝上的鸣蝉、健壮的水牛、空中飞舞的蜻蜓……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这些事物的形态,并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中的写法,按照色彩分明、远近有序的方式描写富有层次、画面和谐的景色,在趁热打铁的实践练笔中为学生的语用实践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动口和动手,是真正推动学生从阅读向写作的实践迈进。要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指导、有精巧的流程辅助、有精心的版块支撑,引领学生的实践练笔不断向文本的资源迈进。很多文本的价值并不在于文本的内容中,而更在于文本的语言世界中,只有真正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才能让学生的言语生命得到应有的成长。
总而言之,文本文体形式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对于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研制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需要从学生原始经验入手,在删繁就简中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江苏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