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个性,点燃语文课堂的“亮色”
2017-02-19宋飞
宋 飞
弘扬个性,点燃语文课堂的“亮色”
宋 飞
美国学者J·W·基夫提出,在新世纪中,充满个性化的教育是重点,同时也是改革的要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若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彰显自己的个性,用独辟蹊径的教学思路、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和博学多才的个人修养赢得学生的喜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教得有个性,才能让学生学得有个性。
一、独辟蹊径,教学思路要别出心裁
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学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艺术,和数学、物理等有客观知识体系的学科相比,语文教学相对比较灵活,问题的答案往往比较开放,并非唯一的,这便给教师更多机会展示创造性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江南的冬景》一文时,教师可以在授课中体现出个性,采用别出心裁的授课方法,如把《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放在一起教授。先让学生分别鉴赏品味这两篇文章,说说自己在品读时的初步感受;随后让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创作风格,分析其分别表现怎样的情感。学生发现《江南的冬景》运用对比来表现景色面貌,而《西地平线上》则运用侧面间接描写方法展现落日景观。同样都是描写大自然的景物,《江南的冬景》体现充满生机的景象,而《西地平线上》则给人庄严肃穆之感,作者从大自然的景色中产生联想,体会到了人生和生命的深邃。
在设计教学时若能采用别出心裁的教学思路,不拘泥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不受其他教师的教学策略束缚,则能让教学展现出新意。学生在学习时也能产生新鲜感,这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之中,有效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二、相机诱导,教学内容要层出不穷
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指导学生时不能完全教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指导高中学生学习时,指导者也应注意这一点,参考学生学情的差异挑选有特点的指导内容,并根据指导内容的变化灵活掌握指导风格。
以教授《我与地坛》一文为例,此文内容较为深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指导时要采用互联思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刻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风格。若学生在学习中比较依赖教师讲课,则要设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时可以根据教学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这些问题,尝试自主回答。如提问:“史铁生的母亲在面对儿子苦难之时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启迪?”“作者从废弃的园子里获得了怎样的启迪?地坛给作者怎的启发?”若教师想要促使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则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其中环境描写的细节,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之后,尝试评析作者创作风格,并写下专题性评论文章。层出不穷的教授内容能让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都得到提升。
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特点,教授时应该根据其年纪特点进行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因材而教,参考学生不同学情选择各具特点的教学风格。
三、博闻强识,教学品位要卓尔不凡
学者肖利秋提出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活动,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还要重视自身素养,这样才能将教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中展现博闻强识的才能,体现独特的教学品位,才能得到更多学生的尊敬,收到为人师表的效果,令学生受到感染,主动投入学习。
在教授《报任安书》一文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讲授文中的古人事例,用铿锵有力的表达、栩栩如生的描绘使学生感到震撼,从而触发学生的阅读激情。此外,教师还要适当地给学生讲述司马迁为何会遭遇困境,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加入自己对司马迁的评论,如:“‘愤怒出诗人’,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也展现这种观点。他对屈原高度评价,不仅赞颂了屈原,其实也写了自己。”这样的论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还给学生进行示范,引导其如何和文本作者产生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授者应努力提高教学个性、业务能力,构筑具有秩序性且具有丰富性的教学体系。为了让学生试丰富自我修养,教师自身则应增进修养,这样才能收到教学相长之效果。
乌申斯基提出,所有教授都要将教授之人的个性作为基准,个性能影响个性,性格能培养性格。由此可见,教师的个性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高中教师要避免采用按部就班的授课方案,避免采取人云亦云的教授方案,而是要不断钻研个性化指导方案,让自己的思路、教授内容、风格和品味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效率。
本文为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教学个性研究”(立项编号:FZ2016010)的研究成果。
江苏平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