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休闲文化中的“谐世”境界
2017-02-18高泉
高泉
【摘要】南宋文人把儒家的“中和”思想发展延伸,达到一种“谐世”的境界。这具体体现在南宋文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身之谐”,以及对日常生活自我享受的“物之谐”。这种“谐世”境界对当代和谐社会中和谐人格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宋 谐世 休闲文化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南宋时期,文人对休闲的境界、休闲的价值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識,他们“尚闲”的心态也为南宋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动力。“以适心为贵”的顺应天性之道、“去来尽向无心得,痴黠相除到处闲”的复性之道,是南宋时期文人修身养性的法则。直到今天,“谐世”思想仍旧对我们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南宋休闲文化兴起的社会土壤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社会的相对稳定、科技的进步、农业和商业的发达、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休闲文化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就政治背景而言,南宋文化的繁荣发展有赖于社会的稳定。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中,才容易产生哲学思潮。南宋相对宽松的政治局面,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南宋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把地方的政权、司法权、兵权等集中到中央,保证了国家内部的统一稳定,同时,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在外交方面,北宋在与辽国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战争后缔结了澶渊之盟,让北宋用财物换取了宋辽边境相对和平的状态。在与金国的战争中,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决定仿效前人,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这保证了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拥有稳定的外部环境。
就经济背景而言,南宋曾是世界贸易圈的两大轴心之一。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谣,表明了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等地生产稻米,全国粮食充足。同时,棉花的种植也遍布长江、淮河流域,棉纺织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成为文化发展的保障。
就思想、文化背景而言,南宋被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也说明南宋是我国古代学术思想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的理学大家朱熹,承前启后地建立了完善的理学体系,最终成为官方正统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南宋乃至之后的思想发展。
南宋时期休闲文化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支持
社会休闲气氛浓厚。南宋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为人民营造了安定的社会氛围,南宋人民对休闲也有了更多的追求。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初始时期,休闲是皇室贵族的特权。而在南宋时期,普通民众,特别是文人墨客,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开始对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尚闲”成为了社会新思潮。
休闲设施完备。人们对休闲文化的思索奠定了休闲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但休闲文化还需要完善的物质支持。南宋时期,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他们对休闲文化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整个社会休闲设施的建设,使之愈加完善健全。政府打造了许多利民利己的休闲设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宋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西湖进行建造,西湖遂成为当时的盛景之一。此外,南宋时期的茶肆、酒肆也遍布各地,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所。他们在此饮酒赏花、作词赋诗,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满足。
休闲活动丰富。南宋的休闲活动品类繁多,整体来说,阶级的不同也带来了休闲娱乐方式的差异。皇室主要有仪式娱乐和园林娱乐两种方式。仪式娱乐主要由大臣和皇室成员参与,以歌舞助兴、美食为辅的方式进行休闲、消遣。民间主要以节庆活动和歌舞杂艺为主。例如元宵节赏花灯、花朝节赏花、端午节食粽子、赛龙舟等。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繁荣的文化也使文人墨客的休闲活动成为中国历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登山、垂钓、吟诗、作赋、品茶,留下了不少传世佳话和著名文学作品。
南宋文士的休闲文化与“谐世”境界
“谐世”境界就是身在世中,而又与世相谐的状态,是一种圆活的处世方式,主要来源于儒家的“中和”思想。《中庸》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若能做到“中和”,那么天地万物都会处于其应有的位置。
“谐世”的休闲境界是在不与客观世界分离的状态下与万物和谐相处。古代先哲就曾发现,寒江垂钓的方式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人的本性各有不同,处世之法也因人而异。人们应该在物质社会中取其所需、择其所好,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与社会相融。
马克思曾说过,“人天生是社会动物”。人与世界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相处中保持和谐的状态,而不是脱离社会。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中隐》一诗中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这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思想颇为一致,反映出一种“身之谐”的休闲境界。很多南宋文人选择在城市居住并修建园林,这也不失为一种“中隐”的体现。“身之谐”还体现在官场上。面对仕途失意,一部分人选择了放弃,坚守本性而隐居山林;而另一部分人则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在后者看来,政治观念的不一致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仕途,故而他们选择以“吏隐”的方式来排解烦恼。总体而言,南宋文人的“身之谐”,是一种折中调和、因时制宜、知晓变通的处世方式。
“谐世”的休闲境界中还包括“物之谐”的境界。“物之谐”是一种对物质既不占据、又不排斥的态度。自古以来,隐士都以清贫的形象出现,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宋不少文人对待物质表现出坦然接受的态度,这种态度让后者显得更加豁达、乐观。相比之下,不排斥物质、合理利用物质显得更加符合人性,也更能体现休闲的舒适感与实际意义。当然,合理把握对待物质的“度”,仍然是“物之谐”的关键。“物之谐”体现出一种对待物质的达观态度,推崇适度的物质享受,是南宋时期“物之谐”的独特休闲境界。
南宋休闲文化的“谐世”境界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雅俗兼容、平易近人、自然大方,是南宋时代的独特美学追求。南宋人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与那些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谐世”的境界也给予当今社会一定的启迪。
“身之谐”的境界,使得南宋文人能够正视追名逐利、急功近利的官场生涯,他们大隐于市而心系民情,身心得到了自由和解脱,这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南宋休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促成了大量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产生。艺术源自于生活,南宋文学艺术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休闲文化这片土壤。当代社会,人们疲于生计、工作,休闲娱乐的时间逐渐被占用。休闲娱乐环境的逐渐丧失,对文化艺术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南宋人与自然山水充分互动,从中深刻认识到了伦理道德的意义所在。例如梅、兰、竹、菊是南宋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几大诗歌意象,在无形中也将其赋予了某种道德内涵,使之成为寄寓着美好理想的象征。南宋文人在休闲娱乐中,始终注重对道德情操的涵養,这对当代社会而言,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思想环境相对自由的南宋形成的“谐世”思想,体现了南宋休闲文化发展的最高境界。南宋的休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对生活理想的追求和探索,体现了一种积极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合理的生活方式。这一时代所体现出的人文情怀和道德追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①章辉、杨增艳:《南宋文士休闲文化中的“谐世”境界》,《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②章辉:《南宋休闲文化及其美学意义》,《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