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火爆背后的思考

2017-02-18胡智锋

人民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主播内容

胡智锋

随着2015年网络直播开始真正进入公众视野,2016年被行业公认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规模的井喷式爆发不仅使其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最为引人注目的媒介景观之一。网络直播表现出令人欣喜的前景,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的作用和意义将更为重要。

第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网络直播的发展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其交互性和及时性特征使普通受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网络直播适应了当前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精神内省、价值认同、道德感化的方式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第二,带动市场经济繁荣。尽管目前网络直播持续烧钱的发展模式遭到质疑,但暗涌的资本还是敏锐地嗅到了广阔商机,新闻媒体网站和商业视频网站都在大力拓展。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网络直播市场规模约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达到2亿。网络直播还将催生新的市场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第三,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网络直播不再受到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在直播题材的选择上更为广泛。尤其在包括盛典仪式、体育赛事、在线游戏、移动社交、财经投资、文艺演出、校园生活、在线教育等领域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内容的传播和发展。第四,引领和谐社会建设。移动直播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络直播往往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重灾区,但是官方部门也可以有效利用这种新型传播和社交手段,进行积极地应对和引导。权威的职能部门和主流媒体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及时发布正确的、健康的、有价值的信息,和时间赛跑,和谣言赛跑,消除不实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引领和谐社会的建设。

网络直播红火的背后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纷杂乱象,以色情、低俗、庸俗甚至反动的内容博出位、争关注、抢用户,挑战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首先,突破伦理的色情展示。不良的网络直播刻意曲解并恶意迎合“宅文化”,突破正常的情感交流界限,打政策法规的擦边球。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网络主播不惜铤而走险,依靠低俗的身体表演甚至传播淫秽内容吸引用户。斗鱼TV的“直播造娃”不仅引起舆论哗然,更将网络直播行业推到了人民群众口诛笔伐的风口浪尖。其次,鱼龙混杂的低俗内容。网络直播的初衷,是強调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体验式社交,并非满足窥探私人生活的需求,然而在无限的空间和海量的信息中,良莠不齐的内容鱼龙混杂。一些主播依靠展示吃饭、睡觉等生活状态,暴露隐私并共享无聊,用看似合理合法的方式吸引用戶的关注与评论,让用户通过点击和消费决定自己的行为,给消费者以虚幻的权力。再次,难以管控的言论导向。由于网络主播上岗无需资格审查,一部分主播缺乏政治素养和媒介操守,看待问题片面浅薄,肆意妄评政治事件,挑拨民族情绪,将公众人物妖魔化。这些煽动性极强的言论既不利于正确引导舆论,也不利于提升全民的政治修养,甚至引发非理智的极端“爱国”行为,造成社会危害。

网络直播顺应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随着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加强,低俗化的主播和内容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和传播的渠道,这将有助于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一,要建立严格的审查与监管机制。对于网络直播“乱象”的整顿,需要做到他律与自律。近来,监管部门不再“缺位”,政策层面的监管频频出手,大力处罚违法违规的直播内容,净化了网络直播环境。同时,行业自律将会避免直播行业触碰政策红线以及走入内容低俗与高度同质化的误区。第二,要加快行业的技术与人才升级。目前国内的网络直播主要基于两种形态,一是电视信号的网络观看,属于“伪直播”;二是通过独立的采集设备,上传网络并发布。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相比,尚存在着技术与人才的不足。只有在技术投入、人才储备上加速升级,才能留住用户,确保行业稳步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进程的加速将使网络直播行业日趋完善。

虽然网络直播行业尚属起步阶段,但其快速成长成为媒介和技术发展的必然逻辑。繁华与乱象背后,健康引导、有序发展、内容创新、产业升级才是网络直播的根本出路。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现代传播》主编;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马铨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谭峰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主播内容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Monet Talks
网络主播的生存状况调查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