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阅读思想论略

2017-02-18司新丽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阅读推广习近平

司新丽

摘要对习近平阅读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习近平阅读生活,系统阐述习近平“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九字阅读理念和所包含的阅读价值、阅读主体、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方法五方面的内容。习近平阅读思想深刻回答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大阅读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是当代中国的“劝读篇”。

关键词 习近平 阅读思想 全民阅读 阅读推广

1.前言

作为建国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人生道路始终与读书相伴。读书是他长期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和反复阐述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根据目前的公开报道,习近平爱好读书至少可以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据曾担任过习近平中学语文老师的陈秋影回忆:习近平读书很认真,对课堂上讲的不满足,自己还会读很多书。他很喜欢杜甫的诗,对国学情有独钟。在他长达7年的农村知青生涯中,更是读书不辍。“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爱看书”、“好学”,是梁家河村人对习近平的评价。在他们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磚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著作,好像也有数理化图书。“那时候不通电,他就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在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始终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而且还愿意和读书人交朋友,他在正定当县委书记时认识的高大山就是其中的一位,高大山去世以后,他还专门撰写了《忆大山》一文回忆这位挚友。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外出访问,每到一个国家总要谈及到访国家的思想家和文豪,谈及自己的读书生活,这已成为他外交活动的鲜明特点。

在数十年的阅读生涯中,习近平积累了渊博的学识,也有着丰富而成功的阅读经验。他在正定工作时就强调:我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全党上下都面临一个重新学习的任务。在宁德,他提倡虚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要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争分夺秒地学习。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撰写并发表了《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多读书修政德》《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三篇短论。到中央工作以后,习近平又在中央党校先后发表《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等重要讲话,对全党全社会的阅读学习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经历,并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反复强调阅读学习问题,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全党的阅读学习作了专门论述,强调我们的党靠学习走到今天,更靠学习走向未来,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习近平的阅读贯穿着他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时期,阅读伴随着他从一名知青逐步成长为地方领导直到大国领袖。习近平的思想和智慧,来源于他参与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来源于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也来源于他对古今中外浩瀚书籍不倦地吸收和扬弃。他的读书经历,赋予他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赋予他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智慧,也赋予他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他关于阅读思想的重要论述丰富而深刻,从阅读价值、阅读主体、阅读内容到阅读方法,既有理论指导性,又有现实针对性,形成了系统全面的阅读思想。他把自己的读书经验和全民的读书指南提炼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九个字,深刻回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的三大阅读基本问题,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具有顶层设计的指导意义,是当代中国的“劝读篇”。

2.阅读价值论

阅读价值是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是解决“为什么读”的根本问题,目的是要做到“爱读书”。习近平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学习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获得智慧的基本方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习近平在把握和理解阅读时,不是就阅读论阅读,把阅读看成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从现实个体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振兴两个视角把握阅读的意义。“阅读一本领一未来”是习近平论述读书价值的过程逻辑。在民族复兴主题推动下的读书,是最有价值的阅读。习近平关于读书价值的论述,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读书学习价值和意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一方面从个人发展的语境中论述阅读的意义和必要性,强调“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阅读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普遍的求知、立德、开智等价值。另一方面,他所提倡的阅读要求是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前提下提出的,是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倡导的。从提升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精神境界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读书学习在提升全社会精神境界方面的价值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着它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的培育作用。”每个个体的阅读水平,构成了整个民族的阅读高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当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的思想和利益多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人们的共同语言、共同理想、共同价值的缺失日益凸显。如果没有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无从谈起。而阅读对于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社会共同体都是文化的共同体、观念的共同体。而阅读和观念的关系,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我国历代的优秀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包含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世界各国的优秀经典也传递着推动国家、民族、社会以及个体进取向上的观念力量。阅读是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有效的途径,推进全民阅读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推动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3.阅读主体论

阅读主体解决的是“谁来读”的问题。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对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阅读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

习近平强调最多的是领导干部的阅读问题。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多次发表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指出“我们讲认认真真学习,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读书。”他强调党员要在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加强向书本的学习,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进一步提高干部隊伍的知识水平和干事创业本领。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精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读书对于领导干部来讲,首先是补充钙质的需要。“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修身、从政立德历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质,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现代领导活动中,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读书也是领导干部提升本领的需要。习近平指出,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现在我们同样也面临“本领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矛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当前和今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强本领,而本领要靠阅读学习和实践来获得。“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胜任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同时,领导干部读书也是改善阅读风气的需要。领导干部在党内和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强大的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领导干部阅读不阅读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还是关乎全党全社会读风、学风的大事情。要实现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仅要改变部分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的现象,而且要通过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带动全社会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改变目前全民阅读不景气的现状。国际阅读学会的报告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全民阅读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国家竞争力上的重要意义,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强调“把勤学放在第一位。”大学阶段,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同小学生交谈时指出,“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同学们要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泉涌。”

4.阅读内容论

阅读内容解决的是“读什么”的问题,目的是要做到“读好书”。“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既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就具体内容而言,要读三个方面的书。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包括“当代著作”和“经典著作”两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提高理论素养的最主要途径就是读书。“当代著作”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也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经典著作”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习近平要求“读马列、学毛著,要精,要原原本本地学、仔仔细细地读,下一番真功夫”。他还特别强调要在学习马列原著的时候“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在主持第十一次、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两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学哲学、用哲学这一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知青时期读了很多马列经典著作,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在河北、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间,作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他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阅读了《资本论》等大量的马列原著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并撰写了十余篇学术论文。习近平除了知青生活结束后在清华大学学习有机化学本科专业外,1998-2002年在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还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围绕中国农村市场化问题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撰写了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到中央工作之后,从这两年习近平发表元旦献辞时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到,他书柜上摆放的书分门别类,涵盖面极广。

二是必需类知识书籍。包括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国际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优化和完善党员干部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不管学什么专业,无论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把提高科学素养作为读书学习的重要目标,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步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使自己不断增加对本职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模范。在读必备的各类知识书籍的时候,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学一些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特别要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就读懂中国历史而言,最重要的是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为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先后向党员干部推荐了11批71种学习书目,这些书籍既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等经典著作,也有《中国改革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等新近出版的著作。

三是文化类经典书籍。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这类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既包括中国的也包括外国的。习近平曾谈到自己“年轻时阅读了不少希腊哲人的书籍。”“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列举了自己阅读法国近现代史、哲学、文学、艺术等30位大师作品的深刻感受,有些“艺术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存在于我的脑海之中”。“印度跌宕起伏的历史深深吸引了我,对有关恒河文明、对有关吠陀文化、对有关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帝国等的历史书籍都有涉猎。”“喜欢了解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曾读过很多美国作品,比如《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以及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人的作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提到了114位文艺大师和26部文艺作品。《习近平用典》一书搜集了他在地方和到中央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引用过的近300条典故,囊括了中国古人重要的典籍作品。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发挥阅读在培育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复兴中华文化中的使命,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5.阅读媒介论

任何阅读内容都具有物质载体性。中国自有文字以来,先后经历了甲骨、铭器、竹简、纸等传统载体。传统意义上的书,主要指的是“纸本书”,从目前来看,习近平所论述的阅读内容也主要是以“纸本书”的形式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就是阅读的代名词。纸质书籍是几千年来传统的阅读媒介,它承载着人类主要的文明成果,因此也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阅读文本已不只是“纸本书”,还拓展到了“电子书”。所谓“电子书”,就是以电子屏幕形式作为记录信息的载体。作为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多次强调,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网络和信息化对阅读带来的影响,正如他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电子图书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阅读革命,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当前阅读的主要特征,数字化阅读时代已经到来,正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我们正面临着第三次阅读转型。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随着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类个人数字终端设备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其轻便小巧的特性以及配套的电子阅读资源,使得无处不在的电子阅读在社会生活中迅速普及开来,移动阅读、泛在阅读等电子化阅读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电子媒介的变革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信息来源结构、阅读习惯,罗伯特·达恩顿将这次电子媒介变革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继文字符号、手抄本书籍以及活字印刷术之后的第四次变革。这次变革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迈克儿·哈特(MichaelHart)启动一项叫做“古腾堡工程”的阅读计划,他把一些对整个人类而言具有一定意义的书籍输入电脑,放置在计算机网络上供人们免费阅读和下载,第一次使纸质书籍批量地转化为电子图书,随后又出现了“互联网”、网站和搜索引擎,亚马逊等公司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书阅读终端,使得电子传媒与数字化阅读联手将这次变革推向顶峰。作为一种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全然不同的阅读新方式,电子化阅读所表现出的个性化、虚拟化、智能化等,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网络阅读具有信息量大、快捷方便、形式多样等优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吸引了一些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汉王电纸书、ipad、Kindle等电子阅读器的热销正在强化这一趋势。但网络阅读同时也存在快餐式、碎片化、通俗化、跳跃性等不足,阅读的功利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传统的纸质阅读的权威性与可信度较强,特别是在发挥“深阅读”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要适应电子数据迅猛发展的新趋势,在充分发挥纸质阅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互联网+”阅读新模式,加强正面引导力度,借助数字阅读的便捷高效、快速获取等优势,将阅读内容嵌入电子数据之中,实现两种阅读方式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人类知识的存在除了最常见的纸质和电子终端之外,“自然和社会”也是储存信息的宝藏,这也就是所谓的“无字书”,它指的是自然和社会的万事万物之理,它与“纸本书”、“电子书”共同构成阅读的“外宇宙。”习近平多次強调:“领导干部作决策、下指示,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更需要向实践求知,善读社会这部书,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耳闻、目见、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人类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是从观察、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二是从阅读中取得间接经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视读书如生命的毛泽东也历来主张善读“无字之书”,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认为: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这是阅读“无字书”的生动实践。习近平“善读社会这部书”的论述,对于克服本本主义,扩大求知领域,拓宽阅读视野,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阅读方略论

阅读方法解决的是“怎么读”的问题,目的是要做到“善读书”。习近平的读书方法很多,有快读、精读、选读、研读等等,但是根本的方法有三个:

一是读以致用。“柏拉图的《理想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蒙·库兹涅茨的《各国的经济增长》等著作,过去我都翻阅过,一个重要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阅读到思考,再到研究最后运用到实践,最终达到读以致用、读行合一的目的。这类阅读主要体现在他在地方工作期间对马列经典著作的精心研读上。习近平在福建工作17年,占据了他在地方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这一时期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观点、新问题不断涌现,各种矛盾比较集中的一段时期。为了解决经济生活中面临的这些问题,他阅读了《资本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多部专业研究者才会研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并撰写了多篇学术性论文,谈自己阅读这些经典文献的体会。当时他就提出,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是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地去学习和掌握《资本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并善于运用这些原理去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他之所以研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两部专业性很强的经典文献,是因为他准确地认识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篇对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的经典性文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首次从经济学和哲学相结合的高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出的精辟阐述”。对这些书籍的阅读不仅提高了他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和指导各项工作,而且澄清了当时存在的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这些看似离实际工作较远的书籍恰恰成了习近平干好工作的“看家本领”。

二是读必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出版了多部著作,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习式风格”,人们之所以爱读、爱听、爱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习近平善于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解读当下各类问题,也是习近平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大量学习性阅读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接受、理解、鉴赏、探究之后,最终转化为创造性阅读的释放。比如,他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种境界来论述读书也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的心甘情愿;更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最后在“灯火阑珊处”去领悟真谛。这种语言比一般地提阅读学习要求更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王国维抽出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三个句子采取“结构重组”的形式,铸造出“治学三境界”的名言,是典型的文学阅读的创造佳例。习近平又在此基础上再行拓展,借用“三境界说”,触发联想,分析类化,恰当地将阅读心得应用到阅读学习上,实现了“阅读迁移”。再比如,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的讲话中,引用了唐李世民《帝范》中“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一段话,来说明确立什么样的标准,决定着有什么样的成效。所以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切实解决存在的“四风”问题。这些不胜枚举的用典实例,体现了习近平高超的阅读素养和灵活运用的生动实践。

三是阅读生活化。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活方式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读书活动,是习近平阅读价值观的一大特色。每个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安排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习近平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看待,极大地丰富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使读书和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使得读书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互促互进的关系。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既要有良好的读书兴趣,又要有持久的阅读习惯。习近平借用古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言激励广大干部要培养起阅读的兴趣。“知一好一乐”是阅读的三层不同的境界,“知之”是阅读的较低层次,相当于“想阅读”;“好之”是阅读的较高层次,相当于“要阅读”;“乐之”是阅读的最高层次,相当于“爱阅读”。有了阅读的兴趣,就可以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读一阵”为“读一生”。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发扬“钻劲、挤劲、韧劲”,养成坚持不懈的阅读习惯,也是实现“少一壮一老”“终生阅读”的关键。习近平借用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的话鼓励人们把读书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活到老,读到老。“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当终生离不开读书的时候,就标志着读书已经生活化了。

著名阅读学家曾祥芹在《英明的领导必是高明的读者》一文中写道:“英明的领导必是高明的读者。习近平就是‘凭高明阅读成长起来的引导13亿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新的政治领袖。”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战略部署。“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经连续三年被写进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习近平以他的丰富的阅读实践和深刻的阅读思想为我们开展各项阅读活动树立了榜样,进行了顶层设计。我们要充分认识习近平阅读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此为指导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阅读推广习近平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