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杉木为优势树种的杉阔混交林营造原理与栽培技术分析

2017-02-18何伟雄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杉木造林技术

【摘要】 杉木是粤北优秀的用材林树种,杉阔混交林能合理利用空间做到杉阔生长互补。文章基于对杉阔种间关系分析基础上,结合笔者长期的技术工作实践,综合阐述以杉木为优势树种的杉阔混交林营建技术,供林业技术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杉木 种间关系 杉阔混交 造林技术

杉木是粤北的当家用材林树种,一般以建造人工纯林为主。近年来,随着对优良珍贵阔叶树种的重视,前期以培育杉木用材林为主,后期待砍伐杉木后培育大径材阔叶树种为主的造林模式开始得到实施。杉阔混交林具有地力保持好、空间利用率高、防灾能力强和生产力高等优点。前期以杉木为优势树种的杉阔混交林营建模式效果好、效益高。因为对大部分阔叶树种而言,如果营建纯林初期种植密度低导致郁闭难、前期抚育成本高和林地利用率相对较低。通过杉阔混交,可有效解决初始密度低郁闭成林难的问题,增强林分的生态功能,可加速阔叶树的干材生长,提高阔叶树干材质量,并且可以在阔叶树种成林后对杉木进行采伐,培育大径材阔叶用材,有效地提高林地产出,达到提高单位面积林分质量和数量的目的。

1 杉阔混交林种间关系分析

1.1杉阔混交林中杉木的优势分析

杉木适应力强,喜湿润,爱疏松肥沃土壤。杉木根系浅,有发达的侧根,萌生能力较强。杉木生长较快的温度区间為25-35℃,干性强,材质好,用途广。如果营建阔叶树纯林或阔叶混交林,初始造林时的公顷株数一般在1100~1650株,林地杂草、杂灌生长空间大,新造林除草难度大,严重影响阔叶树的生长,延缓林分郁闭。杉阔混交林营建后,造林初始的公顷株数一般可达2500--3500株,这样能有效抑制林地内的杂草、杂灌及其他植被的生长,可以提早林分郁闭的时间。阔叶树与针叶树相比较,一般树冠大、侧枝生长发达、干性生长慢、成材的树节较多。通过营建杉阔混交林,杉木在初中期能有效促进阔叶树的高生长和干材生长,加快林分郁闭,解决许多阔叶树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枝加强干性生长的问题,有利于培育阔叶树的干形和材质的改善。杉阔混交模式中,当后期阔叶树空间不够时,可以通过间伐杉木来改善林分的空间,满足阔叶树种的生长需求[2]。

1.2种间竞争与互补关系分析

种间关系协调与否是混交林经营成败与否的核心问题[1]。杉阔混交林是杉木与其混交的阔叶树种经生长、协调与竞争后,在一定时期内(主要在初中期)可以达成较为稳定的共优林分结构与群落。但随着阔叶树的不断生长,阔叶树的树冠不断变大,对空间的需求变大,使杉阔间的林冠层对空间产生利用性竞争,制约着杉阔双方的生长。林地的地力和水分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混交林分的生长发展,杉木与阔叶树之间也存在养分需求竞争的问题。杉木在和苦槠、米槠、罗浮栲、毛栲、荷木、上杭锥和丝栗栲等在物理空间和土壤营养资源空间的竞争研究中,杉阔之间都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群落状态。同一混交树种与杉木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种间相遇的频率随生境中的资源因子不同而改变,导致它们的生态位也发生改变,引起它们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变异,即产生多样性[2]。除竞争关系外,杉阔混交林分中,杉木与阔叶树种间有许多生态位重叠,对林地及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利于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因此,杉阔混交林的营建中,杉木与不同混交树种的选择、杉阔混交比例、不同立地下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杉阔混交比例调整都很关键。

2 杉阔混交林中杉木合理占比分析

通过杉阔造林试验可以对杉阔混交林不同密度、不同比例和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而稳定的杉阔混交林混交比例可以通过调查稳定的自然群落中两者的比例和生长协调关系来进行参考。当杉木与其混交的阔叶树种达到相对平衡关系时,它们之间也达到了竞争平衡。而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达到竞争平衡的杉阔混交比例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树冠较窄、较耐荫、树体较小、生长较慢的阔叶树种如虎皮楠这类小乔木,其生长中由于会受杉木的排挤,混交比例宜小。杉木与常见的阔叶树种的混交比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杉木与木荷、米槠、丝栗栲等,杉木约为阔叶树种的3倍左右。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会在杉木中龄林以上时会对杉阔混交林中的杉木进行择伐,可以根据经营目标因地制宜地调整树种比例。例如在杉木和乳源木莲的混交实践中,由于乳源木莲早期较杉木生长慢,侧枝多,干性不强,但通过与杉木混交减少修枝作业。乳源木莲的干材速生期在第10年开始,第16年其材积可以较同龄杉木2~3倍,因此在培育大径材乳源木莲林分的实际经营中,一般会依据混交比倒对乳源木莲干材培育的作用机理,会适当降低混交林的初植密度和单位面积乳源木莲的株数,采用3﹕1或更高的杉莲比混交造林,并通过适时的择伐,以达到枝下高长、径阶大的干材培育目标[2]。在实际的杉阔混交林中,基于杉木为优势树种,兼顾后期阔叶树种的合理留存。

3杉阔混交林栽培技术分析

3.1造林技术

要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杉木生长的林地,依据杉木及其混交阔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综合对其海拔、立地条件、周边环境、气候、降水量、土壤状况等进行分析。在选择好合适的林地后,要依据经营目标来确定与杉木混交的阔叶树种和混交比例、造林密度,并且制定科学的经营措施。根据林思祖(2000)种群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杉木与其混交树种之间呈聚集分布,因此在造林时,杉木与其混交树种之间以小块状造林为宜[3]。造林地初植密度和密度控制与立地条件、培养材种目标、交通运输和经营策略等诸因素有关,应该因地制宜。造林密度受视具体情况来定,一般阔叶树每亩60株至90株,杉木栽每亩栽110株至170株,总株数每亩约200至220株[2]。造林时,特别要根据杉木作为浅根性树种且根系穿透能力差的特点,做好整地工作。一般要求打大穴或局部带垦,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足基肥,以保证造林后的高成活率和良好长势。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杉木一般可和乳源木莲、楠木、香椿、木荷、桤木、樟树和米储等:2~4:1的混交比例进行混交。造林的杉木宜选择良种壮苗,包括良种插扦苗或组培苗。阔叶树宜选择高40cm以上的良种容器壮苗。在适宜的季节(一般要在3月份前)中的阴雨天气造林,杉木造林按“适当深栽、根顺苗正、不反山、踏实覆松泥”的技术要求进行。阔叶树容器苗保证营养土完整,栽植深度合适。

3.2抚育及后期经营技术

造林后,要加强幼林抚育工作。主要的幼林抚育措施包括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清除根部萌芽、人工修枝和科学施肥等。特别在幼林期,一定要做好除草工作,确保幼林不被杂草压制而生长不良。幼林施肥工作要以保证春夏季、秋季高峰期生长的营养需求,进行平衡施肥或测土配方施肥,施肥宜采用环状沟施。对于阔叶树,要注意是否需要人工修枝,保证阔叶树干性生长良好。在林分郁闭后,要根据林分状况做好卫生伐、透光伐工作,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的质量。最后还要根据经营目标,对杉木林进行择伐,达到最佳的经营效益目标。为保证后期留存的阔叶树长势良好,杉木根据林分生长情况,在8--10年后逐年按情况进行砍伐,至15—18年时,全部将杉阔混交林中的杉木伐除,培育优质大径材阔叶林。

结论

以杉木为优势树种的杉阔混交林是有效提高林地产出、实行林业集约化管理的新方法,可以在充分利用杉木為优势伴生树种前提下,有效地解决商品林经营过程中优良阔叶树种培育周期和收益期太长的问题,通过营建杉阔混交林,在适当时候择伐杉木林缩短收益周期。此外,杉阔混交林的经营模式在现实中除商品林经营外,在可以适度利用的生态公益林经营中也具较大的现实意义。以杉为优势树种的杉阔混交林模式建议作为生态公益林造林模式之一开展尝试,造林当年由政府投资为主,造林后托管给社会资本经营。当杉阔混交林成林并且密度太大后,有计划对杉木进行择伐,收益由社会资本所得。完成择伐后形成的阔叶林,再交由国家。这种新型模式可以改变现在政府大量营建生态公益林后,后续管护跟不上,预期绩效目标完成不理想的现状。这样,在保证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的情况下,提高社会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的积极性。在以杉木为优势树种的杉阔混交林建设中,充分利用新型林业科技成果,加速其熟化与集成,提高林业集约经营水平,提高林地产出,增加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思祖,黄世国等.杉阔混交林杉木与其混交树种种间竞争研究[J].林业科学,2004(3):160~164.

[2] 周志鸿. 基于杉木为伴生树种的杉阔混交丰产林营建技术 [J].绿色科技,2014(5):78~79.

[3]林思祖,洪伟等.杉阔混交林比例确定的新途径[J].林业科学,2004(1):158-161.

作者简介:何伟雄,男,汉族, 1962年12月出生,广东连平县人,林业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科技与林业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杉木造林技术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生命无悔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杉木造林良种化的途径和措施
关于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