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发现与探索
2017-02-18王冰
王冰
雨后的一个下午,我带着2岁多的儿子去公园玩耍。我家与公园相隔一条马路,我抱着他穿越人行道的时候,儿子指着斑马线大声地喊:“这是斑马,妈妈,我们在动物园看到的大斑马身上就是这样的,是不是?”儿子一边问,一边用两只小手使劲扳过我左顾右盼查看路况的脸,示意我看一下脚下的斑马线。还没等我肯定他的提问,他又喃喃自语:“琪琪有一件衣服,肯定是斑马毛做的,一条黑一条白,很好看。”
穿过马路后,我把儿子放在了地上,与他回过头来一起看那条斑马线,我告诉儿子:“那是人行横道,宝宝说得对,它很像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所以也叫斑马线。以后过马路的时候就要走这条斑马线,记住了嗎?”原来动物园一行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如此深刻,我以为对小小的他而言不过是多看一些动物而已。当时,我只跟儿子说了一遍“那是斑马,身上有黑白间隔的条纹,很漂亮”。没想到儿子对斑马的印象已经内化为深刻的表象,并迁移到了生活当中。动物园真是一个带孩子游玩的好地方,开阔了眼界,更增长了知识。
走在雨后的公园,空气清新而湿润,正在享受微风拂面的我,突然被儿子拽到一棵树下。他好似发现了新大陆,两只眼睛瞪得溜溜圆,指着树根处的一小堆蘑菇说:“妈妈,快来,这是什么?它们还戴着小帽子。”一位公园管理处的老人看见儿子好奇的神情,也走了过来,蹲下来对儿子说:“孩子,这是蘑菇,爷爷帮你采下来,让你带回家,你和妈妈到书上找找看,能找到一样的不?”老人伸出手摘下了几颗小蘑菇,并示意我这个蘑菇是没有毒性的,可以给孩子玩一下。我用随身带的小袋子将小蘑菇装了进去,儿子视若珍宝,用两只小手将装了蘑菇的小袋子捧回了家。
一进家门,儿子径直走向他的小书架去翻书。我们终于从那本《植物生长》中找到了小蘑菇的插图,儿子说:“书上的小蘑菇也戴着小帽子,跟老爷爷送给我的一模一样。”儿子反复地比对着,无论是小蘑菇的“小帽子”,还是小蘑菇的“一条腿”,他都看得很仔细。时而将小蘑菇轻轻捧在掌心中,紧锁眉头思索着,时而又将小蘑菇高高举过头顶,欢呼雀跃着,好像高深的科学奥秘被他破解了一样,兴奋至极。
晚饭后,儿子玩起了橡皮泥,第一个作品竟然是送给妈妈的一个斑马纹的手提包。虽然包的形状很不规则,但是斑马一黑一白的纹路却栩栩如生。之后,在我的提议与帮助下,儿子又捏了几个小蘑菇,一边揉搓,一边念念有词:“小蘑菇怕冷,妈妈,我们不要忘记给它戴上小帽子哦!”
儿子进入了梦乡,我回想着白天与他的经历,感到儿子在快速长大,他已经拥有了一双探索与发现的眼睛,开始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在感知中探索,并内化成自己的认知。我随手翻开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此时的儿子正处在前运算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正在发展,他们对事物的感知主要来自客体形象的颜色和形状。像今天,儿子对斑马线的了解来自动物园的斑马,并在我的引导下形成了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这个认知。我想,给予孩子更多接触实物的机会,鼓励孩子发现实物的属性,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真实体验,他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