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2017-02-18
素材
81岁老人的“穴居”生活
81岁的老人梁自付和妻子李素英是四川省南充市临江乡灵隐寺村的村民。因为家庭极度贫困,结婚后,他们便住进了村后山上的一个巨大山洞里,这一住就是54年。
山大林深,经常有豺狼、野猪、野兔出没,在洞里睡觉,要燃起一堆火。山洞漏风漏雨,下雨天积水,就要拿着葫芦瓢,把水往外舀。原本想着等手头宽裕了就盖房,但随着四个孩子陆续出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盖房的事也就一推再推。
虽然极度贫寒,但梁自付和妻子坚持让孩子上学。挣的钱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都用在了供孩子读书学习上。四个子女中出了两名大学生,孙子如今也成了博士。梁自付对此很是骄傲。
子女想接他们去城里生活,但老人态度坚决:“这里在你们眼中或许像个猪窝一样,但却是我的安乐窝。”在梁自付眼中,自己和妻子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老人在山上开辟了不少地,种上小麦和玉米,收成都很不错。柑橘、桃子、李子、柿子、核桃也应有尽有。家里养了20多只鸡,每天都有鸡蛋吃。想吃豆腐时,就自己用石磨磨;喜欢喝点酒,就用自家粮食酿。他甚至还在山洞周围的花丛中放了几个蜂箱,酿制蜂蜜。散步、劳作、唱山歌,梁自付就像一个工匠,大自然所能赐予的一切,都被用在他诗意的生活里。老人说:“我每顿还能吃两碗米饭。我想在这个山洞里活到100多岁。”
相关主题:家/亲情
“家”不在“房”而在“人”
家的概念和贫富无关,和房子无关,它只和你生命的记忆、亲情的感受有关。曾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外国老富翁踯躅在街头,看到他的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在这里站着,老人答道:“我找不到家了。”问话的人更奇怪了,因为老人就站在他那幢无人不知的豪宅前面。但当人们把它指给老人看的时候,老人漠然地说:“那是房子,不是家。”
“穴居”的两位老人,没有“房子”,但是有“家”,有安放自我的居所。
相关主题:主动选择与被动接受/苦与乐
“诗意”下的冷峻
孔子称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少人给“穴居”老人的故事贴上了“知足常乐”和“重视知识”的标签,但让人无法忽略的是贫穷的无奈和公共服务的缺位。对老人生活的诗意美化应当有所克制。唯有更为有力的精准扶贫、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更为全面的公共服务、更符合人性的生活底线,才更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否能实现“诗意的栖居”不好说,但应当可以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长期的隐居,老人实已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如今的生活选择,很难分清是主动还是被动、无奈还是超然、困苦还是甜蜜,这境况是颇可咂摸的。
■解读:杭州第二中学白马湖学校
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为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活力、生命力,重返日常生活,并着力呈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主题定为“继承传统,融入生活”。
博览会上,有人喜欢苗家蜡染的男士褂衣:“图案很有味道”,“平时就可以穿,还能挂在墙上做装饰”。有人喜欢苍南夹缬的被面,虽然丝绸很合胃口,但“这种粗粗的面料、乡土的图案,让人没有距离感”。生活中可看可用可亲近的东西,最受欢迎。
然而,竹艺区一个报价1600元的八角篮,明明也是可看可用可亲近,却被评价为“这么贵?市场里花几十块就能买到”。尽管做这个篮子要劈许许多多条超薄的竹皮竹签,要细细编上七八天,却仍然受到了冷遇。对比之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青神竹编“牵手”世界顶级品牌“爱马仕”共同打造的竹编定制品,却能卖到上万元。
青神竹编大师张德明于2008年开始和爱马仕(中国)合作,为瓷胎穿“竹衣”。合作的第一年,没能做出让爱马仕满意的作品。张德明采用两根丝交叉起来编,才让爱马仕一方觉得有点感觉。第二年,张德明将编织的经线变细,“线条开始流动起来,变得生动”。最终受到认可的作品出来时,距离最初提出合作,已整整过了三年。
张德明说:“能与这样的大品牌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我想让中国竹编艺术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把竹编艺术推向一个高度。”
让传统工艺成为时尚的缔造者,青神竹编谋划来一场“越传统、越时尚”的转型:一是高端品牌嫁接,比如与爱马仕的合作、为宜家生产灯具;二是瞄准国际市场,比如专门针对国际市场推出竹编女包,售价不菲;三是构建电子商务渠道,在淘宝开设青神竹编店,集中所有竹编企业;四是培育新产业,从单一竹编产品拓展到竹家具、竹建筑、竹纸巾。
相关主题:合作/品牌/影响力/优势互补
文化合作享共赢
如平价女装H&M和大牌范思哲合作、优衣库和爱马仕联手,大牌想要提升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平价品牌想要提升形象,两者的合作,让“阳春白雪”不那么“高冷”,令“下里巴人”也多了一些“气质和颜值”。在这样的优势互补中,权衡和冷静是关键。对于传统的手工业而言,与大牌合作,无疑可以将“中国元素”做出“国际范”来;对爱马仕来说,加入中国传统元素,能使自己的产品更精致、更富特色,这是文化的合作共赢。
相关主题:生命力/活力/价值/继承/发展
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才更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获得继承和发展
如今的文物或艺术品,如剪纸、刺绣、瓷器等,在过去很多也是生活用品。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的一切造物活动都是围绕着生活生产的需要而展开的。脱离生活的事物,终究会丧失其价值和生命力。“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主题定为“继承传统,融入生活”;青神竹编培育新产业,从单一竹编产品拓展到竹家具、竹建筑、竹纸巾,正是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生活、融入生活,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活力,能够在现代社会里获得喜爱、普及、继承和发展。
聂 茜 素材提供:余依妮
“从事快递工作后有同学开始疏远我”
吉林延边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谭超,大学毕业就开始一边打工一边考研,打工的时候发现了送快递的商机,就开了烟台大学快递网点,成了网点老板。他在烟台一边读研一边打理快递网点,到延边大学读博后,由妻子实际管理快递网点。谭超表示,从事快递工作初期,部分大学同学表示了不理解,一些同学疏远自己,直至不再联系。博士也得吃饭,也得交学费,也得养家糊口、还房贷,总不能老向家里伸手要。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合法经营,有什么不好呢?白天工作,晚上复习、写论文,这么多年,一直是这么过的,没有影响学习,硕士是如期毕业的,相信博士也不会延期。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这么做。
世人惊异于“快递”与“博士”的结合,说明我们的工作仍然分等级。
相关主题:学历与能力/工作与身份/价值与世俗判定
鲍勃·迪伦拿诺贝尔奖了,村上春树却还在“陪跑”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摇滚、民谣歌手,创作人鲍勃·迪伦,而近几年呼声甚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则又一次“被落选”。根据诺贝尔文学奖的规则,入围名单保密期为50年,村上“陪跑”一说,实属博彩公司“投注排行榜”上的“赔率”陪跑,与文学没有什么干系。村上春树的人气很高,在各国拥有大量“粉丝”。村上作品的权威译者林少华认为,和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相比,村上的作品缺乏批判性;和爱丽丝·门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相比,他的本土性又不够。多年被高度关注,村上本人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开始关注这个“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的文学顶级奖项。
第一永远只有一个,文学奖拒绝分享;爱好者心中有标准,村上应能看到这杆秤;作家自有追求,未必以得奖为目标。
相关主题:个人追求与他人标准
鲍勃·迪伦
村上春树
■素材提供及解读:云和中学
9岁小学生纠错奥赛名题
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一名9岁男孩罗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推翻了一道“奥赛名题”的“正确答案”。在此之前,无论是出版社的书还是网络资源中,沿用这道题的错误答案已经达5年之久。罗弋的爸爸是同济大学的高材生,第一次也算错了,听了罗弋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在求证答案的过程中,罗弋的爸爸发现这道题不仅考倒了电子科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数学高材生,也出现在2011年和 2013年的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卷中。
考倒名牌大学数学高材生的奥数题,答案违背了常理。孩子的眼光稚嫩却敏锐。
相关主题:纯熟与局限/权威与谬误
非洲学生中国“跑马”赚取生活费
中国的“马拉松热”为一些非洲学生提供了赚钱机会。威尔弗雷德来自肯尼亚40多位长跑冠军的故乡埃尔多雷特市,就读于宁波大学。虽然获得了奖学金,但是生活开销仍是他的一件烦心事,有时甚至得忍饥挨饿。同校的一位非洲学生告诉他这个“商机”,威尔弗雷德于是加入了跑马拉松的队伍。通过在中国跑马拉松,威尔弗雷德获得的奖金每月最多可达近2万元人民币,这些钱足够他的住宿和生活开支,还能往家里寄钱。中国的“马拉松热”同时也吸引了很多非洲职业运动员参加,这给威尔弗雷德带来了竞争,赢奖金变得越来越困难,他每天得跑上2个小时来维持体力状态。
利用自己的特长勤工俭学,还能资助家里,为非洲小伙的选择点赞。
相关主题:付出与回报/先天优势与后天努力
“双十一”,给爸妈的购物清单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三名女生翻看日历发现,“双十一”后不久就是感恩节,她们共同拟订了“‘双十一’感恩购物清单”,借“双十一”之机,感恩父母,传递温情。在拟订购物清单的过程中,三人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既避免了届时看到折扣冲动消费,也在自己“买买买”的同时,给家人送上一份小小的心意。三名女生独到的心思和细腻的想法,让人感到温暖。这份清单在网上晒出后,得到众多网友点赞。
爱心与理智将“购物节”秒变“温馨节”;花钱花得有头脑,物质精神双丰收。
相关主题:爱在日常细微处/反哺
潘榕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