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独立,方能致远
2017-02-18王兵兵
□王兵兵
唯有独立,方能致远
□王兵兵
人生需要几次遇见:少年遇书,青年遇人,中年遇事。感谢能与梅洪建老师相遇,梅老师以“班主任的迷失与突围”为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突破教育困境的美好愿景。我仿佛在沙漠艰难行走时,终于看到绿洲。
《特立独行做教师》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书中不仅有翔实的案例和深刻的剖析,而且整本书的结构安排也是煞费苦心。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辑:教育0之殇,第二辑:从0到1的辩证,第三辑:带上自己做教师。这正符合哲学中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教育现状中的困惑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带着太多的爱行走于教育的田园,满心期待却常常收获甚微,原因何在?梅老师贴近实际,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的病态,为我们突破思维的困境提供了可能。很多班主任带班常常是走到哪里算哪里,没有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有太多的“设计”,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一切教育目标都可以通过教育技巧来实现;我们有太多的“漠视”,眼里没有了教育者应有的温情和责任……所有这些都是源于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看教育,但是,“教育不是让人了解知识或是记住知识,而是为了人的发展服务”,只有当我们掌握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破解孩子成长的密码,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平台,从而真正看到孩子的成长。
教育实践有辩证
在平常的教育实践里,我们太相信自己的经验,对班级事件缺乏深入地思考;我们太相信别人的经验,试图拿来就用;我们太相信管理的力量,以为管理就是教育。可是教育需要的是一种信仰。美国哲学家蒂利希在他的《存在的勇气》一书中谈道:“信仰是一种冒险,有精神追求的勇气证明了信仰,与那些世界征服者们相比,精神探索者们是更勇敢的冒险家。”梅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冒险家,他以贴近实际的思考来证明自己的判断,不紧不慢做教育,在孩子成长的时空里勾画教育的经纬脉络。梅老师说:“关系育人是我的主张。”把班级聚焦于构建人和知识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打造一个温暖的、让每个孩子都有存在感的班级,把点滴的教育活动变成有指向性的教育事件,在温润的教育环境下,给予学生成长的平台。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梅老师对学生评语的价值思考,并用评语连接起前一段时光和后一段生命,真正为了孩子的未来成长而服务。
独立思考作证明
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人若是连自己都还没有发展好,他就不能培养和教育别人。”可是我们该如何发展自己呢?梅老师用读书为我们规划了线路,提出了教师读书的三重境界:知道自己要读什么,读什么都是专业,读出自我。之后又以教师专业阅读的三重境界对阅读架构顶层设计:心中有我,心中有线,心中无我。在坚持独立思考的实践上,梅老师认为,没有一个学生是天生就不爱学习的,学生不爱学习往往是因为失去了维护自我尊严的动力。而激活孩子尊严的唯一途径就是活动。2009年,梅老师带了高二(3)班,一个由各班抽出来的“差生”组成的班级,然而梅老师不仅没有放弃他们,反而积极地构建理想的班级,用美好的教育愿景搭建起学生成长的平台,用敬畏的心态踏踏实实做教育,创造了全班本科过线率100%的奇迹。梅老师对如何在教育中坚持做自己给了建议:珍惜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不要盲目崇拜。
掩卷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问佛:“何谓之根?”佛说:“不可说。”前辈说:“看破,不说,是涵养。”感谢梅老师的敢于言说,使我在教育的路上,坚定了做自己的决心。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