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补”传统文化

2017-02-18于水生

新班主任 2017年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工作内涵

□于水生

“三补”传统文化

□于水生

补上传统节日的“实践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深刻内涵后,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的感受,并不能够真正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网络上曾经流行过所谓的“幽默段子”:牛顿死了,丢下一堆公式;屈原死了,留下端午三天放假。看到这个笑话,笔者却笑不起来,反而有些愤怒,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如今地位和功能感到悲哀!在现在不少学生眼里,传统节日已异化为放假、吃喝节、上网游戏的时间而已。

为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的节日文化,学校可在端午节期间组织开展“迎接端午节,动手包粽子、绣荷包”综合实践活动课,争取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手工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也应鼓励学生积极组建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社团组织,让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通过行动来提升自身素养,彰显新时期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蕴含了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为我们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如果学校能够与时俱进,在欢庆佳节时通过“三补”,让学生爱上传统节日文化,就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补全传统节日的“文化课”

传统节日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现在的传统节日呈现的模样并不意味它过去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过分贬低节日意义,也不能对节日牵强附会,添加新奇、拔高的“新内涵”。在德育工作中,学校要让学生行动起来,通过查阅资料、问寻长辈等方式,弄清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含义。

比如,春节前夕,可让学生探究春节风俗,在走亲访友中理解阖家团聚对中国人的重要性;端午节前,可让学生去搜集资料了解赛龙舟的寓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结合当地德育资源,组织编撰校本教材和读物,开辟节日文化宣传,使其顺利走进校园,落户课堂,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

补好传统节日的“时代课”

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这类来自西方的“洋节”,它们早已在中国扎根。其实这并不可怕,我们可以把这些节日视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载体,正如外国人同样也过春节等中国节日,感受中国文化一样,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紧跟时代而变,让我们的节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拥有“新味道”。

西方节日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形式丰富多彩、节奏欢快,契合了年轻人的天性。与之相比,有些中国传统的过节方式则显得气氛比较冷清,方式比较单一。

学校需要发动师生“挖”出传统节日的时代味道,对本地民俗内涵、文化意蕴等进行研究和挖掘,让家长和学生在传统节日里都放下手机,与家人、好友、同学围炉夜话,弘扬中华传统。

学校组织学生过传统节日不能单纯组织娱乐活动,更要把节日里的活动策划为教育活动,如举办一些有时代感的节日文化讲座与论坛,组织传统节庆游园趣味活动,开展传统佳节民间采风调研活动等,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够对学生寓教于乐。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德育工作内涵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