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18欧阳秋珍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欧阳秋珍 (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对分课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欧阳秋珍 (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经管类核心课程,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改进。本文以该课程为例,结合本校经管类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组织、内容重构、授课安排等角度分析了“对分课堂”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市场营销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市场营销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研究企业市场经营的课程。该课程的内容更新快,时间性强,而且案例多,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在案例分析与讨论时,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然而,在实际授课中,很多高校存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的问题,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基于传统讲授课堂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有动力不足与效果不佳的事实,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前期研究的积累以及向经验丰富的同行专家请教,提出了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应用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对分课堂”新模式。“对分课堂”(简称PAD)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它把教学在时间上分离为三个过程——讲授、吸收和讨论。“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半时间分给老师讲授,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中间相隔一周,让学生内化吸收。该模式结合了讲授课堂和讨论课堂的优点,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将“对分课堂”运用到该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对分课堂”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组织与说明
我们以本校2015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为实践对象,进行教学组织。该专业有1个班级,45人。其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上课时间为18周,每周1次课,每次2小节连上。
首先,我根据性别、生源地、宿舍、成绩等因素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差别分组,分成15组,每组3人,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组内根据教师任务自行分工。接着,向学生介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该课程将讲授的内容。再次,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向学生说明课后作业(包括读书笔记、案例分析、思考题等)的要求,包括怎样搜集资料,提交的时间,最后形成的形式(诸如PPT或者其他形式)等,并利用本校的泛雅网络平台,提交作业。最后,学生讨论的要求。在讨论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发言,组长指定学生记录过程和结果,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对学生给予评分。在最后15分钟,任课老师将从15组中随机抽取1组,要求该组展示其案例、发现与思考,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观摩并进行提问,接着老师进行问题提炼、总结以及进一步提问,引发学生继续思考等。
(二)教学内容重构
本校使用的是吴健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第五版)。该教材共有17章内容,第1章由授课教师主讲;第2章至第14章的内容将采取“PAD”形式,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概括教师主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课后内化吸收的案例、阅读笔记、思考题等以及分配讨论的主题;最后3章的内容,由于课时限制以及知识点较难,继续由任课教师来主讲。
(三)授课安排
在第1周的第1次课,我们需要先讲解“PAD”课堂的规则,包括对该课堂运用的学习方法、考核方式、小组组成、课程框架、资料来源等相关事项的介绍,再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总体介绍,并讲授第一章的《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的内容。第2次课,接着讲授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提出将该章的重要节点与思想,布置课后作业尤其是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在本周内,学生可以通过泛雅网络平台进行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第2周课前于平台上提交作业。第2周的第1次课是学生的讨论课,根据教学组织部分提出的学生讨论要求进行学生讨论,即先由学生组内讨论,相互答疑或者分享体会,组长记录情况,教师全局把握,最后15分钟为个别小组展示环节,最后老师点评。接着的第2次课是老师的讲授课,主要讲授重点与难点,讨论主题。以此类推,在每周的第一节课,学生进行讨论,第二节由老师讲授。最后的第18周,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本学期进行学习心得的总结。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程将传统板书、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学平台融入到“对分课堂”的三个阶段,以实现优势互补。在讲授环节,我们将运用多媒体软件、传统板书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讨论环节需要利用小组讨论、软件演示、项目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而课外吸收环节则需要学生运用网络平台等学习媒介。本校教师和学生可利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前任务布置与学生预习,课中案例分析与讨论以及理论知识考核,课后作业的提交与案例库建设以及复习等。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
由于“对分课堂”分为了三个环节,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也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核。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期末为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将覆盖“PAD”课程实施的三个环节。例如讲授部分的考核可由考勤、回答问题等组成,课外吸收部分可以增加调研报告、论文写作、项目申请书撰写、作业提交等考核方式,讨论环节则将学生在泛雅网络平台的讨论区发表意见的次数及有效性、实验报告等纳入评判。其中考勤、作业、讨论区发表意见的次数、预习与复习次数等可由泛雅网络平台系统自动进行评分,考试等成绩可人工导入,只要教师设置好成绩评定的项目与比例,泛雅网络系统可自动计算最终成绩。
三 利用“对分课堂”进行“市场营销学”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价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发现通过利用“对分课堂”,教师和学生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学习收获颇多。
第一,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到了提高。在该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方面,“PAD课堂”使得教师的定位回归到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或“引导者”,摆脱了“演员”或“圣人”角色;另一方面,“PAD课堂”给教师更多自由空间去设计与组织课堂,评估学生表现更准确,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地位,更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第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学习时间增加。“PAD课堂”强调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学生在课堂中转变为学习主体。尤其是在讨论课上,学生为了能够参与讨论,课后必须主动熟悉教材,搜索和整理资料。学生在课后为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尤其是读书笔记,他们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大量资料,为了弄清楚问题并与同学进行讨论,还会进行延伸学习,课后自动增加学习的时间。
第三,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PAD课堂”通过师生之间的作业互动、反馈互动与答疑互动等来促进双方间的对话与交流,让教师看到了学生的积极与努力,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促进与相互发展。此外,小组讨论中基本上每位学生每节课都要进行讨论与交流,都有机会作为代表进行发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应急应变的能力、思维创新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该课程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平均成绩提高了10分左右。
四 “对分课堂”在“市场营销学”实施的建议
为了让“市场营销学”实施“对分课堂”的效果更好,本人根据教学经验和前人研究积累,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对分课堂中,教师授课时间短,所以需要精心备课,点拨到位。教师还需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内化吸收。在讨论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管理时间,在有限的时间保证良好的讨论效果。
其次,合理设计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需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不仅能让大部分学生巩固与吸收所学知识,还要给优秀学生发挥的空间。此外,课后作业还要能为下一次讨论课提供素材,让学生在讨论课上有话可说。
第三,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对分课堂的最大亮点就是隔堂讨论。教师应该了解并不断总结如何才能组织一场成功的课堂讨论,例如,如何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如何适当点评以推动讨论顺利地进行,如何鼓励讨论过程中的“沉默者”,如何控制讨论时间等。
最后,及时反馈。“PAD课堂”强调过程评价,任课教师必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例如,讨论情况的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周冲,王明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169-170.
[3]李艳花,姚宏.“对分课堂”在《旅游市场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32-233.
G642
A
1008-2549(2017)11-0102-02
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对分课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