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资源的利用让美术教学更有效
——以校本资源“皮影戏”进入美术课堂教学为例

2017-02-18钟维斌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少儿美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校本

■文/钟维斌 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桂平 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区车站小学

我校是一所偏僻的普通农村小学,长期以来,农村专职的美术教师少、教学硬件简陋、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没能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如何让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有效、美术课堂更精彩,一直苦苦地困扰着我。自学校参与《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题研究后,我明白了美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美术教学。

何为校本资源?校本资源就是基于学校和社区周边环境所能提供的现存的与潜在的教育资源。美术教育专家也多次讲道:“虽然农村学校没有城市学校拥有的教学资源丰富,但农村学校也有城市学校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关键是你有没有课程意识,有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其实,资源无处不在,缺少的不是资源,而是是否有课程意识,是否有发现资源的眼光。”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与学校的同行开展乡间调查,走访民间艺人,了解到学校与学校周边有流传近200年的皮影戏,是过去民间最常见的文化娱乐方式,内容从历史到生活无所不包。特别是前几年学校开发了皮影戏的校本课程,学校还组织人编写了《校本课程纲要》,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上课内容,学校还把当地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为师生讲故事、唱山歌、说快板、打薅草锣鼓、玩皮影戏。校本课程实施后,家长也感言:“学习皮影,活跃了孩子的思维,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皮影这些民俗的东西,文化内涵丰富。掌握这些知识,对孩子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情感有一定的好处。孩子学习了校本课程,活泼开朗了许多。”

通过仔细筛选,我们将本地皮影戏中有价值的内容利用到美术教学中。当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皮影也可以成为教学内容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好奇心被激发了,学生也倍感亲切和骄傲。皮影不仅让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美术课堂更加精彩。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举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重视,继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得到凸显。

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当我们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课堂教学,当我们有了课程意识,就不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扰。学校处处有资源,处处是资源。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会让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分析校本资源,开发可利用物

校本资源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1.学校已有的教育哲学、办学传统、特色资源; 2.学校内部资源(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其中教师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社区资源(自然、历史、生活、文化等);4.可利用的网上资源等。

那本校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什么呢?真正可以利用到美术教学的资源又有哪些呢?通过调查,访问本校周边民间老艺人,发现本校及校周边有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传统民间美术——皮影戏。

1.本地有丰富的皮影戏传统文化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虽然对“阳春白雪”类的艺术门类接触很少,但民间的皮影戏艺术却是从小耳濡目染。他们不仅亲身感受过皮影戏艺术,而且有许多孩子的家人都是皮影戏的传播者和爱好者,还有许多老人会表演皮影戏,有的家里还珍藏着全套行当:简易戏台、伴奏的锣鼓、用作表演的皮影人。当地人用自己喜欢的方言配音、伴唱。像婚丧嫁娶、传统节假日,便拿出来舞弄一番。

2.学校有开发的《皮影戏》校本课程

自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发《皮影戏》的校本课程中,广泛吸纳社区人士和家长参与,特别是将当地的著名艺人刘德方、郭植生、陈永坤等先生聘请为我校的民间艺术顾问。民间艺人们亲自到学校为师生讲故事、唱山歌、打锣鼓,在学校的节庆活动中多次现场表演皮影戏,还手把手地指导老师、教学生表演皮影戏。

3.学校有一批爱好玩皮影的老师

在校本课程开设的几年时间里,学校不仅形成了良好的玩皮影戏氛围,还培养了一批能熟练进行皮影艺术表演的中老年教师队伍。这些老师们还对皮影戏做出了大胆改造:结合皮影特点,用塑料自制现代皮影人,表演身边的真人真事。

二、梳理教材内容,找到可切入点

有了丰富可利用的皮影戏资源,如果胡乱地将这些资源堆叠到美术教学中,依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让资源有效地切入到美术教学中呢?重要工作就是研读美术教材,梳理出教材中什么课目适合将皮影所涉及的教学资源融入其中。为此,我们将全套教材进行梳理,并寻找切入点,让教材内容中的“点”与皮影艺术中的“点”进行对接,让其得到合适的融合。

通过对全套教材的研读,我们共梳理出最适合利用皮影美术资源的六个课目,并对每个课目的切入点进行了斟酌。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利用可利用物

前面对皮影戏传统文化资源的分析,对美术教材的梳理,让我们找到了相应的切入点,这只是为教学设计与实施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最终是要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才能算是利用了可利用物。

1.开课导入时利用

有一个好的开课导入,就让一节课成功了一半。在开课导入的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时,我将皮影戏作为激发兴趣、调动情感的最佳方式安排其中,让孩子在开课就进入到皮影学习的兴趣之中。如:本人在执教湘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皮影》一课的导入时,在开课时通过本地皮影戏的表演进行导入:

“嘿,大家好,我是皮影家族的孙大圣。听说学校为欢庆新学校的建立,准备举办一个盛大的晚会,我为大家表演个节目吧!皮影家族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最早起源于陕西,都是用各种兽皮做成的。相传古代一位皇帝的妃子去世了,皇帝很思念,就按妃子的形象刻成皮影人在白纱上表演,以寄托他的思念之情。今天,也让同学们和我们一起走进皮影世界吧!”

2.课中巧妙适时利用

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里,需要将可利用的皮影戏资源巧妙、适时地切入到教学中去,以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优势,进而让课堂接地气,有温度,更有效。如:本人在执教湘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皮影》教学时,在课中多次将校本资源利用到教学中。

第一次:在导入结束后,引导学生欣赏各地有名的皮影图片,继而欣赏本地的皮影特色:“同学们,皮影在中国流传很广,其中黑龙江、唐山的皮影最有特色,黑龙江皮影色彩艳丽,唐山皮影雕镂精细……”

第二次:“观察并了解本地皮影的艺术特色:宜昌皮影主要分布在秭归、远安、长阳、夷陵区,主要特色是细腻鲜艳……”

第三次:本校皮影实物的触摸,让学生了解本校皮影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通过课中巧妙地利用校本资源,启发学生观察了解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文化资源,让学生为本地本校拥有的民间艺术而自豪,从而更加激励学生珍惜身边的资源,并很好地去传承和发展。

3.课尾拓展延伸时利用

课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一节课好的导入能引人入胜,好的收尾则能让学生回味无穷。成功的课堂结尾,它应该给人余音绕梁的感受,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把传统民间美术皮影戏资源利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最终目的应该是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让其得到传承和发扬。因此,在课尾的设计中,经常将皮影戏的学习作为一节课的拓展和延伸。 如:“同学们,你们看,这一幅白白的纱,一盏昏黄的灯,光影间演绎着人间百态,多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啊,可惜,皮影文化正在悄悄失传,我们学习了以后,希望同学们继续挖掘、创新,让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能够很好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校本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月光皮影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