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7-02-18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程 勇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程 勇
情境教学法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再现历史场景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历史学科而言就是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从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悟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经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我归纳出以下几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历史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是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来的生活痕迹,是过去的人们创造生活的印记,但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又是相对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人民版必修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之前,我了解到很多同学不理解人民公社体制以及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我就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曾经听父母长辈提及“生产队”“挣工分”这些字眼呢?他们为什么称行政村为大队呢?它们是一回事吗?请大家利用周末回家向父母长辈请教,我们在下节课请同学来回答这些问题。结果很多同学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我在课堂上又向他们展示了一则材料: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小岗村18户农民的“秘密协定”。这样他们不但弄懂了人民公社的概念,而且对人民公社体制对于生产力的束缚,对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限制,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都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同样,学习分封制的时候,我首先给同学们讲解了我的姓与分封制的密切关系,一下子激起了同学们对探索自己姓氏来源的兴趣。在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我首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年吗?听说过正月初一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和同学们讲阴历一月原本又叫“政月”,因为古代的王在一年的第一个月要接受百官朝拜并决定一年政事。秦始皇出生在一月所以取名嬴政,秦统一六国后,下令将“政月”改称“正月”,并且“正”字不准读“政”的音,而要读“蒸”的音……所有这些,都加深了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巧设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之一。而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习并思考问题,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教材,开拓学生思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我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课的教学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叫鸦片战争?为何将鸦片与战争联系在一起?鸦片战争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鸦片输入有何危害?中国爱国军民与清政府腐朽官僚在英国侵略者面前采取了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还出了两道思考题:联系鸦片战争前后政治经济形势与革命任务的变化,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何在?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通过这些点拨式提问,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找答案,自主学习,还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这样一来,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在最后十分钟当堂达标的时候,学生做题目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三、加强乡土史教学
应当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乡土史是很感兴趣的,求知欲表现强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学生常为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生养自己的乡土上,先民自何处来?到何处去?这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居民的乡土上如何演绎一部神秘的历史?在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中涌现了哪些杰出人物?他们怎样推动了历史发展?历史对现实有何影响、有何昭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经常穿插乡土史知识,或者系统介绍某一历史阶段家乡的历史,从而反映时代特征,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高中新课改的推动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正逐渐成为历史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课堂,根据现实条件和自身教学需要,不断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把学生当作一种活生生的力量,让其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让历史课充满魅力,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