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第三军医大学揭示肿瘤免疫新机制

2017-02-18

生物学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第三军医大学免疫抑制免疫治疗

[免疫学]

据2017年3月28日报道,第三军医大学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中心邹全明、庄园研究团队在《肠》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机制,为胃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肿瘤免疫研究中,以往没有关注“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实际临床治疗中更没有基于中性粒细胞的治疗方案,原因在于认为这种细胞不仅寿命短暂,“活不过”24小时,而且其从骨髓中流出,相对于肿瘤组织似乎只是“匆匆过客”。已有研究对该种细胞的研究更是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有的证实中性粒细胞对“肿瘤杀手”——T淋巴细胞发挥促进作用,有的则证实其对T细胞有抑制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在调节T淋巴细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其在胃癌肿瘤微环境中表现出的激活/抑制的双重作用;探明中性粒细胞主要依赖一种被称为PD-L1的免疫抑制分子抑制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并进一步找到了该因子的“调控者”GM-CSF及其调控方法,从而揭示了中性粒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的内在机制。

该研究成果为胃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既可选择以免疫抑制分子PD-L1为直接靶点,也可选择以其‘调控者’GM-CSF为间接靶点。而PD-L1阳性中性粒细胞本身还可以作为新的监测肿瘤微环境的指标,以其应答高低来判断肿瘤微环境的状态,进而为肿瘤治疗的术前调节、方案选择和术后治疗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第三军医大学免疫抑制免疫治疗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癌症免疫治疗相关的PD1-PDL1通路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红十字 从这里起飞 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运动会剪影
光明所系 幸福相托
——走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专科医院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诊断及免疫治疗探讨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