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教材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7-02-18

生物学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精子有效性植物

陈 至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226100)

插图是教学的第二语言,它直观形象、简明生动,能表达丰富的信息,也是生物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重视教材插图,并不断加以灵活使用,能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率才能真正地提高。

1 借助插图,使概念学习具体化

掌握生物学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科的基础,学生借助图文结合阅读,通过插图传递出的信息,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可使概念学习具体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学生对于这些肉眼不可见的细胞没有清晰的概念。一般先安排学生学习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与插图作比较。为了拓展学生对更多种细胞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建议选择蚕豆叶表皮、葫芦藓叶片等进行观察,并用插图呈现它们的细胞。在获取各种感性材料、感知细胞事实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实现对细胞结构的全面认识。学生看图回答:①植物细胞一般有哪些结构?②动物细胞有哪些结构?③细胞基本结构是什么?④植物细胞特有哪些结构?⑤根据插图中各细胞结构的位置,请推测各结构的功能。这样学生在实验、观察、比较、归纳及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建立细胞结构的概念,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真正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最后让学生依照插图绘制动植物细胞,以进一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知生物学概念是活的、是富有生命力的。

2 借助插图,使复杂知识简单化

教学中有些生命活动过程很复杂,教材以插图形式将它们表达,图示信息量大,学生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设计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剖析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植物双受精是个复杂过程,是教学重难点,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观看动画,借助多媒体动画辅助,把抽象的生理过程演变成活生生的动态过程,给学生直观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体验植物新生命诞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受精过程示意图,设计如下问题:①花粉粒是如何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②是不是所有的花粉都能在花柱上萌发长出花粉管?③萌发的花粉管穿过雌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子房,从胚孔进入____________。④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______________个精子。⑤一个精子与______________融合,形成____________。另一个精子与____________融合,形成____________。⑥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⑦两个精子分别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双受精。⑧双受精是____________特有的现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图示进行分析和比较,使教材双受精插图在学生头脑中不再是一幅简单的图像,而成了活灵活现的动态变化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3 借助插图,使孤立知识系统化

教材中一些相关知识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在学完这些分散的相关知识后,借助插图的组合,可使孤立知识系统化,使其成为某一知识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全面、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有关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组成、植物的双受精和果实的形成、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的萌发等内容教学完成后,教师可集中按顺序依次展示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花的结构、植物的双受精、果实的结构插图,让学生回顾每幅图的内容,从而将零散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有整体理解,形成系统、全面、完整的知识结构。

4 借助插图,使生活问题清晰化

有些插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实践问题的回顾。用所学的生物学理论去解释生活或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学完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后,让学生分析插图“茄子幼苗带土移栽”“移栽大树带土缠根”的原因。近几年随着城乡绿化步伐的加快,大树苗造林广泛被采用,马路边大卡车上常见带土缠根等待移栽的大树。为什么要带个泥坨呢?学生结合根的结构和功能展开分析。移栽植物带土的目的是保护根尖,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成活率。又如完成“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后,引导学生对照插图分析用盐腌黄瓜后的现象。原来用盐腌黄瓜,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黄瓜细胞液溶液浓度,导致黄瓜失水,变软变小。

由于这些现象都是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感兴趣。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就会长存。

5 借助插图,使隐性知识外显化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插图中隐含的内容,即教材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隐含、不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教学中可采取点拨、据图挖掘,使隐性内容外显化,帮助学生悟出教材文字没有表达的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学生通过游戏探索人类性别的奥秘后,教师引出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这幅图看似简单,但其中却隐含许多重要知识。组织学生看图讨论:①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各有几种类型?②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比例各为多少?③有些人为了满足家庭有男孩或女孩的愿望,请求医生为孕妇进行胚胎性别诊断,以决定取舍,这种做法对吗?如果许多人都这么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④社会上,有些人把不能生男孩的责任推给妇女,你认为对吗?生男生女由谁决定?⑤男孩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都来自父亲吗?女孩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亲吗?学生分析得出:“生男”还是“生女”是随机的,“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基本相同。男性精子中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人为的干预胎儿性别,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插图中这些隐含未显的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得到挖掘。

6 借助插图,关注社会问题

教材中许多插图来源于生活事例、社会热点和科技进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关注人类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人与人等社会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科对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从而认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结合插图“环境污染”,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小组调查,讨论发现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有学生描述到周边河流中的水发臭发黑,河边堆满生活垃圾,河中有生活污水,更多的学生提到最近触目惊心的雾霾现象。污染之下,我们该何去何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办法,学生在分析感悟中深刻体会人类居住生活的家园现状和保护家园的迫切需要,愿意为保护环境、创造美好蓝天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又如结合插图“垃圾分类回收”,组织学生交流调查小区垃圾箱及自家垃圾处理情况,明确生活垃圾要实施分类,这样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多向周边市民宣传。

7 借助插图,使课堂向课外延伸

让生物学课堂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养成随时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实践的习惯,让他们在观察与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巩固教材中所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学完“生态系统”,要求学生对比插图“池塘生态系统”,课后制作小生态瓶模拟淡水生态系统,并进行观察。在制作前,提醒学生考虑以下问题:①淡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各成分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②应该怎样合理的配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③制作完成的生态瓶应该放置在怎样的环境中?④以什么标准来确定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或失去平衡状态?⑤生态瓶真能长期维持下去吗,说说你的理由?又如学完“花的结构”后,带领学生来到公园、小区,解剖观察各种花,与插图“桃花的结构”作对比。生活中处处有实验素材,让科学探究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习惯。

猜你喜欢

精子有效性植物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多吃熟番茄,精子质量好
精子求偶记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