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
2017-02-18
●
浅析历史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
●江西省南昌市二十中学程卫静
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普及中外历史基本常识为基础,要以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途径,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进行了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学会放手
在高考指挥棒唯分数论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全社会看重的是分数,学生努力的方向是分数,却忽视了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这一现实,忽视了“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科学真理。教师在教学中沿用数十年的教,学生承袭了一贯方式的学,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人文情感的培养。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更不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步伐。作为培养下一代的工程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找到兴趣、快乐。有些教师担心学生学不懂、管不住,其实质是教师没有转变观念,还是把学生当成一个接收机在看待,还是把自己看成教育的主体,这是陈旧的观念。教师必须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教育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习得知识,渗透德育。
二、转移重心,自学领悟
中学历史是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大多数知识。教师不要怕学生学不懂,要相信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在分析、理解中获得德育的成长。同时,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重点,从原来注重知识讲述上转移到以下三点:首先,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中学历史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史实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以培养兴趣。例如:中国古代史《三国形成中的火烧赤壁》,教师可以用电影展示场景;人类的起源可以用《早期人类》展示其演变过程;等等。我们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了解历史,让他们有兴趣去探究、思考。其次,教师要准备大量的阅读材料供学生们自学时使用。学生能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没有事干,反倒是对教师知识的积累要求更高更宽。最后,要注意德育的渗透,这也是最重要的。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当前在学习上,学生要认真学习和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不论在学习上遇到任何困难,都应该用心去克服,而不是放弃。
三、转换角色,合作领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高中学生毕竟年轻,知识积累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对学习中的很多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合作探究,如《阿拉伯的兴起》中有这样一句:“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这句话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有的学生就不会深究,但有的学生就去探索“是什么重大变化”,通过合作讨论学生们就会得出结论:“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商路改变,社会动荡。”在相互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分组。因为学生有很明显的个性特点:有的喜欢提问,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钻研。因此,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以个体特点加入到合作探究中去,这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还会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更能增进相互之间友情,这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收获吗?
四、注重方法,建构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变成配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要让每位学生明白在各自团队中的作用,要让学生感受到在小组中的价值和作用,要给学生一个清楚明白的知识结构网架等。这些要靠教师通过总结、板书、课件、讲解才能完成。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历史事件的时候,对于这一历史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鸦片战争带给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学习,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命运等进行讨论,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奋斗的精神,让德育学习的内容渗透学生的心中。
中学历史课堂建设离不开教师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不断探索、实践、研究与改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教法,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最喜欢,氛围最浓厚,效率越来越高的品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