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教多学”优化历史课堂

2017-02-18

中学政史地 2017年35期
关键词:多角度少教多学历史

浅谈“少教多学”优化历史课堂

●南师大附中江宁分校李晓娟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这表达了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就是用教师的“少教”来实现学生的“多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教师都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令学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当今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其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一、从教材目录入手,构建知识体系

每个学科都具备独具特色的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探究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不是记忆那些零散碎片式的知识。历史学科的认识结构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每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前因后果,每个朝代都具有不一样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所以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初中历史教材目录都是借助简洁的文字来表达主题内容,目录就是这节课知识的缩影,能够勾勒出某个历史阶段的概况及特征,因而初中历史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和处理教材知识体系,立足于教材,从教材目录入手,引导学生从中探析历史知识体系及内在联系,把握要点,纲举目张,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明清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关键时期,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君主集权的强化”“中外交往与冲突”以及“具有时代特点的明清文化”等这一单元的课程目录,这样,学生就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表现,更为深入地理解为何我国封建制度的没落。这样,学生利用教材目录去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理清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及特征,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二、借助引言,激发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每节课前都设置了一段短小的引言,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简要概括,还有的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课前引言的运用,引导学生去阅读,让他们尽早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使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知识记忆变得更加有意思,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秦末农民战争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引言让学生思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时怎么产生的?强盛一时的秦朝为何二世而亡?楚汉战争时如何进展的?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这些成语又包含着怎样的成语故事”等问题,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三、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对于那些客观发生且存在的历史事件,对其分析和评价其实没有唯一的标准,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勇敢地提出质疑,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调动自身思维学会多角度地去合理评判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例如,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项措施,人们就评判不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最终学生可能会得出一种辩证观点。“焚书坑儒”这项措施有对有错,一方面由于当时秦朝虽然已经实现了疆域上的统一,但思想却百家争鸣,因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集权统治,就要进行思想文化上的统一,宣扬儒家“仁和”思想,因而这是当时时代背景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焚书坑儒”导致古代文化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也展现了秦始皇的残暴统治,造成更多人们的反抗,加速了灭亡。

四、收集整合材料资源

初中生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多种途径去收集并整合知识信息资源,深入挖掘并开发利用更加广阔的课程资源空间,为教学活动服务。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收集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材料。例如,可以收集各种古铜币、毛泽东主席像等,感受历史变迁;可以搜集兵马俑、武侯祠、杜甫草堂等旅游图片,或是古诗、书法作品等,感悟民族文化;还可以收集建国初期的各种供应票,并结合当前人民生活状况,理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落后的灌输式教学观念,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下,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也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多角度少教多学历史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新历史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