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诗韵
2017-02-18韩宗英
◎韩宗英
听,那诗韵
◎韩宗英
【引言】
雨,有声、有情、有诗韵;雨,随着你的思绪敲打着心扉;雨中,开始有思考、有故事。来,我们一起听听那冷雨声声……
【经典透视】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儿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穿成。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解读】
选段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听雨”表现的,作者巧妙地化用诗词来写雨、写自己的感受,因此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典雅的诗韵、诗味,那场冷雨不只是自然的雨,也是生命中的冷雨了。我们这次就是要学习化用诗词去“听”。同学们,你能看出作者化用了哪些诗词吗?
【诗词链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李清照《声声慢》
【支招】
读读上面的两首诗词,看看原文中有没有两首诗词中的句子和情感?作者是直接引用原句,还是变化着使用词句?我不说你也看出来了吧!
化用诗词句子表达又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作者在与古人(李清照、蒋捷)对话,因为这两位古人也与他有同样的情感,另外这些诗词句子的化用也让行文颇具古雅色彩,给人一看:哇,高大上!同学们可以放开“听”,听雨、听风、听花开的声音都可以,但别忘了想表达什么主题时也找几首相关古诗词领悟、备用,让你的文章也有典雅的诗韵流淌,可好?
【小试牛刀】
(一)听听那花声
听花落花开,只要不是昏沉的雾霾天气,在听觉上总是一种享受。无论是繁枝容易纷纷落,还是嫩蕊商量细细开,听上去总是有一种轻灵、自在的感觉。在寒冷的冬天回味起来,心田也会洒满和煦与和谐。花,美丽地衬托并滋养着这广袤的大地,纵是风吹雨打,无人知道花落了多少,花落花开,依然柔情似水。
佟二堡二中七年级(1)班吴佳琪
点评:能引用完整的诗句,也能化用诗句,诗与花开花落的声音融合得自然巧妙,好美妙的小文!
(二)一切,听起来都很美
雨,或突如其来,打得人措手不及,或轻轻飘落,于你,听起来都挺美。其实,不必去听雨滴竹叶的萧瑟声,独自喝上一壶热酒,在棋盘上和知己厮杀,那雨声可以是热酒煮沸的声音,可以是厮杀时的呐喊声……雨中,你是何等豪情!雨,似乎静下来在听你,听你一边轻唱一边徐行,听你穿着芒鞋拄着竹杖而行;雨中,你不怕,一蓑烟雨!肆意人生,便不枉此生,听什么都美好!春风料峭,你的酒意渐渐消散。点评:你,是苏轼,在雨中吟啸,在雨中徐行,在雨中浅醉,在雨中迎接天晴。听过暴风骤雨,听过绵绵细雨,听了一辈子,又何尝听过,一切都没有什么。哇,好深的哲理呀!小作者在借《定风波·
佟二堡二中八年级(4)班张馨月
莫听穿林打叶声》解读苏轼,又何尝不是在解读人生的哲理!
(三)听,春天来了
雨,是自然之作,滋养着万物。若不是令人胆战的狂风暴雨,雨,就是一种美景。观雨,雨中散步,在雨中倾听雨的声音,都很不错。在一个细雨绵绵、草色青葱的地方,慢慢地倾听雨声,闭上眼,听从天而落的小雨,滋润着大地上的花草,花草像醉了一般,我仿佛听到了花开草长的嬉闹声,听到了面包蘸酥油吃在嘴里的美妙的声音,听到了迷蒙的绿哼唱着。我听到春天悄悄地来了!
佟二堡二中八年级(4)班李洪福
点评:哇,把“看”的诗句转化成了“听”觉上的感受,真是巧妙,真是聪明!而且小作者富于联想,想到了“吃”,这才是真正的“吃货”!读这段小文,感觉春天被“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