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2017-02-17张伟华
张伟华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苏联叫“合作教育”。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组。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小组内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达到合作的优化。
二、创设情境,诱导自学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然、和谐、民主的探索氛围,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个成员都有成为问题和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能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契机,灵活安排
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
一是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二是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三是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还有开放性的题目,做法上一题多解,安排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维,而且有利于他们优化自己的解法。
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堂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四、注重优化评价机制
1.注重对小组的集体评价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2.教师的评价要恰当,不宜过多或过早
在教学中,学生有时候并不需要也不想老师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经验和自己的个性喜好来做出对于他来说是合理的、最佳的方法与策略。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不但不能激励合作,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有理數乘法”中,有的小组提出用减法计算,有的小组提出用加法计算,这时,教师不可做孰优孰劣的评价,给予学生的应该是肯定和鼓励,还有合理的引导,提出“当天数不断地增加,又怎么列式计算呢”的疑问。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在教学实验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埠头乡蕉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