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慈善法》出台的学习体会

2017-02-17杨利娟

青年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慈善法意义

杨利娟

摘 要:“十年磨一剑”,慈善终立法。《慈善法》的颁布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壮举,它推动了我国的慈善事业、扶贫事业向前发展,体现了我国的社会治理水平,也为社会保障提供支柱,同时贯穿着五大发展理念。

关键词:慈善法;出台;意义

一、《慈善法》的出台

2016年3月16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通过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全程深度参与此次立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道,“《慈善法》的制定,是我国慈善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立法,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因为它不仅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为多层次社会保障提供了动力。”

世界范围内的慈善事业经历了从世俗的慈善事业到宗教的慈善事业再到现代的慈善事业。我国的慈善事业历史悠久,但我国的慈善立法工作始于2005年。迄今为止,慈善立法工作历经研究、建议、规划、提交、审议、修改、表决通过这几个阶段。这就是所谓的慈善立法“十年磨一剑”。

二、《慈善法》出台的意义

关于为何需要慈善法,综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慈善捐赠主体日益多元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捐赠主体逐渐由企业转向个人;二、慈善捐赠标的日趋多样性,已经扩大到股权、有价证券、知识产权等经济发展的新产物;三慈善方式层出不穷,从传统的捐钱物转向捐时间、捐服务、捐思想、捐点子,网络捐赠、慈善众筹、社区动员、慈善信托等新型慈善方式也不断涌现。为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脉络,有效规避诸如“强捐”、“索捐”、“诈捐”等问题,避免慈善组织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提高慈善的公信力和认可度,这就强烈需要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完善。

(二)与我国的扶贫攻坚事业接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着力实现全国人口绝对脱贫、贫困县摘帽目标,解决好区域整体贫困问题。制定慈善法是推进扶贫事业的有力举措,长期以来,慈善就具有扶贫济困的作用。我国的扶贫事业需要社会成员的关注和参与,而制定慈善法能更大范围内助力政府、鼓励社会成员参与扶贫,更好地发扬人民的善举,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三)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慈善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慈善法的颁布使社会治理迈向一个新台阶,慈善法为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提供法律依据,也拉动我国经济带,促进就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我国治理能力向前发展。

(四)是构成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主体,面向全体国民,依法实施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各项保障措施的统称。众所周知,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四大支柱之一。在我国社会救助法、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都相继出台,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而《慈善法》作为立法出台,正是要区分慈善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慈善法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贯穿着五大发展理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而《慈善法》正体现了这五大理念。多年来慈善事业不断开拓和创新捐赠渠道和捐赠方法;当前我国贫富悬殊,而慈善能很好地缩小“剪刀差”,协调、调剂收入差距;以救助为旗帜的慈善由传统的捐钱物逐渐转向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保护扶贫;精准扶贫过程中,农业产业扶贫成为了主要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慈善组织要恪守绿色发展的生态建设要求,坚守绿色发展、绿色扶贫、绿色惠民的原则;慈善是面向国内也与国际接轨,面向全世界,积极号召社会力量广发参与,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共享发展是公益慈善事业的根本宗旨,《慈善法》落实共享理念,强调贫困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三、小结

我國是一个法治国家,《慈善法》的出台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多年来,人们翘首以盼的慈善立法终于出台,慈善事业也终于有了法律名义。我们坚信,随着《慈善法》的颁布,不仅仅是我国的慈善事业会规范发展,也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慈善法》的立法与要点[OL].新文秘网,2016.

[2]王兴彬.聚焦《慈善法》出台[J].中国社会组织,2016(7):8-12.

猜你喜欢

慈善法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罗源县凤山诗社吟友盛赞《慈善法》
采取改革创新的方法宣传实施《慈善法》
《慈善法》视阈下“互联网+慈善”模式探究
《慈善法》公益信託盤活千億資金
目前《慈善法》规制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