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学校体育俱乐部与终身体育

2017-02-17陶士勇

考试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教学改革

陶士勇

摘 要: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信息的获得的方法与途径已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多渠道、多维性。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立足体育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最终实现终身体育。本文就如何以学校体育俱乐部为终身体育服务进行了探讨。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教学的主线,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学校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要完成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又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学校体育俱乐部 终身体育 教学改革

引言

体育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考虑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有失公允性。中学体育应一方面加快自身发展,更新体育观念,另外,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中学体育改革,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探讨。

1.建立学校体育俱乐部,完善体育的育人宗旨

什么是学校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俱乐部属于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与职业俱乐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以体育爱好相对一致的学生自发性、自立性的结合为基础,为增进健康,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而进行的持续性体育活动的业余组织。简单地说,根据学生的体育经驗,在入学时让学生自己选择有兴趣的体育项目,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教学,毕业前掌握一项或两项体育活动的技能,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工作以后,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渡。

什么叫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学校体育俱乐部是终身体育的一个特殊阶段,从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看,学校体育俱乐部教育区别于终身体育的其他阶段,它既要完成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又要为一生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2.优化教学组织,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2.1在教学形态上,改变被动的、身体操练式的教学为主动的思考型的体育学习,以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规律为主线组织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加强平等教育,做到因材施教,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2.2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2.2.1提出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力、运动动机、运动经历等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学到新知识,并在技术上有所提高。

2.2.2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造欲,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提倡“形散神不散”,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

2.2.3俱乐部教学中多进行启发,从而使学生对俱乐部的学习产生探究心理,给学生一定的有考虑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以学校体育俱乐部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获得自然、社会、自我领域的感性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而且是一种学习心态、习惯的培养,有利于落实终身体育,也有利于俱乐部的教学。

3.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有成效的推动力。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和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刻苦训练。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制定是实施终身体育的主体工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地自主选择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以充分满足心理需求,挖掘兴趣潜能,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健身活动中。

4.加强体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体育俱乐部教学不同于平常泛泛式的、蜻蜓点水式的体育课教学。因为每个俱乐部的学生大多在此项目上有着一定的基础和能力,而每个教师可能面对几个俱乐部的教学。所以,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尽快扩大和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与技术,这就需要一批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教师来担任。

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

6.培养学生健身能力,促进体育生活化

实践证明,体育只有当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能真正发挥其健身和乐生的作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体育生活化的趋势越加明显,由此决定了终身体育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应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念,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除了要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内容外,还要有目的,树立终身体育观和自我体育观,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增强学生的体质的同时,还要使其具有终身自我身体完善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此外,学校体育俱乐部应主动融入社区体育大环境,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吸取社会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弥补校园文化的不足。

结语

只有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学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和世界先进经验,在工作中研究发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在未来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地实施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终身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必然产物。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体育俱乐部教育,其必须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是接受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让我们肩负起历史重任,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体质建设而服务。

参考文献:

[1]乌兰,包铁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思路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3:3:62-63.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教学改革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