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要活着,我就是义工”

2017-02-17牟正华叶琦

慈善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杜义工垃圾桶

牟正华 叶琦

如果有一天医生诚实地对你说,你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你会绝望吗?

如果每天你都在等待死亡,等待微乎其微的奇迹降临,你会挣扎吗?

如果你又获得了重生,承载着无数的关于痛苦的回忆,你会释怀吗?

这些看似遥远却波涛汹涌的假设,发生在了杜叶森的生活里。他起起伏伏的经历夹杂着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疼痛的,煎熬的,抱怨的,幸运的,寂静的。他是黄岩义工协会的一名普通义工,和一大群人一起,认真地做着一件件大大小小的好事。

就是这样一个在鬼门关走了一趟的人,告诉我们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敬畏我们宝贵的生命,保持一颗本真的心。”

绝望复希望 判死又重生

一张写着严重肝硬化的诊断书,打破了36岁杜叶森的平静生活。

杜叶森是一个水泥工,西城岙岸人。家中有贤惠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孩子。虽说赚的不多,也够平时开销所需,一家三口过着温馨的小日子。有一阵,突然觉得右脚疼得厉害,实在忍不住疼,就上医院做了检查。拿到化验单的那刻,他整个人都懵了。周围的一切仿佛静止了,只剩下他,如行尸走肉,拖着沉重地脚步,走进了医生办公室。

“我还有多长时间,我还有多少时间,我到底还有多长时间!”他多么希望是拿错了别人的化验单。

“你也别多想,如果等到合适的肝,换了肝后,就像正常人一样的。”医生淡淡地说,“如果质疑这个结果,你也可以去其他医院再做检查。”

杜叶森又在三家医院做了更全面的检查,结果都是一样。已经是后期了,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回家等,也只有两种可能。一种等死,一种等能和自己匹配的肝。

回到家中,妻子做了很多自己爱吃的菜。想想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杜叶森哪里吃得下。“现在医疗水平这么发达,你是个好丈夫好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老天不会带你走的。”妻子一边说,一边转过身,偷偷地抹去眼角的泪。

什么都不能做,只有等。重体力活是干不了了,只能干点家中杂事。在天天等待的日子里,杜叶森回忆着往事,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闪闪发亮,他还舍不得就这样走了。

命运还是给了这个好人起死回生的机会。数月后,医院通知杜叶森,有非常合适的肝,赶快来做相关检查。杜叶森换上了别人的肝,手术非常成功。“人活着,不就是一堆骨头一堆肉。但对于我来说,是别人的肝延续了我的命。肝是别人的,心是我自己的。”

默默做好事 奉献最快乐

2008年3月,在家中静养的杜叶森从一个好朋友口中得知,黄岩有个义工协会,经常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当时协会里的人不多,办公条件非常简陋,但大家都卯足了劲,都是抽空就来,像一家人一样,分担着各自的责任。杜叶森想,在家呆着也是呆着,还不如去为别人做点好事。从此,杜叶森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义工小杜。

刚当义工的小杜,由于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只能干点琐碎的事情,帮忙整理整理资料,给财务当助手。干了一段时间后,生活变得充实多了,也不去想曾经的疾病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多年从事泥水工的小杜,在一次安置垃圾桶的义工活动中,重新找回了迷失的自己。

那是一场流淌着汗水和泪水的经历。方山上需要定点安置垃圾桶,尽量让垃圾回归垃圾桶内,而不是随地散在各个角落。搬运泥、花岗岩,丈量尺寸,定点定位,小杜一趟趟地跑。累了,坐在石凳上,望望头顶的蓝天,深深地感到活着真好。豆大的汗水在他的脸颊上滚落,流汗的感觉,真的很好。谁也不知道,这个义工,第一次留下的泪水,就是面对着眼前的这些树、这些山、这些水。没有人知道,小杜心中对生活无限的眷恋和感恩。当最后一个垃圾桶安好后,他一个人在山顶站了很久很久。他告诉自己,死亡其实并不可怕,是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事情,可怕的是,活着的时候,不问问自己的心,到底要的是什么。

“是义工协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照亮了我的心。我这个人没什么文化,就是一副臭皮囊。我觉得我以前一直没活明白,是睡着的,现在醒了。”

人老了,是最期盼有人陪伴在身边的。小杜参加过多次的孝善敬老活动,各个敬老院里都曾出现他瘦弱的身影。给老人剃头是小杜最拿手的活,他做事细心,老人们都夸他。“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老人都在门口等。我们每次回来的时候,老人都在门口送。现在趁着我还能为他们做点,就多做点。”小杜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这颗跳动的心,还是好的,感知着生命的限度和厚度。正是因为有限,才值得尊重和不可辜负。

只要身体允许 我会一直做下去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小杜,在义工协会里也算一个老字辈了,他调侃自己,应该叫他老杜了。自入会以来,他的服务时间已达896小时,是个三星级义工。现在负责分管南片,但有空的晚上,他总会出现在义工协会狭小的办公室里。“几天不来,总感觉像缺点什么似的。”

如今在模具厂上班,小杜收入还不錯,家里也打点的像模像样,但义工这个身份,是他永远不想脱去的标签。去年冬天,感冒的他还是参加了“感恩环卫工,爱心早餐在行动”活动。早上六点就赶到滨江中转站,清点早餐数量,摆放好各种早餐。他戴着口罩,鼻涕还是止不住地流,倒吸一口寒冬的凉气,接着发早餐。“环卫工人特别不容易,天天扫大街,很多都是外地的,也没能回家过年。看着他们吃上热乎乎早餐,我也挺高兴的。”他说。

“他这个人就是话不多,踏踏实实,有耐心,平时我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同样是义工协会的老字辈“莞尔一笑”说,“我们都不知道他做过手术,参加活动他都很积极,分配的任务都能完成得很好。很多健康的人,未必能成为一名这样的义工,我们都很敬佩他。”

刚做义工的时候,这个朴实的男人都不敢告诉自己的妻子,自己去了哪里,都在干什么。出门都说,我去朋友家了。时间久了,妻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悄无声息地为别人做了很多事。“只要他觉得开心,我也就放心。现在我们过得还可以,够吃够用,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就行。”妻子支持小杜的选择,心底还有点小自豪,丈夫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

只要身体允许,你会一直做义工吗?这是我问小杜的最后一个问题。“会的。肯定会。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的。我没什么大梦想,就想一直做个义工,我希望我的脑子里,装满的都是这些陌生人得到帮助后的微笑。”◎

猜你喜欢

小杜义工垃圾桶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小宅男变形记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可拆分的分类垃圾桶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小杜先生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