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悬念

2017-02-17朱黎芳

青年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设疑悬念小学语文

朱黎芳

摘 要: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能善于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分阶段来尝试运用多种“悬念”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悬念;设疑;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悬念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报刊书籍或者电视、电影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給你展现几个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或者精彩的镜头,可就那么一瞬间就牢牢地抓住了你的兴趣和注意力,以至于使你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由此联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甚至常有厌学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悬念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设置教学中的悬念,使语文课教学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呢?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着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讲读课文之前可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精彩的导入对一堂新课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新课的导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就能先声夺人,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由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例如,在学习《九寨沟》一课时,课前我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幅九寨沟的美景,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发出由衷的赞美声,她们有的说:"哇!真是人间仙境啊!"有的好奇地问:"老师,这是哪里呀?真是太漂亮了!"听着同学们的赞美和急切的疑问声,我没有急于告诉她们答案,而是等待图片全部播放完毕后说:"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吗?"学生不约而同说到:"想!"我就接着说:"那就快翻开书吧,在书里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几乎在同一时间,采取了相同的做法——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如饥似渴地读起课文来,教室里立刻长时间的出现了朗朗的读书声。

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都吸引住了,上课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在讲读课文中可采用故作悬念的方法

心理学言,学生在课堂的听课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驰,下课之前的注意力最容易涣散。他们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0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让它长时间地保持?巧设悬念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课堂上具体情况,有针对地准备些悬念,它能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外部刺激,防止注意力的分散,使学生经常能保持有意注意,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一课时,我首先提出:"这株柳经历了哪些磨难呢?"学生会很快进入课文搜寻答案,也很快知道会经历高原风雪、雷轰电击等磨难。这时我就渐深到提问"文中除了写这株高原柳,还写到了什么?"学生会想这个问题不难,我再找找。这一找,就找出了还描写了"家乡的灞河柳"。学生在探究疑问的过程中领悟到了这样写是一种反衬,衬托出青海高原这株柳生存的艰难和危险。我想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设疑,可以很好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建立了回答问题的自信,更培养了学生解疑的兴趣。

因此,在课堂上,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适度的故作悬念,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更久。

三、在讲读课文结束时可采用余味无穷的方法

在课堂的尾声,针对教学中的关键之处,结合课题的结构特点或重心,提出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们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中互相吸收互相补充,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把学习引向深入的目的。这样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造的能力,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不言而喻。

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最后,讨论“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 ”学生归纳出: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与高贵品质。这时我就趁热打铁, “学到这,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在写樟树吗? ”通过讨论,学生很快明白作者是借着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人。这样既抓住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一举两得。

由此观之,巧设悬念这一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巧设悬疑这一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英.巧设“悬念”教语文.青海师专学报.2007.

[2]王朝霞.讲读课文中的“故作悬念”.才智.2010.

[3]向可清.在语文教学中巧用“悬念”.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

[4]徐翠平.在语文教学中巧用“悬念”.学知识报.2011.

猜你喜欢

设疑悬念小学语文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