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中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2-17曾蓉

青年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

曾蓉

摘 要:《预防医学》是每个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医学统计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受内容性质、学生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故本文结合教学现状,就如何改善教学效果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教学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1],包括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重要内容,其中医学统计学教学时始终存在“教不得其法,学不得其道”的现象。著名统计学家韦尔斯强调: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像读与写一样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能力。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教学现状,找到问题所在,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改善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现状及原因

结合教学实际,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出勤率不高

大学学风不良是目前的普遍问题。众多调查显示:学生出勤率不高。当然课程性质不同,出勤率也有差异。专业课程以及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出勤率较高。而像《预防医学》这种在学生眼里次要的专业基础课,受重视程度较低,出勤率也就受到影响。出勤率低,知识普及度和教学效果就不理想。

(二)上课积极性不高

学生积极性不高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打击教师教学热情的重要因素。课堂上“低头族”较多,师生配合度不佳,导致课堂互动无法实现,老师只能唱“独角戏”。

(三)考试成绩不好

笔者曾连续对多届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基本趋势均表现为:80分以上的学生较少,不及格率高,而及格的同学也都集中在60-70分。成绩分布不呈正态分布。

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医学统计学部分相对内容较枯燥,故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沉闷;其二,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尤其逻辑思维能力,故在理解知识点时有一定难度。如果始终困难得不到解决,积极性也就被磨灭了;其三,不能理解这部分学习的意义,理论与实际脱节。

二、教学措施

(一)改变教学思路

医学统计学让每位学习者觉得比较难的部分在于公式繁多,计算复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个公式都可能需要花上一节课,但枯燥的内容却让同学们不胜其烦。其实,在数字化、软件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早已不是难事,掌握准确的统计思想才是重点。尤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今后运用统计学的机会可能并不多,故应改变教学思路,减少公式、计算的讲解,注重应用的理解,特别是与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如医学参考值范围、概率、总体与样本等。

(二)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弱化了学生的作用,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气氛和效果都是不利的。随着教育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包括: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笔者也尝试将案例式教学运用在教学中。比如讲到统计资料的类型时,引入淘宝网公开数据进行讨论,帮助同学们理解统计资料的含义、统计资料内在本质等重要统计思想。因为所选案例与同学们密切相关,相对兴趣度更高,课堂气氛活跃了些。同时,加深了统计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改变考核策略

《预防医学》考试长久以来都采用“一张试卷”作为考核方式。所以更多同学选择在期末突击,以通过考试。但这对知识的掌握是极为不利的。将考核方式由单一转变为多维化势在必行。例如降低期末考试试卷分值比例,将课堂案例讨论的参与度、准确度纳入期末评分体系,那么既能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也能极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组织同学们参与简单的调查研究,尝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提高同学们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改进方法,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只有真正找准“病因”,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以上就是本人根據教学经验提出的几点想法。当然,要获得满意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玉娟,黄月娥,陈柏峰,等.临床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99-102.

猜你喜欢

预防医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