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17-02-17杨奕璟

考试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

杨奕璟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仍有不注重阅读习惯和少读多分析以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两大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作者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及时激励和评价三个方面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鼓励性评价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很少关注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状况,从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看,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不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只能单个单个地读字,无法将整句话连贯起来,又常常有漏字、添字的现象。

二是阅读教学注重分析而少读。一些教师仍然将大多数时间放在课文的重点内容讲解上,教师问学生答,使得课堂成了机械的课堂。教师把本来可以生动活泼起来的阅读教学变成生硬的灌输式讲解,这就使得阅读教学毫无生趣。

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突破: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既不是知识又不是能力,但却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媒介。

苏教版小学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指出: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每位带新生的教师都应好好抓住这一课内容,将阅读姿势及最基本的阅读要求落到实处。如读书前,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歌》:“读书时要做到,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半臂远,肩平,背直,手臂平,双脚平放稍分开,书本还要往外斜。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过目,按标点正确停顿。”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阅读教学。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小学低年級的学生,还处于自由自在的游戏、玩耍状态,突然进入规矩、严肃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难免会减淡,为了在一篇新课文上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开拓新的方法,如游戏法、猜谜语、讲故事、看动画等,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谁的本领大》,就可通过学生平时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动画片,你觉得在你看的动画片中谁的本领大?”学生一听都很起劲,恨不得把自己看过所有的动画片人物都说一遍。趁学生兴致高时说:“除了动画片中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事物的本领特别大。小朋友们,快去读一下课文。”让他们带着好奇读,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保持阅读兴趣

在学生读过程中,老师一定要“以读为主”,并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教师范读。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的有声语言,还伴随着目光、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住关键字词。我们在分析课文时一般会从抓字到抓句,在朗读中同样也是,将某个词语读出感情,将对整句话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蜗牛的奖杯》一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蜗牛”比赛时的速度快,可以通过老师范读中语音强调“遥遥领先”这个词帮助学生体会蜗牛的速度快。果然老师这样读了之后,学生都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领先所有动物的蜗牛”就这样展现在学生眼前。自然而然,他们也都理解了“遥遥领先”这个词语的意思。先抓住重点词品读,然后连贯起来读句子,便能较顺利地读好课文,读出感情。

3.表演朗读。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表现课文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句的表达、记忆,还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凸显特点。《狐狸和乌鸦》这篇有趣的故事,通过狡猾的“小狐狸”和经不住好话的“乌鸦”之间的对话及反应,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和指挥,课堂朗读气氛非常热烈,学生阅读兴趣非常高涨,每个人都跃跃欲试。

四、教师要及时激励和评价

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强,在朗读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错误,如添字、漏字、断句等。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评价学生,尽量多用鼓励性语言。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可说:“老师相信你可以读得更棒!”“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等等。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鼓励性,更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可说:“你读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响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一些就更好了!”老师鼓励式的评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学生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应该怎么做得更好,得到表扬和激励,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添字漏字到有感情地朗读,层层深入。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切忌过多的讲解,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永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五种方法[J].青春岁月,2010(3):61-62.

[2]于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教科创新导刊,2012(3):89.

[3]孙雨桐.浅谈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0).

[4]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长春出版社,2009.04.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兴趣为导向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播种“兴趣”,收获“习惯”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后进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