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儿童,让孩子爱上表演
——例谈表演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2017-02-17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幼儿园俞玉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幼儿园 俞玉娟
追随儿童,让孩子爱上表演
——例谈表演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幼儿园 俞玉娟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活动。表演游戏的有效开展除了需要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情境之外,还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适宜地介入指导。那么,教师在表演活动中应该如何巧妙地对游戏进行介入指导呢?本人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活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分享如下:
一、有效介入的前提是观察和判断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表演游戏行为的前提。在观察中,教师能根据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分析他们行为的需求,确定介入方式,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和完善幼儿游戏。比如我们小班在表演游戏《小猴请客》中,小猴为第一个客人“大象”开门,然后请大象吃食物,他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沉浸在两个人的游戏中,却忘记了还有其他的小动物站在门口等待游戏。观察到这一现象后,为了提醒小猴,我以小鸟的身份及时介入:“小猴,你还请了哪些客人呀?”引导小猴去给别的小动物开门。我扮演“小鸟”来提醒幼儿不要忘记自己角色的任务,帮助幼儿按照预设的内容继续活动,以达到游戏的教育目的。如果在游戏中,教师没有及时地观察和判断,游戏就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无法有效地进行。
二、有效介入的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教师如果能把握好介入的时机,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幼儿提供同伴间相互合作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游戏积极性,让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游戏中,教师把握好介入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1.当表演游戏中幼儿兴趣不浓的时候
随着游戏的推进,幼儿难免会出现兴趣转淡的现象,教师的解决方法意味着知识结构的重新调整或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个点,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其能真正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例如,在一次“三只小猪”的故事表演中,起初幼儿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对话和动作的表演,因为有道具的帮助,所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可是玩过两次后发现孩子们开始出现敷衍现象,甚至到后来有了小猪和狼一起游戏的场景。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介入进来:“一直这样我也觉得真没劲!如果我们来照着故事造三个房子再来表演,会不会更好玩呢?”“对啊,我们也来造房子吧!”于是三只小猪开始起劲地造房子。过了一小会,教师观察到孩子不能独立完成搭房子时,我又适当地介入提醒:“会不会有朋友来帮助他们一起盖房子呢?”被提醒后,几位幼儿也参与到了搭房子的环节中。到最后表演时,故事中除了增加了人物形象,多了小猪们邀请朋友一起搭房子的情节外,他们还自主增添了大树和花草的角色,让故事表演更加生动,富有童趣。
2.当表演游戏中出现冲突行为的时候
游戏虽然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机会,但是幼儿之间在游戏中发生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游戏中,他们往往会由于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而陷入无助状态,甚至做出危险行为,这时教师就应及时介入,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冲突问题。例如,在一次“谁是山大王”的表演中,由于晨晨和昊昊都想当跳蚤,于是昊昊抓着头饰怎么都不肯松手,晨晨为了抢过昊昊手中的头饰抠了对方的手,昊昊大哭起来,游戏一时陷入僵局。教师这时就需要及时地介入游戏,协助他们解决游戏冲突:“我们的故事可不是这样的哦!发生了什么事?让其他小动物来帮忙想想办法吧。”游戏中孩子间发生冲突,教师虽然要及时介入,但不能包办代替,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而应提供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共同讨论,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积极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两人剪刀石头布,决定谁先当跳蚤,然后在第二次游戏中轮流当。我及时表扬了他俩找到了解决问题好办法的行为。
三、有效介入的基础是方法运用
在确定介入的必要性后,还要把握好干预时机,教师要考虑在表演游戏中应采用何种干预方式。
1.语言引导
当幼儿在表演游戏中遇到问题,游戏无法顺利进行时,教师确定了介入的时机后,可尝试用一些启发性或商谈式的语言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小班《海底世界》的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起初一直都沉浸在模仿海蛇上,游戏单一、没有趣味性,这时我就启发性地引导幼儿:“看,老师把这个呼啦圈背在背上慢慢地爬,像一个什么?”“你们还能用这些东西将自己打扮成别的海底动物吗?”孩子们受我的启发,终于发现了可以借用道具让自己变成别的海底生物。教师在恰当的时机通过恰当的语言介入指导,使得表演的情节变得更丰富。
2.动作引导
教师可以利用眼神、表情、动作等对幼儿游戏进行提示,这样既避免语言表达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又体现出教师对某事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在“小猴请客”的故事表演中,当有朋友来到家里后,小猴热情地端上了好吃的分给大家,可是朋友们接过食物后却没有一个道谢的,当分到大象的时候,这个孩子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小猴也回应了“不用谢!”我没有说话,而是微笑对他们表示肯定地点点头并竖起大拇指,孩子们看到了我的动作,当小猴再给他们分食物时,每个孩子都能礼貌地互相表示感谢了。
3.材料介入
幼儿进行游戏的物质基础是丰富的操作材料,在游戏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创造性萌芽,并提供适宜的材料进行隐性指导,让幼儿在游戏表演中大胆创编故事情节,充分发挥创造才能。例如,在表演《雪房子》时,教师起初准备了小松鼠、小白兔、小熊、小狐狸和小雪花的头饰,随着活动的开展,更多的幼儿想加入进来,但是头饰种类单一,活动中出现了好几个相同的小动物。这时教师及时增添了小猴子、小鹿、小马、小羊、树袋熊等头饰,这样不仅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了活动中,而且提高了幼儿游戏中的合作能力和创编能力。
总之,在组织与实施表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幼儿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明确介入游戏的目的,把握好介入指导的时机,采用适宜的介入手段。另外,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机智地介入指导,让介入指导不仅能丰富和延伸表演游戏的内容,还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1]李荭.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11-12.
[2]熊雅琴.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适时介入和指导[J].当代学前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