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音共鸣
——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017-02-17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和事苦瓜车门

浙江

心音共鸣
——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浙江米学良 费海斌

“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生命因眼泪而饱满,人生因感动而美丽。在人生这条浪花飞溅的长河中,时光毫不留情地冲淡着记忆,却总有一些人和事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的心海,激起阵阵涟漪。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为选择材料而苦恼:自己与其他同学的生活、处境无甚差别,日子平淡得近乎单调,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新意呢?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一个令自己手足无措、倍感尴尬的无心之举;拿起电话听到另一端传来的让你觉得温馨至极的回答;自己的过失使父母陷入悲痛,内心早已深深自责,却固执地撑着脸面不肯说上一句道歉的话……凡此种种,都是写作极好的素材。“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那些曾经让你心动的时刻,你是否留心去把握了呢?它们就是写出触动心灵之作的关键。

一、技法讲解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触动心灵的好文章呢?

1.积极设置便于依托以抒发情感的事物。在作文中,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往往要设置某一具体的事物,以其为载体,来承载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这个“物”可以是“动情点”,也可以是其他的东西,如“一把伞”“一件棉衣”“一双鞋”等。“动情点”的渲染,可以浓墨重彩,也可以用白描(如朱自清的《背影》),只要铺垫充分,在篇幅不大的记叙文里通常也能形成高潮。高潮出现后,要适可而止,不要拖沓,更不要另生枝杈。“动情点”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全文结构。

2.把故事设定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故事的背景及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对表现情感非常重要。朱自清的《背影》就把“背影”设在“祖母病逝”“父亲赋闲”这样祸不单行的大背景下,在淡淡的哀愁中把父爱烘托得愈加深沉。

3.叙述描写中要有震撼心灵的美丽瞬间。如果只是泛泛而述,一定达不到“情感夺人”的效果,因此要精心处理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处理好细微之处的动作、神态、语言,并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同时加进心理活动与之相映衬,或以自己的情感作为烘托。如《背影》一文,朱自清就选取“望父买橘”这个精彩的瞬间来表现最真挚深沉的父爱。作者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外貌、动作,同时采用聚焦特写的方式来表现父亲买橘子的艰辛,将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文末“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的表达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4.学会节制情感表达。将情感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拉开一点错位的距离,让情感的审美价值具有某种超越性。自觉地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我们才能在写作中做到客观、冷静、含蓄、深沉,从而使作品更加能震撼读者的灵魂,引起最为巨大、深刻的反应,获得最强烈的写作效果。契诃夫谈体会时说:“要描写苦命人和可怜虫,而又希望读者怜悯的时候,自己要极力冷心肠才行,这会给别人的痛苦一种近似背景的东西,那种痛苦在这背景上就更明显地露出来。”(《契诃夫论文学》)

二、名家美文

父 亲

黄方国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一声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 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

车越开越快,看着父亲离这个人情味淡漠的城市越来越远,忽然间有一种激动让我心头一颤,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

三、依文学法

[技法小结]

结合上面的文章,也可结合自己所阅读的一些触动人心的文章,想一想:如何才能将触动了心灵的人和事写好呢?

(1)学会细致观察生活,敏锐感受生活,善于捕捉生活的“小”处。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作者之所以能写出感人的《父亲》,是因为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作者在为父亲关车门的一刹那,就捕捉到了写作的灵感,文中父亲的言行不仅打动了作者,更成为打动读者的关键。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热爱生活,心怀感恩,善于抒写出“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一定是客观描绘或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巴金《在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歌德

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贺拉斯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冰心《写作经验琐谈》

创作者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生活,用爱来表现真、善、美,用憎来表现假、恶、丑。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有意识地去观察、体味生活,并用自己笔去表现生活,启发读者。比如作者在《父亲》一文中表现出自己对父亲深深的愧疚之情,从而唤醒读者孝敬父母的良知,这就是他热爱生活、常怀感恩之心的表现。

(3)善于思考,透过生活的事件,着眼于“深”。

仅仅抓住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还不够,想要打动读者,还要对这些人和事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其意义、价值,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4)学会构思,文章要注意整体构架。

好的内容必须有好的形式去表达,动笔之前,就得好好构思一番。如果写人,就要先想清楚写他的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事与自己的感情和认知是否符合;如果写事,就要想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应放在哪个环节,是用顺叙,还是倒叙;等等。最好先列一份提纲。

[学生习作]

滋 味

我的父亲爱吃苦瓜。

父亲算得上是“半农半工”,种过地,做过工,黝黑的皮肤是农民经历的印记,臂膀又有工人坚实的力量。父亲身材魁梧,略有些发福,满脸胡楂,活像《水浒传》中的“黑旋风”。

自打记事起,我就知道父亲爱吃苦瓜。记得小时候,看见父亲吃苦瓜,咂巴咂巴,挺馋的。父亲见我“望眼欲穿”,便往我嘴里塞了一片。还没来得及嚼,那苦涩便猛烈地袭来,我赶忙吐掉,不停地漱口。苦瓜的苦是刻骨铭心的,要想尝试还真得做好心理准备。父亲在一旁看西洋景,哈哈大笑。那笑声那么爽朗,却令我感到陌生。

母亲生病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便压在了父亲一个人肩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一年一年长大,开销也一年一年增多,父亲的话却一年一年减少。

母亲住院后,家里只剩下我和父亲。父亲就着腌苦瓜喝着粥,日夜伺候母亲,还要照顾我,刚过不惑之年,两鬓就已爬上了银丝。一天,又一次在安静中吃完饭,他转过头,对我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记住,男人的左肩扛事业,右肩扛家庭。两边都不能偏……”我一怔,抬头看见他布满血丝的眼里噙满了泪水。生活将他压抑了太久,他真的需要倾诉。

父亲出门后,我偷偷吃了一块苦瓜,极苦,极涩。我强忍着咽了下去,才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

母亲的手术很成功。而一转眼就到了我人生的十字路口——中考。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窗前不熄的灯已成为家中一道风景。学习苦,父母也看在眼里,每天都准备无比丰盛的晚餐。母亲不停地为我夹菜,唯恐我“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而父亲却总在一边一声不吭地吃苦瓜。我夹菜给他,他也不吃,反夹到母亲碗里,并宣称:“我要减肥,给你妈补补吧!”说完,依然将苦瓜往嘴里送。父亲哪里是减肥,只是一心为我们娘儿俩着想而已,想及此,心中便一阵心酸:父亲常在外人面前夸我孝顺,说我知道为他夹菜而不独食。然而我夹给他的菜,他又吃了多少呢?

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省中,父母也为之欢欣鼓舞,引以为傲。得知成绩那天,父母张罗了一桌好菜。我第一个吃的,不是虾也不是鱼肉,而是父亲在搪瓷罐子里腌着的天天吃的苦瓜。苦,依然苦;涩,依然涩。浓重的咸味,就像泪水。还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莫名的清新,畅然愉快,如同我的心情。

苦瓜,我也要吃一辈子,连同生活中的辛酸苦辣、聚散得失一起细细咀嚼,慢慢品味,默默体会。

[情感鉴赏]

苦瓜苦而涩,但这苦是父亲的辛苦,更是父爱的滋味。以前尝苦瓜觉得它苦涩难咽,而当“我”懂得了父亲后,却觉得腌苦瓜除了涩和咸外,还有一种莫名的清新。作者以苦瓜为动情点,但并未一味煽情,而是让这种动人又朴实的感情一点一点渗入读者的心扉,让读者在这笼罩着淡淡忧伤的文字中体味深沉含蓄却又强烈真挚而不泛滥的父爱。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中学)

半面之交

东汉人应奉,以记忆力超强而著名。年轻时所经历过的事,他都能熟记。读书时不仅能一目十行,而且还能过目不忘。

他曾经担任过汝南地方的决狱官,主管审判案件。有一年,他审理了42个县的案件,笔录了囚犯上千人。当案件都审完之后,太守来复审,向应奉核实有关案件的情况。应奉没拿卷宗也没有草稿,却对答如流,说得有条有理,有根有据,而且没有一个错漏。太守核实之后,异常惊奇。

有一次他到彭城去拜访一位叫袁贺的人。当时袁贺恰巧不在家,家中只有一个车匠正关着门造车。应奉见主人不在,转身就要离开,这时只听得吱呀一声,大门开了半扇,露出了车匠的半张脸。应奉回过头瞥了一眼。

过了几十年,应奉在街上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他马上忆起是那年去彭城袁贺家见到的那位车匠。于是就走上前去,热情地叙谈了一番。

后来就有了一个词语叫“半面之交”,形容交情很浅。

猜你喜欢

人和事苦瓜车门
车门关闭过程的流场分析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车门气密性对风噪的影响分析
种植苦瓜抓哪些管理
生与死
吃苦瓜
已过去的2015年里想要感恩的人和事?
樱桃手工坊
别克君威车门自动落锁
荣威350车右前车门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