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地理试题命制与评价新视角
——核心素养

2017-02-17广东张铁牛朱锦伟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命制命题课程标准

广东 张铁牛 朱锦伟

高考地理试题命制与评价新视角
——核心素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其在高考地理试题命制与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理念以及试题的结构、形式、内容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契合,探讨高考地理试题命制与评价新视角。

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命题与评价

1.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产生了许多成果,其中,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产生的影响最大。其研究成果于2016 年9 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包括三个维度: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核心要素: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1]。林崇德教授的研究成果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基础。

地理教育界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也如火如荼。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丁尧清博士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实践能力,并对各要素内涵进行了解释,指出人地观念是核心价值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思想方法,实践能力是活动经验。华中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家李家清教授把地理核心素养概括为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六大方面[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家辉老师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释、尺度关联、家国情怀、地理表达[3]。浙江省地理特级教师汤国荣老师把地理核心素养概括为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4]。

笔者结合上述专家学者的观点,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图技能、时空视角、综合思维、地理情感、地理价值观五个方面。对这几个方面内涵进一步细化如下:

地图技能: 识别地图语言; 获取图表信息; 表达图表结果; 地理新技术习得应用。

地理时空视野: 区域划分概念;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比较能力; 区域演变认识。

地理综合思维: 提出地理问题; 构建地理模型; 实践地理创新。

地理情感: 课堂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热情; 地理审美情趣; 地理交流合作; 地理质疑精神; 家国情怀、国际视野。

地理观念: 环境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度; 人类对环境影响的认识度; 人地协调重要性的认识度; 科学环境观的形成度。

2.核心素养是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主要依据

2016 年开始,包括广东在内的8 省市不再自主命题,统一使用由教育部命制的试题,全国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的省市区达到24 个。高考试题的命制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考试题的命制关乎社会的公平,关系国家人才的选拔,深刻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也牵动着中学基础教育工作者、高考命题专家的“神经”。高考结束后,命题专家在反思: 试题是否反映国家的方针政策? 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否能真正考查学生的学力? 中学教师在分析: 命题的走向是什么? 命题的形式和内容与往年有何不同? 我该如何组织教学? 大学教授也在评判: 试题有何特点? 有哪些值得肯定或值得商榷的地方?

实施新课程后,高考地理试题命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命题理念和内容都焕然一新,受到了各方好评。但高考地理试题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命制还是根据考试大纲命制,有不少人还比较模糊。著名地理高考命题专家张亚南在2012 年《课程·教材·教法》第11 期《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摭谈》一文指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于2004 年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4 省区进行实验,标志并意味着2007 年的地理高考命题首次以《地理课程标准》作为命题依据之一编制课程标准试卷[5]。很显然,张亚南老师肯定了课程标准是命题的重要依据。著名的地理教研专家雷鸣老师则认为地理高考应遵循《考试大纲》,指出考试和教学还是不一样的,不能当作一回事,不能将《课程标准》替代《考试大纲》。笔者认为,这两位专家的说法并不矛盾。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评价要求等多方面的依据。地理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地理学习评价,只不过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甄别、选拔; 地理考试大纲也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地理考试大纲是命题的直接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是命题的间接依据。当然,并不能完全以地理课程标准替代地理考试大纲,紧扣大纲命题是命题者常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时代在变化,国家对教育的顶层设计也在变化。教育部教基(2014)4号文《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地反映人才培养要求。此文件中所提到的核心素养为地理高考命题和高校选拔人才指明了方向,为保证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已成为高考地理试题制题的主要依据。

3.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分析

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高考命题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教育教学的方向,应充分认识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使高考地理试题命制尽可能从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3.1 试题命制的理念

高考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高考命题理念。高考是国家主导的选拔性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但随着我国多年来的高校扩招,高考入学率已经达到了40%;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所以,如今的高考是选拔全面发展的“普适性人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选拔“特殊性人才”,也就是选拔具备“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人才,即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3.2 试题的结构和形式

试题的结构和形式尽可能简单美观,能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2000 年至今,文科综合逐步形成了地理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形式。高考地理试题有11 道选择题、2 道综合题、3 道选做题( 2017 年开始改为2 道选做题) 。选择题围绕主题设问,一个主体材料下设置2 ~ 3 个选择题,即我们常说的“一拖二”或“一拖三”,上下题之间既联系又递进。这种形式给人一种“形式美”和“逻辑美”的感受。

如2013 年全国卷Ⅰ:

图4(图略) 示意我国某地区14 日6 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 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 ~ 11 题。

9. 图中甲地14 日6 ~ 9 时的风向为

( )

A.偏东风 B. 偏南风

C.东北风 D. 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

A.14 日14 时 B.14 日19 时

C.15 日4 时 D.15 日11 时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 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该题组为“一拖三”选择题,小题之间难度由简及难,层层递进; 同时,4个选项字数接近,表达言简意赅,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形式美”“逻辑美”。

试题中的材料也应属于形式的范畴,包括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虽然考试不是考材料本身,材料只是载体,但文字材料选择不仅要服务于问题,而且还要新颖、基于真实情境、反映时代主题精神,要紧扣地理情感和地理观念来选材。如2016 年全国卷Ⅲ第37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 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 级) 日数。

此段材料把清洁能源的开发、生态文明的建设引入试题,对学生渗透了地理环境观。

同时,采用一定数量的图表材料是命制地理试题的要求,比起单纯的文字表达,通过图表来传递信息更具有一种“地理美”。因此,地理试题选用形式多样、美观清晰的图表非常必要。

3.3 试题的内容

命题内容要选择地理核心知识与技能,要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渗透爱国情感,给予学生以正能量。要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突出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比如: 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相关知识与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必备的地理”,应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地图技能包括读图、析图、画图等方面,也是高考命题重点考虑的,它既考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又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合理的区位选择、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内容渗透在高考题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具有重要意义。

如2016 年全国卷Ⅰ: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 世纪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 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 ~ 3 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 世纪80 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倾斜

2.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

A.产业结构调整 B. 原产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此题重点考查陶瓷产业的区位选择、产业转移和转型,是地理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我国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而命题,题中也渗透着民族自豪感。

地理高考试题的另一个重要知识块是“区域”。通过区域这个载体考查学生的时空视野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 地理学使得从地方尺度到全球尺度研究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地理学是唯一关注空间分异的科学,如现象、事件和过程在不同地方的变化。所以,通过区域研究地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研究人人关系、地地关系、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任务。近年来,全国卷综合题都是选择一个世界区域和一个中国区域来命题,区域范围都是以小尺度为主,比如某河流流域、某岛屿、某个城市等。设问方式突出综合思维,强调探究性。常常使用行为动词提问,比如分析( 原因、条件) 、说明( 原因、条件) 、简述( 理由、原因) 、提出( 建议、措施) 、阐述( 原因、条件) 、推测( 原因、影响) 等动词。通过这种命题方式考查时空视角和综合性思维。

3.4 命题评价

高考试题是按一定的预期目标用来选拔合格人才的,这个预期目标就是储备了一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即选拔具备一定核心素养的人才,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要紧扣这点。同时,在评价一套高考地理试题的质量时也要紧扣这点,即这套地理试题包含了地理学科哪些核心素养点。只要每个学科的高考试题命制都能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为依据,那么,高考将会引领中学素质教育向前迈进。

4.结语

试题命制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程,它要兼顾地区差异,兼顾试题的区分度、标准差等。一套地理试题也不可能囊括所有地理核心素养,本文只是从核心素养角度探讨了高考地理试题命制与评价的一些方法和特点,有的观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1]林崇德. 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家清. 核心素养: 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4-6.

[3]张家辉.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4-7.

[4]汤国荣. 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 : 119-122.

(本文转载自《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9卷第2期)

猜你喜欢

命制命题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由命制唐朝使职选择题引发的思考
对一道中考题的命制与解析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