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乌头猪种质资源测定
2017-02-17江苏省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金湖600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5009江苏兴旺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海门65
(.江苏省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金湖 600;.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5009;.江苏兴旺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 65)
沙乌头猪种质资源测定
夏圣荣1,杨昆仑2,宋成义2,唐慧娟3,王宵燕2
(1.江苏省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金湖 211600;2.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3.江苏兴旺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 226151)
沙乌头猪是我国地方品种猪,有500多年饲养历史,主要分布于江苏省海门市和上海市崇明岛,有繁殖性能高、杂交优势强、肉质鲜美独特等优良特性。文内主要对江苏海门兴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沙乌头猪的体型外貌、屠宰性能、肉品质、繁殖性能进行评定,为沙乌头猪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外貌体尺方面,沙乌头猪没有明显的改变;在肉品质和营养组成方面依然保持优良的品质;繁殖性能方面,沙乌头猪的产仔数低于前人测量结果。
沙乌头猪;屠宰测定;肉品质分析;繁殖性能;种质资源
我国是全球第一养猪生产大国,我国地方品种则具有繁殖性能高、肉质好、适应性强等特性[1];研究表明,与国外品种猪肉质相比,我国地方品种猪的肉质普遍较好,体现为我国地方品种猪肌肉有鲜红的颜色,较强的系水力,丰富的大理石纹,较少的肌肉水分、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直径较小[2];另外,我国地方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但是,我国地方猪种存在瘦肉率低、生长缓慢、体型小等缺陷[3]。
1973年经过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养猪界的专家及政府相关领导多次研究协商决定,将分布在太湖流域及其邻近地区的特征和特性类似的二花脸猪、枫泾猪、嘉兴黑猪、梅山猪、横泾猪、米猪、沙乌头猪等7个地方猪类群归并,统一称为“太湖猪”,开始了太湖猪种统一命名的历史新起点,这也为以后科学研究提供了方便[4]。但是,沙乌头猪与其他太湖猪有一定的区别,2012年,《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将沙乌头猪从太湖猪系列单列出来成为独立的品种[5]。
沙乌头猪作为抗病力强、生长发育较好、肉质鲜美等优点而闻名的地方猪种,因其具有耐粗饲、发情明显、受胎率高、产仔多、转窝快、母性好、性情温驯、产乳量多、抗病力强、生长发育较好、肉质鲜美等优点而深受农户的喜爱。但如今保有数量也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地减少,目前仅在上海崇明和江苏海门两个保种场内有一定的数量,农户散养几乎绝迹,需要高度重视。而且关于沙乌头猪的资料也较为凌乱,不够系统,对于沙乌头猪最基本的体型外貌介绍也不够全面,少有的有关体型外貌的资料也只是来自于地方政府网站一些以沙乌头猪作为地方特产的宣传广告和少量地方科技工作者零星的论文描述,极度缺乏专业性、系统性与科学性。鉴于这种现状,在此有必要对前人关于沙乌头猪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沙乌头猪的体型外貌特征通过调查与拍摄的形式加以补充,对生长发育、胴体品质、抗病性能等情况进行系统地测定,更好地对其种质特性进行评估,为将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沙乌头猪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本试验测定对象为江苏海门市兴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若干头沙乌头猪。
1.2 外貌测定和体尺测量
对该公司的70头成年沙乌头猪(公猪10头,母猪60头)进行外貌评定,并利用体尺测量工具对沙乌头猪的体尺进行测量。
1.3 屠宰性能和猪肉品质
从70头沙乌头猪中随机抽取10头8月龄猪、10头12月龄猪进行屠宰测定,参考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荣斌、宋成义等主编的《猪生产学实验指导》中的猪肉屠宰测定方法进行试验。
取屠宰后的沙乌头猪左半胴体背最长肌为肉质测定材料,测定pH、失水率、滴水损失、嫩度等,取腰大肌测定熟肉率。
1.4 猪肉营养组分
测量肌肉组分之前,将新鲜采集的沙乌头背最长肌和腿肌各十个个体样品,放入冻干机中,样品制成冻干样后,参照杨胜主编的《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测定各样品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6]。
1.5 繁殖性能
调取海门市兴旺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8头后备母猪,56头经产母猪的档案,统计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发情周期,初产和经产总产仔数、活产仔数。
1.6 数据统计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貌评定和体尺体长
沙乌头猪的体质外貌与梅山等太湖猪类似。被毛以黑色为主,四肢末端为白色,鼻端白色, 颈部肌肉较丰满,与头、肩结合良好。前胸较宽深。肩部较宽平,与颈、胸结合良好。背腰部较宽平,肌肉发育好,腹部充实,腹线略平。乳房发育良好,有效乳头14个以上,分布均匀,形状良好。臀部较宽、平,大腿肌肉丰满,外生殖器正常。四肢姿势正直,系部有力,蹄形端正。
表1显示成年沙乌头猪公猪平均体长为137.17 cm,平均体高为65.50 cm;成年母猪平均体长128.22 cm,平均体高61.33 cm。
表1 体长与体高
2.2 屠宰性能
表2显示沙乌头猪8月龄和12月龄屠宰性能为:屠宰率69.19%和 72.55%; 体 直 长 85.17 cm和90.17 cm;眼 肌 面 积21.71 cm2和28.03 cm2;背 膘 厚 度 30.4 mm和32.1 mm;瘦肉率40.44%和38.84%;脂 率35.31%和40.13%;骨 皮 率24.26%和20.24%;腿臀比例25.34%和24.03%;板油率4.74%和6.53%。随着月龄的增加,屠宰率提高,背膘厚度增大,瘦肉率下降。
如表3显示沙乌头猪8月龄和12月龄的内脏系数:心脏系数0.48%、0.40%;肝脏系数2.03%、1.58%;脾脏系数0.41%、0.33%;肺脏系数2.03%、1.36%;肾脏系数0.22%、0.20%。随着月龄的增加,内脏系数有下降的趋势。
2.3 肉品质检测
从不同月龄沙乌头猪肉色、大理石纹评定可以看出,沙乌头猪肉色在8月龄为3.48,在12月龄为3.77,大理石纹评分在12月龄时比8月龄偏高。随着月龄增长,沙乌头猪的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增加(见表4)。
表2 屠宰性能
表3 内脏系数
表4 猪肉品质
2.4 营养组分
从表5可以看出,沙乌头猪的背最长肌肉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6.33%,粗脂肪含量为4.13%;腿肌冻干肉样中,粗蛋白含量为20.70%,粗脂肪含量为3.89%;腿肌中粗蛋白含量高于背最长肌,可能因为腿肌中肌纤维含量丰富。
表5 肌肉品质分析
2.5 繁殖性能
由表6可见,沙乌头猪初产仔数为12.81头,初产活仔率为92.97%;经产仔数为13.33头,经产活仔率为92.27% ;从表7可知,沙乌头猪初情期为93.25 d,繁殖周期为20.34 d。
表6 繁殖性能 单位:头
表7 母猪的初情期与繁殖周期
3 讨论
3.1 外貌评定和体尺体长
汪涵等[7]对地方品种沙乌头猪、米猪、巴马香猪的体尺进行分析发现,沙乌头猪体长体高明显低于米猪,与前人所得结论相符,沙乌头猪是太湖猪中体型较小的一种;而与小梅山猪的体长体高相比较,沙乌头猪的体长体高大于小梅山猪,与前人描述相符合。高硕[8]等对2、4、6、12月龄沙乌头猪体尺进行测量发现,沙乌头猪在6月龄时,接近体成熟,但是在12月龄时达到成年体质,本试验以成年沙乌头公母猪为试验对象进行体尺体高的测量,结果发现与高硕等在12月龄时测得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沙乌头猪在12月龄时已达到体成熟,进入成年阶段。
3.2 屠宰性能
屠宰性能是对猪的品种的最直观的检验,屠宰性能的高低,决定于猪的品种的优劣[9]。长白猪在12月龄时屠宰率为75%,腿臀比例为39.1%,眼肌面积45 cm2,皮率为5.7%[10],经过分析比较发现,沙乌头猪在12月龄时屠宰率比长白猪少3.3%,腿臀比例少38.5%,眼肌面积小51.8%,皮率多60%,与沙乌头猪皮厚、瘦肉率低、屠宰率低的描述相一致。
而与梅山猪屠宰性能相比较[11],梅山猪在8月龄时屠宰率为66.34%,沙乌头猪高于梅山猪,梅山猪眼肌面积为17.16cm2,而沙乌头猪眼肌面积为21.71 cm2,沙乌头猪在眼肌面积方面明显优于梅山猪;在瘦肉率方面,梅山猪瘦肉率为41.20%,沙乌头猪瘦肉率略低于梅山猪,可能是不同的饲粮配比和饲养条件导致的结果。
3.3 猪肉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成熟,广大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长白猪相比,沙乌头猪的肌肉酸碱度更高、失水率更低,与文献描述沙乌头猪肉质较好,酸碱度较高相符合[12]。随着月龄增长,沙乌头猪的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增加,可能与肌内脂肪含量增多有关。
3.4 猪肉营养组分
肉品质分析得出,腿肌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背最长肌,脂肪含量明显低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与品种、性别、年龄、肥育方式有关。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较丰富,但品种间、品种内品系间或个体间差异较大。肌肉中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脂肪越多,水分越少;反之亦然[13]。从表5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腿肌的含水量比背最长肌含水量高,而且脂肪含量较低,与前人描述相符。
早熟、瘦肉率低、皮厚是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14]。在前人对小梅山猪进行种质资源评估的过程中发现小梅山猪的肉质中含粗蛋白为20.58%,低于长白猪、大白猪和梅山猪的杂交后代;与沙乌头猪的肉品质营养组分相比,发现小梅山猪的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沙乌头猪的粗蛋白含量,这可能与不同的日粮配比有关。
3.5 繁殖性能
目前,对沙乌头猪繁殖性状的描述资料不多,对其遗传参数尚缺乏系统研究。繁殖性状遗传规律是畜禽品种的重要种性之一,掌握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对开展品种选育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作用[15]。长白猪的窝产仔数在10.6头,活仔率在90%左右,与沙乌头猪相比较,沙乌头猪的产仔数和活仔率明显高于长白猪,可见沙乌头猪的繁殖性能与其他国内培育品种相比属较好水平。沙乌头猪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较高;但从资料得知,沙乌头猪泌乳性能、哺乳性能中等;除初生个体重和乳头数性状外,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说明其平均值是有差异的,也说明这些繁殖性状还有较大的选育潜力;沙乌头猪的初情期93 d,而太湖猪其他品系在90 d前,初情期高于太湖猪其他品系,这可能与保种场管理条件有一定关系[16]。
通过测定发现江苏省海门市兴旺农牧有限公司保种的沙乌头猪仍然具有前人测定的优良品质,肌肉蛋白含量较高,酸度低,系水力高于外来品种;而且,由于沙乌头猪的耐粗饲、产仔多、转窝快、母性好、性情温驯、产乳量多、抗病力强等优点而有很高的保种价值。
[1] 王艳明.中国优良地方猪种及其种质特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4):162-165.
[2] 王林云.对中国地方遗传资源的再认识[J].猪业科学,2012,29(10):120-122.
[3] 王林云.养猪词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7-9.
[4] 康晔,叶绍辉,赵倩君,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1):208-221.
[5]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6] 杨胜.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7] 汪涵,李平华,许世勇,等.部分地方品种猪体尺、胴体及肉质性状分析.试验研究[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34(7):63-66.
[8] 高硕,李平华,许世勇,等.不同月龄沙乌头猪公、母猪体尺性状测定与分析[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34(7):67-70.
[9] 吴德,杨凤,周安国,等.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2):163-166.
[10] 张家富.陆川猪若干种质特性基础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11] 邢军.小梅山猪种质特征及杂交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12] 彭海英,管生.优良地方品种—沙乌头猪[J]农村百事通,2007(12):42.
[13] 豆成林.淮南猪肉品质特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4] 曾勇庆,王根林,魏述东,等.含不同比例莱芜猪血缘杂交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特性的研究[J].遗传,2005,27(1): 65-69.
[15] 王国平,王勇,顾岳清,等.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的实践创新[J].畜牧与兽医,2011,43(12):100-102.
[16] 肖正中.日粮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桂科母系后备母猪生产性能及激素变化的影响[D] .南宁:广西大学,2010.
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