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与朝鲜语对应表现的对比分析

2017-02-16刘英明

东疆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比汉语

[摘 要]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在朝鲜语中的对应表现有三种,分别为“-(?)n t??k/il i itta/?pta”、“-apota-ass”和“-ass-?ss”。通过朝、汉语经历体标记的对比,可以揭示出两种语言经历体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讨汉、朝语经历体标记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汉语;朝鲜语;经历体标记;对比

[中图分类号] H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7)01-0051-07

[收稿日期] 2016-08-19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YJC740069。

[作者简介] 刘英明,男,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朝汉语言对比。(北京 100083)

“经历体”表示某种类型的事件在某个时点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至少发生过一次,在汉语中用“过”来标记。“过”标记经历体的语法功能很早就引起了学界的注意。黎锦熙(1924)认为“过”是表“过去时”的“时间副词”,并把它和“以前”、“己经”等归为一类。王力(1943)、太田辰夫(1958)、朱德熙(1982)、吕叔湘(1980)等学者认为,“过”可表示“经历”或“经验”。孔令达(1986,2005)、刘月华(1988)、房玉清(1992)等学者则把“过”分为“过1”和“过2”,“过1”表示“动作完毕”,“过2”表示“过去曾经有这样的事情”。

戴耀晶(1997)指出“过”是经历体的形态标记,经历体是完整体的一种。陈前瑞(2008)將表经历的体标记“过2”归为完成体,但不是最典型的完成体标记,而是几个完成体标记中过去时间性最强的一个。刘丹青则指出:“汉语中主要表示经验体的‘过也兼有完成体的功能……,表经验的体形态是归入完成体还是独立成一种体,要根据具体语言的形态分合情况决定。”[1](461)

道尔(Dahl)通过考察发现:“日语、爪哇语、泰语(暹罗语)、汉语(普通话)、巽他语、印尼语、Isekiri语、索托语等都有经历体……这八种语言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属于不同的地区和发生学群……汉语‘过结构出现的频率大概是其他语言中经历体标记的两倍,是经历体标记中最发达的一个。”[2](139~141)道尔谈到的8种有“经历体”(Experiential)的语言不包括朝鲜语,但是根据我们的考察,朝鲜语中不仅有“经历体”,而且标记手段多样,与汉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在分析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的类型的基础上,考察“过2”在朝鲜语中的对应表现,分析两种语言经验体的异同,进而探讨汉、朝语经历体标记的形成机制。

一、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用法分析

已有的研究一般认为,经历体往往不与限定的时间词同现,即具有“非限定性”,而“非限定性”被看作是经历体的一般特征之一。井上(Inoue,1975)、道尔(1985)、崔圭钵(???)、郑知秀(???,2007)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但是,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并不符合这一特征,它不仅能与非限定的时间词共现,也可以与表示确定时点的时间词共现(王还1988,刘月华1988)。金南吉(Kim Nam-Kil)认为,“‘过既可以用于带有非特定时间状语的句子,也可以用于带有特定时间状语的句子”。[3](173)此外,金南吉还对“经历体”的一般特征,以及非特定经历、特定经历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杨莹、陈前瑞(2012)在金南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经历体的“特定性”概念,将经历体表达的事件分为特定事件和非特定事件两类,特定事件指特定时间、地点或情境之下所发生的具体事件,非特定性事件指不确定的时间、地点或情景之下发生的一般性事件。根据杨莹、陈前瑞(2012)的分类,我们把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特定经历体标记,只能用于非特定事件,与“非确定时间”对应;另一类是特定经历体标记,用于特定事件,与“确定时间”对应。下面我们将对其分别进行考察。

(一)“过2”的非特定经历体标记用法

在多数情况下,作为非特定经历体标记,“过2”不和确定的时间词共现。非特定时间词可以是“上个月”、“去年”、“小时候”、“过去”、“以前”、“从前”、“曾经”等离说话时刻较远的、范围比较宽泛的时间,或者干脆省略时间词,泛指说话时刻之前的一切时段。例如:

(1)我小时候学过钢琴。

(2)爸爸过去当过中学老师。

(3)他从前在日本留过学。

(4)李明去过北京。

在例(1)-(3)中,“小时候”、“过去”、“从前”都是距说话时间比较久远、范围比较宽泛的时间词,说话者并不关心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而只关心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是否发生过后面的事件。例(4)中没有时间词,时间概念被模糊处理,默认事件发生的时间为说话时刻之前。“学钢琴”、“当老师”、“去日本”、“去北京”等事件很可能重复发生,因而不用比较确定的时间状语共现。

非特定经历句通常可以把时间副词换成“曾经”或补出“曾经”,如例(1)-(4)变换为(1')-(4')后仍然成立。

(1')我曾经学过钢琴。

(2')爸爸曾经当过中学教师。

(3')他曾经在日本留过学。

(4')李明曾经去过北京。

(二)“过2”的特定经历体标记用法

“过2”不仅可以与非特定的时间词共现表示非特定经历体,还可以与特定的时间词同现,表示特定事件的经历体。特定经历体的时间词一般是比较具体的时间,如“前天”、“今早”、“上周”、“一天前”、“上午”、“上个星期”等。例如:

(5)上个礼拜,我国甘肃省的平凉地区曾降过一次大冰雹。

(6)上午校长还来过我们办公室。

(7)爸爸今天早上还说过,要给我买一台新电脑。

(8)两天前我还在校园里见过李老师。

在上述各例中,“上个礼拜”、“上午”、“今天早上”、“两天前”都是特定时间副词,“过2”作特定经历体标记,表示事件或状态在过去某一特定时间发生,体现了说话者对情状的完整观察。

有时,特定时间副词也可以是时间范围比较宽泛的词。例如:

(9)今年春天北京还真冷过几天。

(10)去年,他做生意确实挣过一些钱。

(11)以前,我和老王在北京匆匆见过一面。

“今年春天”、“去年”、“以前”等時间范围比较宽泛,一般不被理解为特定时间副词,但如例(9)-(11)所示,在说话者的心里,它们都被视为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在例(9)中,“今年春天”虽是一个季节,但被说话者视为很短的时间段。例(10)中的“去年”在说话人的心里与其他年份形成比较,被视为一个时间点。在例(11)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实际上定格在“以前”见面的具体时刻。

陈前瑞曾指出“至于特定时间和非特定时间的界限在哪儿,很难一刀切”。[4](6)如例(9)-(11)所示,区别非特定时间和特定时间,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汉语特定经历体的存在,拓宽了汉语经历体使用的语境,这可能是汉语经历体比其他语言经历体使用频率更高的原因之一。

二、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在朝鲜语中的对应表现

根据“过2”所表经历体的类型,我们可将其在朝鲜语中的对应表现分为非特定经历体和特定经历体。其中,非特定经历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有“存在”动词参与组成的“-(?)n t??k/il i itta/?pta”;二是“-pota-ass”,特定经历体只有一种形式即“-ass-?ss”。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非特定经历体

1.-(?)n t??k/il i itta/?pta

金南吉(1998)认为,朝鲜语中存在两个分工不同的经历体标记“-(?)n t??k/il i itta/?pta”和“ess-ess”,前者与非特定时间共现,后者主要与特定时间共现;“-(?)n t??k/il i itta/?pta”与非特定时间状语同现时经历体句子最容易成立,时间状语越确定,句子越难成立。

“-(?)n t??k/il i itta/?pta”是以迂回式的结构来表达过去的经历,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n t??k / il i itta /?pta

∣ ∣ ∣ ∣ ∣ ∣

关系化 时候 事情 主格标 有 没有

“-(?)n t??k i itta/?pta”表示“(过去)有/没有......的时候”,“-(?)n il i itta/?pta” 表示“(过去)有/没有……的事情”。“-(?)nt??k/il”置于表行为、事件或状态的谓词之后,使前面行为、事件或状态事物化,后用“存在”动词“itta/?pta”对其进行肯定或否定,从而表达某种经历是否曾经存在。在长期使用中,该结构逐渐固化为专职的经历体标记。例如:

(12)uri?m?ni to i kos-es?t?in?-si-n t??k-i itta.

我的 妈妈 也 这 地方-处所格 生活-尊敬-关系化 时候-主格 有

(我妈妈也在这里生活过)

(13)???ni-kkes?kwak?-e susul-?l pat?-n il-i itta.

妈妈-主格 过去-位格手术-宾格 接受-关系化 事情-主格有

(妈妈过去曾经做过手术。)

例(12)、(13)分别用“-(?)n t??k i itta”和“-(?)n il iitta”作为经历体标记。例(12)中没有时间词,事件发生在过去的某一不确定的时间;例(13)中有时间词“kwak?/过去”,时间跨度很大,边界不清,是不确定的时间。

朝鲜语“-(?)n t??k i itta/?pta”结构在本质上是一种存在句,它把前面事件视为一个非特定的事件,主要功能是表达前面事件是否发生过,而不是该事件是什么时间发生的。因此,“-(?)n t??k i itta/?pta”结构不与特定的时间词共现。

2.-a pota-ass

“过2”对应的第二种朝鲜语经历体标记是“-a pota(看)-ass(过去时)”。与“-(?)n t??k i itta/?pta”相似,“-a pota-ass”一般只能与非特定时间状语共现,用于标记非特定经历体。“-a pota-ass”是迂回式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a pota”是补助动词,由视觉动词“pota(看)”发展而来,“pota”的原型义是“用眼睛感受外界事物”。“动词+a pota”结构中的“-apota”在高频使用中,受句法环境影响发生了语法化,主要表示“尝试”,进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经历”义。由于“经历”的事情多发生在过去,所以表“经历”的“-a pota”后一般会附上过去时制词尾“-ass”。“-apota”与过去时语尾“-ass”结合使用,表示过去尝试的动作和状态带给说话者的经历和体验,即表示经历体功能。例如:

(14)t?a?ni?n-e na tohanp?nk?j?t?a-r?l manna po-atta.

去年-时间标 我 也 一次 那 女子-宾语 见面 看-过去时

(去年我也见过她一次。)

(15)t??lm-?ss-?l tt?jo?t?h?li-ka i ??ok????ok ta salapo-atta.

年轻-过去-关系化 时候勇哲-主格 这 边 那 边 都 生活 看-过去时

(年轻的时候,勇哲在很多地方都生活过。)

在例(14)、(15)中,“-a pota-ass”分别与“去年”、“年轻的时候”等宽泛的时间状语共现,表示主体在该时间范围内有“见她”和“在很多地方生活”的经历,相当于汉语非特定经历经标记“过2”。“-a pota-ass”结构所表示的“经历”多了一层“尝试”义,是对“-(?)n t??k/il i itta/?pta”的补充。

由朝鲜语视觉动词“pota”发展而来的“-a pota+ass”结构用作经历体标记不是孤立的现象。王继红、陈前瑞通过对景颇语的“ju33”,载瓦语的“wu55”,廣东廉江方言的“睇过”等多种语言或方言感官动词的演变路径的比较,发现从感官动词经由尝试发展为经历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5](479,480)

(二)特定经历体

“过2”的特定经历体用法在朝鲜语中对应为“-ass(过去时)-?ss(过去时)。“-ass-?ss”是形态标记,表示过去某个特定时间某种情况曾经存在,而现在已发生改变,句子表达的含义与过去的某个时间密切相关。

对于“-ass-?ss”是否是经历体标记,学界尚有分歧。崔铉培(???,1959)、许雄(??,1969)认为它是“过去完了”标记,属于体范畴。金南吉(1972)认为它属于体范畴,是“断续体”标记;金南吉(1998)主张它是主要与特定时间共现的经历体标记。黄玉花、杨澈淑(2002)认为“-?ss-?ss-”是经历体标记之一。李熙升(???,1965)指出“-ass-?ss”标记“大过去时”,即表示过去的过去。崔圭钵、郑智秀(2007)则认为“-?ss-?ss”是时制标记。

我们认为,“-ass-?ss”是过去时制语尾的叠用,表示某行为、事件或状态发生或存在于过去的某个时间之前,而该情况现在早已发生变化,具有“断续”特征;“过去的过去”发生的事件,与经历体所表现的“过去曾经发生而现在已结束的事件”在时间上相似,于是“-ass-?ss”也获得了表经历体的功能,但是这是一种附带功能。在表达过去的经历时,“-ass-?ss”一般表示过去某个具体时间里经历的行为、事件或状态,所以一般会与表特定时间的时间状语共现。例如:

(16)?h?lsussi, o??n-e sa?a?pis?sil-es?t??nhwawa-(a)ss-?tta.

哲洙君 上午-位格 社长 秘书室-从格 电话 来-过去时-过去时

(哲洙君,上午社长秘书室来过电话。)

(17)t?inan t?umal-e i??h?i-ɡa pusan-e ka-(a)ss-?ssta.

上 周末-位格 英姬-主格 釜山-位格 去-过去时-过去时

(上周末英姬去过釜山。)

例(16)-(17)中的“来电话”、“去釜山”都是以过去某一特定时间为参照的,事件发生在过去的过去,随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例(16)中参照时间是“上午”,“-ass-?ss”表示在“上午”这个特定时间的经历;例(17)中参照时间是“上周”这一特定时间,“-ass-?ss”表示主语“英姬”在“上周”的特定经历。

在有些句子中,并没有时间词与“-ass-?ss”共现。例如:

(18)na to pokku?n-?lsa-(a)ss-?tta.

我 也 彩票-宾格 买-过去-过去

(我也买过彩票。)

例(18)中没有时间词,表示不确定的过去某一时刻曾经的经历,句子表达的意义倾向于被理解成一个特定事件。

可见,“-ass-?ss”不仅可以表示确定时间的经历,还可以表示不确定时间的经历,而“-(?)n t??k/il i itta/?pta”只能表示不确定时间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ss-?ss”是对朝鲜语经历体标记系统的丰富和补充。

三、汉、朝语经历体的异同

(一)汉、朝语经历体的共性

对汉、朝语经历体共性的考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学界对经历体的认识。

道尔(1985)认为,井上(1975)对日语经历体的研究结论大部分也适用于其他语言的经历体:(1)经历体句子中动作、事件或状态在从过去延续到现在的一段时间中的一个或多个时点时已经实现,而且这些动作、事件或状态是可以重复的,即具有“反复可能性”(repeatability);(2)尽管经历体句子中可以出现一个确定的时间结构,但并不意味着事件具有唯一性,经历体句子常与一般性的活动或情况相关联,往往不与限定的时间副词同现,即具有“非限定性”(indefinateness);(3)经历体经常出现在非肯定的语境中,如问句或否定句。[2](141~142)但是,上述特征并不适用于汉语和朝鲜语,在这一点上,汉、朝语的经历体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来看“反复可能性”。赵元任(1968)、井上(1975)、李讷&汤普森(Li&Thompson,1981)等都曾经指出,经历体表示最少一次以上的事件,因此谓词要具有[+反复]特征,不具备[+反复性]的谓词不适用经历体。下面的(19a)-(21a)是李讷&汤普森(1981)的例子:

(19)a*他死过。

b*k?-ka?uk-?n??k-i itta.

他-主格 死-关系化 时候-主格 有

c*k?-ka t?uk-?ss-?tta.

他-主格 死-过去时-过去时

(20)a*他老过。

b*k?-ka n?lk-?n ??k-i itta.

他-主格 老-关系化 时候-主格 有

c*k?-ka n?lk-?ss-?tta.

他-主格 老-过去时-过去时

(21)a他胖过。[6](215)

b*k?-ka ttu?ttu?ha-n ??k-i itta.

他-主格 胖-关系化 时候-主格 有

c k?-ka ttu?ttu?ha-j?ss-?tta.

他-主格 胖-过去时-过去时

李讷&汤普森认为,例(19a)、(20a)中的“老”和“死”是不能反复的,因此不能说;而例(21a)中的“胖”是可以反复的,也就是说由胖还可以变瘦,故而能说。朝鲜语例(19b,c)、(20b,c)、(21b)均不成立,例(21c)可以接受。朝鲜语似乎与汉语一样,不具备[+反复性]的事件或状态都不能使用经历体。

问题不在于谓语动词是否具有[+反复性],不能反复出现的行为、事件或状态照样可以用经历体标记。例如:

(22)a我也年青过。[7](28)

b na to t??lm-?ss-?tta.

我 也 年青-过去时-过去时

例(22a)中的“年青”和例(20a)中的“老”,例(22b)中“t??lmta(年青)”和例(20b)中“n?lkta(老)”是反义词,都不具有[+反复性],但是“年青”能说,“老”则不能说。由此可见,就汉语和朝鲜语而言,表示经历的事件或状态要具有[+反复性]这一结论并不准确,根据考察,汉语和朝鲜语中适用经历体的事件或状态应该具有[+变化性]特征。

事实上,经历了某事件或状态,就意味着该事件或状态已经结束,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不具备[+变化性],那么一旦该事件发生或状态出现,所产生的状态就会一直持续下去,也就不可能出现与其不同的事件或状态。以“老”和“年青”为例。一个人变“老”以后,就不可能再变“年青”,因为人由“年青”到“老”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老”处于接近终点的一段,不具备[+变化性];而“年青”则处于靠近起点的一段,往年老的阶段发展,具备[+变化性]。这也就解释了(22a,b)能说,而(20a,b,c)不能说的原因。

但是,如果把“老”换成“苍老”,情况就会不同:

(23)a. 我也曾经很苍老过。

bna to n?lk-? poi-n t??k-i itta.

我 也 老-语尾 看起来-关系化 时候-主格 有

汉语“苍老”和朝鲜语“n?lk?poita /看起来老”,都指由于生活境遇不佳、连续操劳等原因造成的外在状态。与“老”的不可变化性相比,苍老的状态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如经过精心打扮),即“苍老”具有[+变化性],用“苍老”代替“老”之后,句子的可接受性提高。

上面各句都是形容词作谓语。動词作谓语时,也要具有[+变化性]的语义特征。例如:

(24)a他在战争中失去过一个女儿。

bk?-n?nt??nt???-es?ttal-?lilh-?nt??k-i itta.

他-话题 战争-处所 女儿-宾格 失去-关系化 时候-主格 有

(25)a*他在战争中失去过妈妈。

b*k?-n?nt??nt???-es??m?ni-r?lilh-?nt??k-i itta.

他-话题 战争-处所 妈妈-宾格 失去-关系化 时候-主格有

在例(24)中,“女儿”未必是唯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失去女儿”这一事件是具有[+变化性]的。而例(25)中的“妈妈”则不同,“妈妈”只有一个,一旦失去,也就不会再有变化的可能性,因此,例(25)不成立。可见,[+变化性]的要求对于汉语和朝鲜语经历体都适用。

再来看时间词的“非限定性”问题。道尔(1985)认为,经历体常与一般性的活动或情况相关联,往往不与限定的时间副词同现。此论断未免有些绝对,如前文所述,在汉、朝语中表确定时间的时间词都可以出现在使用经历体标记的句子中。例如:

(26)1967年10月17日,台湾省的新寮地区就曾发生过雨量达1672毫米的纪录。

(27)?t?en?-kan?h?it?ip-e ka-(a)ss-?tta.

昨天 我-主格 你的 家-位格 去-过去-过去

(昨天我去过你家)

例(26)中的“1967年10月17日”、例(27)中的“?t?e/昨天”都是确定的时间,但它们又分别与经历体标记“过2”和“-ass-?ss”共现。这说明在汉语和朝鲜语中,限定的时间副词是可以与经历体同现的。

最后,汉语、朝鲜语经历体并没有明显的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的倾向。例如:

(28)a.你去过韩国吗?

b我没去过韩国。

c我去过韩国。

(29)a.kimt?hi-r?l m?k-?n il-i iss??

泡菜-宾格 吃-关系化 事情-主格 有

(你吃过泡菜吗)

b.na-n?nkimt?hi-r?l m?k-?n il-i ?ps?.

我-话题泡菜-宾格吃-关系化 事情-主格 有

(我没吃过泡菜)

c.na-n?nkimt?hi-r?l m?k-?n il-i iss?.

我-话题泡菜-宾格 吃-关系化 事情-主格 有

(我吃过泡菜)

例(28a)和(29a)是疑问句,例(28b)和(29b)是否定句,例(28c)和(29c)是肯定句。汉、朝语中经历体用于疑问句、否定句和肯定句都非常自然,用在肯定句中的频率不低,经历体的使用与句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选择关系。

上述三点既是汉、朝语经历体的共性,同时也是对道尔(1985)所述经历体特征的修正和补充。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汉语“过2”和朝鲜语“-(?)n t??k/iliitta/?pta”中的存在动词“itta/?pta”都来自空间域,两者所表示的时间概念都是空间概念投射到时间域的结果,这体现了汉语与朝鲜语在深层次上的共性。

(二)汉、朝语经历体的差异

汉、朝语经历体不仅有上述共性,也有一些差异。首先表现在两种语言经历体标记的数量上。汉语比较经济,只有一个“过2”,既标记特定经历体,又标记非特定经历体。朝鲜语则比较精细,“-(?)n t??k/il i itta/?pta”和“-apota-ass”标记非特定经历体,“-ass-?ss”主要标记特定经历体。汉、朝语经历体标记表现为“一对多”的对应关系。

朝鲜语经历体“-apota-ass”表尝试性的“经历”,这是汉语“过2”所不具备的功能,例如:

(30)a.nato KTX j?l?ha-r?lthapo-atta.

我 也 KTX 列车-宾格 乘坐 看-过去时

b.我也坐过KTX列车。

如上例所示,“-apota-ass”结构大体上对应汉语的“过2”。但是“过2”只标记经历,并没有尝试义,汉语要想表达尝试义,则需添加“试着”、“尝试”等词语。

其次,汉、朝语经历体的差异还表现在经历体标记的形成机制上。汉语“过2”的原型是实义动词“过”,“过”是表示空间位移的动词,本义为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可以表示跨越空间上的某个界限,如“过线”。后来,“过”通过概念隐喻由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表示跨越时间上的界限,如“吃过早餐去上课”,跨越“吃早餐”这一时间界限进入到“上课”这一时间区间,形成了完成体用法“过1”。时间上的经过或完结等作为一种经历留在过去,又产生了表经历的“过2”用法。汉语用“过”来凸显“经历”,是把“经历”用事件化形式加以表现,更符合时体属于动词范畴的要求(象似性),在这一点上有别于朝鲜语。

朝鲜语“-(?)n t??k/il i itta/?pta”是迂回的结构。该结构通过“-(?)n t??k/il”把过去发生的行为、事件或存在的状态事物化,再用“itta”肯定或用“?pta”否定,整个结构本质上是一个存在句,表示过去曾经存在或不存在某种经历。用“-(?)n t??k/il i itta/?pta”标记经历体的句子把事件看作一个非特定的事件,只表达该事件是否发生过,而不关心发生的时间,因此“-(?)n t??k/il i itta/?pta”不与特定时间词共现。

汉语也可以先将行为、事件或状态事物化,再用“存在”动词予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來表示“经历”,如例(31)、(32)中“有……的经历/时候”。

(31)小张也有在美国留学的经历。= 小张也在美国留过学。

(32)谁都有失落、彷徨的时候。= 谁都失落、彷徨过。

在例(31)、(32)中,“有……的经历/时候”与朝鲜语“-(?)n t??k/il i itta/?pta”的表达逻辑是一样的,都是先将行为、事件或状态事物化,再用“存在”动词肯定或否定其存在,从而表示过去经历。但与朝鲜语不同的是,在汉语中“有……的经历/时候”并未发展成经历体标记,这可能与经历体标记“过2”的强势地位有关。

朝鲜语另外两种经历体标记的形成机制也与汉语不同,“-ass-?ss”是过去时制语尾“-ass”的叠用,表示“过去的过去”发生的事件,与经历体所表现的“过去曾经发生而现在已结束的事件”在时间上相似,因此,获得了表经历体的功能,标记经历体只是一种附带功能。“-apota-ass”由来源于视觉动词的“-a pota”与过去时语尾结合而成,该结构所表示的“经历”多了一层“尝试”义,从感官动词经由尝试发展为经历体标记是一条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路径,“-a pota-ass”结构用作经历体标记不是孤立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四、结语

汉语“过2”可以标记“特定”和“非特定”两种类型的经历体。“过2”在朝鲜语中对应多种经历体标记形式,非特定经历体“过2”对应于“-(?)n t??k/il i itta/?pta” 和“-apota-ass”,特定经历体“过2”对应于“-ass-?ss”。此外,我们还分析了汉语和朝鲜语经历体标记的共性与差异,着重讨论了汉、朝语经历体标记的形成机制。但是,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尚有许多问题未能涉及,如没有对“过2”做历时考察,没有进行跨语言的调查研究等,这些都是日后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丹青:《语法调查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2]Dahl,Osten:Tense and Aspect Systems,Bath,England:TheBathPress,1985

[3]Kim Nam-Kil:On Experiential Sentences, Studies in Language,1998.

[4]陈前瑞:《汉语经历体的类型学思考》,第二届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与民族语言研究学术论坛,2012年。

[5]王继红,陈前瑞:《从尝试到经历——“尝”的语法化及其类型学意义》,《语言科学》,2014第5期。

[6]Li&Thompson??,??????:《???????》,??:??????,1990?.

[7]李于虎:《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责任编辑 全红】

猜你喜欢

对比汉语
学汉语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追剧宅女教汉语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