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7-02-16杨丽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难题。在此背景下,实现农村地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成为政府与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社会问题。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启动了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建设,并于2012年提前完成了制度全覆盖目标。值得关注的是,“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农村居民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现象突出,参保居民参保金额小、参保人数少、历史欠账多、领取金额大等因素的阻碍 程杰、高文书:《“十三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载《改革》,2015年第8期,第84-95页。。世界银行提出,养老保险“可持续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不出现财政赤字,即以确定的繳费率路径支付当前与未来的待遇,不用进行特殊调整王宇熹、汪泓、陈群民等:《国际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改革政策评析》,载《商业研究》,2012年第8期,第120-124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徐州市的三个县市为例,分析阻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为该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一、相关文献及调查说明
针对现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王媛(2011)基于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研究样本,发现农民持续参保认知与农民从事职业、地理地域因素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农民的性别、年龄、子女数量等因素呈现负相关。杨丽等(2012)以昆明市农户为调查对象的研究发现,农民家庭纯收入、文化程度、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成为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重要因素。薛惠元(2014) 以仙桃市农户为调查样本的研究发现,农民的性别、是否了解“新农保”政策、对自己未来老年生活的担心程度等会显著影响农民参保意愿。此外,Barr(1992)认为除了财政的可持续外,政治的可持续也是影响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综合已有文献研究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参保认知,即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对于养老保险平衡生命周期内收入与支出状况这一功能的了解程度。农民持续参保行为的实施意愿是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农民愿意持续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二是参保水平,即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所领取的养老金金额能否维持他们的日常基本生活黄瑞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能力及其评价——基于湖北6个试点县(区、市)的调查》,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132-135页。。参保水平影响着农村领取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生活水平的实际状况,同时是周围农村居民是否愿意参与或继续参与农村养老保险的重要参照物。三是基金平衡能力,即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能否处于动态平衡水平钱振伟、卜一、张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仿真评估——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载《经济学家》,2012年第8期,第58-65页。。基金平衡能力影响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持续发展,如果基金无法实现动态平衡,在现有状态下,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态,长久下去,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无法维持。
为深入了解以上三类因素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影响,2016年8月1日至15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下属的邳州市、沛县、丰县三个县市的部分农村开展简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为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对总体样本采用随机偶然的方法进行抽样,没有采用分组或排序的方式。调查以户为单位,被访者年龄处于18至60周岁区间。调查期间共获取有效问卷327份。
二、变量设定与研究假设
影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类因素可进一步具体化为农民个体、农民家庭、政府财政、制度特征等潜在变量,各潜在变量又可做如下细化:农民个体潜在变量包括农民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程度、参保认知、养老观念等观察变量;农民家庭潜在变量包括家庭成员数量、儿子数量、家庭收入、家庭成员态度等观察变量;政府财政潜在变量包括政府财政补贴、缴费率、养老金领取金额等观察变量,制度特征潜在变量包括制度保障程度、政府宣传力度、长缴多补激励措施、制度设计等观察变量。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同时,围绕潜在变量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a:农民个体变量对政府财政变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农民个体变量对制度特征变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1c:农民个体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2a:农民家庭变量对政府财政变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2b:农民家庭变量对制度特征变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2c:农民家庭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3a:政府财政变量对制度特征变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3b:政府财政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H4:制度特征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图1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理论模型
依据以上的研究假设、潜在变量及观察变量,选取了17类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其进行编码,如表1所示。
表1量表各变量定义、编码、取值范围
潜在
变量编码观察变量编码取值范围农
民
个
体IF性别Q1男=1.女=2年龄Q2实际调查数据文化程度Q3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专及以上=5健康程度Q4非常健康=1,健康=2,一般=3,不健康=4,非常不健康=5参保认知Q5非常了解=1,了解=2,一般=3,不了解=4,非常不了解=5养老观念Q6非常传统=1,传统=2,一般=3,不传统=4,非常不传统=5农
民
家
庭PF家庭成员数量Q71人=1,2—3人=2,3—5人=3,5—8人=4,9人以上=5儿子数量Q8无=1,1个=2,2个=3,3个=4,4个以上=5家庭收入Q9年收入低于2000=1,2001—5000=2,501—10000=3,
10001—20000=4,20001以上=5家庭成员态度Q10非常支持=1,支持=2,一般=3,不支持=4,非常不支持=5政府财政GF财政补贴Q11非常满意=1,满意=2,一般=3,不满意=4,非常不满意=5缴费率Q12100=1,200=2,300=3,400=4,500及以上=5养老金领取
金额承诺Q13非常相信=1,相信=2,.一般=3,不相信=4,非常不相信=5制
度
特
征SC制度保障程度Q14非常相信=1,相信=2,一般=3,不相信=4,非常不相信=5政府宣傳力度Q15非常大=1,大=2,一般=3,不大=4,非常不大=5长缴多补
激励措施Q16非常满意=1,满意=2,一般=3,不满意=4,非常不满意=5制度设计Q17非常满意=1,满意=2,一般=3,不满意=4,非常不满意=5
三、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调查数据,使用SPSS21.0和AMO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如表2所示。首先,使用Cranach′s α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各潜在变量的Cranach′s α均大于0.700,表示使用的量表信度较好;各潜在变量的KMO值也均大于0.700,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Sig值小于0.01,表示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最大方差正交法(Varimax)旋转因子。各观察变量在各自归属的因子上载荷均大于0.50,这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同时,各潜在标量的组合信度,即CR值均大于0.700,平均方差提取值,即AVE值也都大于0.500,这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与效度良好。以上的信度与效度检验表明用于调研的量表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进一步对潜在标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接下来,采用绝对适配统计量,对测量数据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适配度分析,包括卡方值、GFI、CFI、RMR。根据适配度检验结果,发现假设模型整体适配度合理,即假设的理论模型与实际调查数据适配。
表2 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潜在
变量编码观察变量编码标准化
载荷αKMOCRAVE农
民
个
体IF性别Q10.612年龄Q20.667文化程度Q30.754健康程度Q40.683参保认知Q50.884养老观念Q60.8450.8450.7140.8870.509农
民
家
庭PF家庭成员数量Q70.763儿子数量Q80.778家庭收入Q90.814家庭成员态度Q100.6860.8660.8410.8290.533政府财政GF财政补贴Q110.815缴费率Q120.567养老金领取金额承诺Q130.8660.8740.8150.8670.535制
度
特
征SC制度保障程度Q140.512政府宣传力度Q150.887长缴多补激励措施Q160.587制度设计Q170.6480.7860.8710.8220.538
通过应用AMO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得出标准化估计值的模型图,如图2所示。同时得到假设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图2标准化估计值的模型图
表3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研究假设EstimateS.E.C.R.P结果H1a:IF→GF0.1430.0675.6810.657拒绝H1b:IF→SC0.2570.0511.7540.169拒绝H1c:IF→SI0.3640.05511.652***接受H2a:PF→GF0.2690.0472.3440.087拒绝H2b:PF→SC0.2420.0435.6140.261拒绝H2c:PF→SI0.2670.0696.745***接受H3a:GF→SC0.2360.0744.3380.934拒绝H3b:GF→SI0.4850.0564.172***接受H4:SC→SI0.5630.0643.6650.007接受注:***表示P<0.001
结果显示:农民个体变量对政府财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4,C.R>1.96,在P<0.05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该路径无效,从而拒绝假设H1a,即农民个体变量对政府财政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个体变量对制度特征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6,C.R<1.96,在P<0.05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该路径无效,从而拒绝假设H1b,即农民个体变量对制度特征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个体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6,C.R>1.96,在P<0.0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该路径有效,接受假设H1c,即农民个体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家庭变量对政府财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7,C.R>1.96,在P<0.05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该路径无效,从而拒绝假设H2a,即农民家庭变量对政府财政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家庭变量对制度特征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4,C.R>1.96,在P<0.05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该路径无效,从而拒绝假设H2b,即农民家庭变量对制度特征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家庭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7,C.R>1.96,在P<0.0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该路径有效,从而接受假设H2c,即农民家庭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财政变量对制度特征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4,C.R>1.96,在P<0.05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该路径无效,从而拒绝假设H3a,即政府财政变量对制度特征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财政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9,C.R>1.96,在P<0.0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该路径有效,从而接受假设H3b,即政府财政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制度特征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6,C.R>1.96,在P<0.0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该路径有效,从而接受假设H4,即制度特征变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制度特征与政府财政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大于农民个体变量与农民家庭标量对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表示制度特征与政府财政变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农民个体与农民家庭变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分析观察变量与各潜在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可知,参保认知、养老观念对农民个体变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与健康程度。其中,文化程度对农民个体变量的影响程度也较高。家庭收入对农民家庭变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家庭成员数量、儿子数量与家庭成员态度。其中,儿子数量与家庭成员数量的影响程度也较高。财政补贴、养老金领取金额承诺对政府财政变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缴费率,而农民更关注于养老金领取金额。政府宣传力度对制度特征变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制度保障程度、长缴多补激励措施、制度设计的影响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徐州市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除政府财政补贴机制外,农民参保认知、养老观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有重要影响。此外,养老金领取金额承诺、政府宣传力度的影响程度也较高。
首先,农民對保险制度本身缺乏正确认知。农村地区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农民更倾向于当下收入与当下消费,缺乏对未来养老保险的收入预期与理解。农村养老保险虽然已实行一定时间,但是相对农民而言,仍是新生事物,持续参保意愿不强。这与农村居民普遍的文化程度较低有直接关系,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也不无关系。
其次,传统家庭养老、土地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养儿防老”是传统的养老观念,也是农村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王章华.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文化因素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8-60.。即使是在东部地区农村,表现得也较为突出。以上观念的更新难,与农民对政府主导的养老制度信任度存在很大疑问,尤其是投保后领取的养老金额承诺尚存疑问有直接关系。
最后,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制约持续参保意愿。经济收入水平及稳定性是农民各项消费行为的基础。农民收入相对于城镇居民整体偏低,收入来源单一。年收入水平较低,甚至仅能维持基本温饱水平时,农户是不具备持续参保条件的。如果农户家庭收入不具备在一定水平上的稳定性时,同样制约农户的持续参保。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一般地区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法律、机制、宣传层面转变农民养老意识,提升持续参保意愿。进一步宣传保险对于平衡居民生命周期收入与支出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法》,并制定专门的《农村养老保险法》或《养老保险法》。明确个人与政府在养老保险层面的权责关系,明确相关的制度与政策。
(2)发挥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引导农民持续参保。政府在法律、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在转变农民养老模式观念方面,政府的主体责任不容忽视。政府还要发挥在体系上的主体责任,实行统一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统一的全国性养老金制度,实现省级层面与全国层面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构建各级财政责任分担与资金筹集保障机制李兆友、郑吉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探析》,载《求实》,2016年第4期,第88-96页。。强化各级监管机制与力度,包括对政府财政补贴、个人账户基金的科学管理与有效监管、基金投资风险管控、基金支出与使用的监管。
(3)构建财政支持为主体,多元化筹资的养老保险基金稳定来源。农户是否持续参保与对养老基金收支能否保持动态平衡及财政保障能力能否可持续的预期有着直接联系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保障能力可持续性评估——基于政策仿真学的视角》,载《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5期,第68-79页。。同时,为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也需要采用政府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措机制。除了政府财政补贴与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筹资养老保险资金。如法国农民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除了财政补贴与农民个人缴纳的金额外,来自于其他公共社会保险部门的转移支付占30%,来自于农产品附加税的资金占22%;巴西通过对农产品的第一购买者征收2.2%的农业产品税以及发行国债筹措农村养老保险资金侯立平:《欧美养老保险改革及其启示》,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4)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收益稳定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国外许多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以市场化运作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基金投资管理政策。韩国通过对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行实现了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韩国国民年金研究所基金评价组:《2011年国民年金基金运营成果评价》,韩国国民年金研究所,2012年第1期,第55-78页。。其他国家在基金运行方面的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
参考文献:
[1] 宫晓霞,崔华泰,王洋.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国外经验及其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2):44-51.
[2] 郭光芝,杨翠迎,冯广刚.国家新农保制度中政府财政责任的动态评估——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2):120-128.
[3] 寇铁军,苑梅.制度建设与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1):96-100.
[4] 罗伯特·霍尔茨曼,理查·德欣茨.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M].郑秉文,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5] 王媛.“新农保”参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Logit回归模型[J].农村经济,2011(7):85-88.
[6] 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缴费意愿的可持续性分析[J].西北人口,2014(2):85-91.
[7] 杨丽,王明钢.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的主要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2012(6):25-28.
[8] 张川川,陈斌开.“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4(11):102—115.
[9] Barr N.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Welfare State: A Survey and Interpret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2, 30(2):741-803.
[10] Fan,E. Who benefits from public old age pensions? Evidence from a targeted program[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10,58(2):297-323.
(责任编辑:赵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