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州率先建设“海绵城市”

2017-02-16李焱

投资北京 2016年11期
关键词:通州区通州海绵城市

李焱

“一只塔影认通州。”历史上的通州,因水而兴,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和水路进京的枢纽。而今,通州也在大做“水文章”。

记者了解到,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近期将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抓紧实施防洪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到2020年下沉式绿地率达到50%,透水铺装率达到70%以上,新建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

打造绿色“水网”

北京城市副中心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提升。据悉,通州“六区两带”水环境治理项目已完成招标,正式确定了工程建设施工方,未来6个片区、两条生态带将全面治理水环境,打通水系治理黑臭水体的同时,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水清岸绿的美景。

今年年中,一份总投资达百亿元的招标计划对外公布,“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PPP建设项目”被分成8个区域对外招标,每个项目几乎都是亿元以上级别。

这8个区域加起来几乎覆盖城市副中心全境,所划分的8个工程项目分别为:两河片区、城北片区、潮白河生态带、北运河生态带、于永片区、台马片区、漷牛片区、河西片区。

“生态带主要是以河道为主,长条形状,片区的治理面积则更大。”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市财政局官网发布的公告,北运河生态带规划范围是通州区域内北起北关拦河闸、南至京冀界,包括两堤之间及周边部分区域,建设内容包括北运河水质净化厂、延芳淀湿地工程和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潮白河生态带规划范围则北起通顺交界,南至通香交界,建设内容主要为潮白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

其它6个片区的治理工程,也是在打造一张绿色“水网”,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排涝、水生态修复、农村截污治污、黑臭水体治理等。

目前这8个片区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招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水环境治理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工程,中标后联合体将与通州区政府出资人共同组成项目公司,采用“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建设、运营服务期25年。按照计划,有望今年就开工建设。

率先建设海绵城市

在城市副中心6个水环境建设区中,两河片区与城北片区颇为重要。单从投资额来看,两河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投资额52.5亿元,城北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投资额30.7亿元,两个项目总投资额占到8个项目投资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两个区域将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对低标准雨水管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记者获悉,片区内将进行雨水、污水、再生水管线工程建设,同时开启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两河、城北水网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域就在这两大片区内。

所谓“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減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据了解,目前北京海绵城市建设确定了通州和延庆两处试点,通州是平原区的唯一试点。

市规划国土委在首次发布的《首都海绵城市解读》中表示,未来,本市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座城市应对雨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小雨蓄起来,中雨排出去,大雨别成灾”,将蓄存的水充分加以利用让城市更加安全、生态和清洁,因此,“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对于海绵城市如何建设,市规划国土委解读称,本市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所以海绵城市建设除了山区保护、河湖水系治理、蓄滞洪区的建设以外,还包括公园绿地建设、道路广场以及建筑小区的改造等。

在两大试点区域,通州将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按照高水平标准建设要求,建设平原海绵城市,延庆则将结合世园会建设,按照生态文明新典范建设要求,建设山区海绵城市。据了解,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已经进入规划阶段,将充分利用通州五河交汇的特点,重视“生态道路”及“绿色建筑”这两种“海绵体”建设,设计中也会注重通州特色,加强与通州历史文脉结合。

据了解,北京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的2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的80%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

打响生态建设“攻坚战”

“通州全域有13条河流,300多条沟渠,我们正在做好水系规划和污染治理,一两年内就可让水还清,让老百姓可以近水、亲水,真正感受到生活在通州的幸福。”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除了已经开工的行政办公区工程外,其他区域和项目目前都在进一步完善规划。

今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按照中央精神,我们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打造精品,不留遗憾。”该负责人说,“宁肯慢一点,也要把规划做好。”

比如,城区布局要做到多组团集约发展,避免摊大饼;交通方面,要按人车分流设计,打通道路微循环,既让行人更安全,也避免拥堵;地下空间要建综合管廊,充分收集雨水,建设真正的海绵城市。

要承接,先疏解。目前,通州正在加速非首都功能疏解,淘汰低端业态,腾笼换鸟。按计划,通州区今年至少有2000家企业要关停或疏解出去,到2017年,将完成全区范围内“小乱脏污”企业的退出。

为了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通州区正在打响生态建设“攻坚战”,重点从园林绿化、水系治理、大气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通州区自空中、到地面、再到地下的生态文明指数。通过平原造林、增加湿地、淘汰劣质散煤等措施,通州区空气改善率已经由全市倒数第一变为第一。

按照规划,城市副中心要率先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加快推进重点廊道、生态景观带和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到2020年通州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3%,绿化覆盖率达到51%,北京城市副中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500米可见绿地覆盖率将达90%。

猜你喜欢

通州区通州海绵城市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桃花正艳 授粉正忙
狐狸的把戏(续编三)
狐狸的把戏(续编二)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
通州过热的房市正在降温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