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读写”
——小学低段“童心读写”的策略研究
2017-02-16石燕青
石燕青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启源小学)
学科窗
悦纳“读写”
——小学低段“童心读写”的策略研究
石燕青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启源小学)
“读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规律,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心理特点,提出“童心读写”,旨在通过相关实践探究适合的教学方式,让“童心”发现“读写”之趣。在“童心读写”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中,本文总结了读写体验、读写实践、读写形式这三方面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抓住学习本质,让“童心”悦纳“读写”,热爱语文。
童心读写 小学低段 语文教学
于永正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而“五重教学”围绕的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规律——“读写”这两条线提出的。往往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读写的枯燥而对语文望而却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总是要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就学情展开研究,研究让低段孩子能够悦纳“读写”,爱上语文的教与学的方式,这才是有用功。童心的烂漫与美好,需要铺就一条同样美好的道路,教师引导中应该时刻牢记语文学习的本质,找到一条适切“童心”的读写道路,支持和鼓励他们在这条“读写”之路上,自信前行。
“童心读写”,指的是在“读写”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都是以“童心”为本的。首先是教师对“童心”的理解。童心,即儿童的心灵感知。童心有其普遍的特点,对事物有强烈的新鲜感、好奇感,喜欢游戏,亲近自然。童心也有个性和差异性,有些孩子对大自然的声、色之美有敏锐的感受、独特的体验与记忆,有些孩子对事物则会用一个科学家的眼光和趣味去进行精细的辨析和考证。教师基于对“童心”的理解,尊重其共性和差异性,进行“童心读写”教学策略的研究。
“童心读写”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资源上注重选择贴近儿童的认知兴趣和生活体验的内容,题材上挑选描写自然景色和事物的文本,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叙事性文本;风格上挑选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想象奇特的文本。这些文本能够在内容上亲近儿童,在艺术上感染儿童,激发儿童读的兴趣,开发儿童写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童心读写”倡导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适合“童心”新鲜感强的特点,感受语言世界的魅力。其次,开展以问题为导向并且生动的教学过程,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促进儿童在读中思考,逐步培养“读写”兴趣,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再次,将“读写”教学过程与儿童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让“童心”在自己的个性基础上,个性化地品味语言,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个性化的观察,从而能够个性化地表达自己。
如何落实“童心读写”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探索和研究,并总结如下。
一、趣体验——设置情境,表达自我
在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个语文园地后都会有个口语交际。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们必须重视起来,让孩子们在课堂的师生、生生交流中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当然,课堂如何取得最好的效果,应该因话题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好具体的有效有趣的口语交际环境,激发兴趣,锻炼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在教学设计中,笔者结合儿童的生活体验,设置具体情境,调动起儿童的各种感官体验,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儿童对大自然有自己的声、色、味等美的、艺术性的体验,让孩子们在具体情境中亲近语言,悦读,乐表达。
先由轻快生动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创造春天美好、令人愉悦的氛围,为后面学生能够投入、自由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打基础。接下来创设情境、展开交际,代入角色春姑娘,从找春天、赞美春天两个情境,让孩子们在有感而发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寻找恰当的说话交际的契机。比如播放春季美景的有关录像,相机指导学生用积累的词句说“春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 ;来到茂密的小树林,听 到了 ;春雨过后,我们推开窗户,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气,我闻到了 ”。强调把话说通顺、说明白。必要时可以鼓励孩子们写一写,不要低估他们的能力。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接触到优秀有趣味的语文资源,也能让他们在读中联想,激发写的愿望。四季如诗,诗歌能表达对四季细腻的喜爱之情。在体验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后,笔者出示了林武宪的《秋天的信》一诗。
选择这首诗,自然是因为它是贴近“童心”的。四季变换,是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之一。秋天常见的事物——落叶,在“童心”看来是趣味满满的。这首诗将秋天拟人化,秋天送来一封封信,诉说着秋天的信息和美丽。“这一封封信是什么呢?秋天会说些什么呢”,基于想象,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孩子们充满兴趣又充满期待和思考地读,在阅读中理解。“是落叶!”孩子欣喜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是充满乐趣和智慧的,而这首诗对于秋天的想象,孩子们是喜闻乐见的,也是对他们想象力的一种丰富。
落叶见过吗?在图片创设的情境中带孩子们领略秋天落叶这一自然景观之美。孩子们的新鲜感使他们惊呼,落叶真美!
“这首诗中,落叶美在哪呢?”再读,用心体悟语言之美。诗中落叶的美不在于字面上出现“美”,而是语言带给孩子们的想象!
“落叶飘到各种地方,飘下来的时候慢慢的,很多一起飘下来,很美的。”
“落叶很多很多,铺在地上一大片,黄黄的,特别美!”
“落叶是秋天写给大家的信,秋天在信里面开心地告诉每个小动物秋天来了,快去观赏秋天的美景,很有趣。”
“一年四季都美如诗,有趣如一个美妙的故事,想一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有什么感受?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水到渠成,不用过多要求,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事实证明孩子们能够带来投入体验的惊喜。
春:春天给了我一双彩色的眼睛,
我给春天一个彩虹般的笑脸。(程画)
夏:夏天的太阳很热,
夏天吃冰淇淋最消暑了。
回家开空调,
躺在床上睡觉,
当你起来的时候,
已经下午了。(施德晨)
秋:秋天的叶子飘满空中,
就像风筝一样,
在空中飞舞。
你是多么调皮,
飞得满地都是。(张聪儿)
冬:如果我是一片雪,
你猜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
我愿飘落到小朋友身边,
陪他玩耍。
我愿飘落到小河里,
陪小鱼和小虾游戏。(雷玲菲)
发现一个贴近孩子生活、调动他的感官,使他能表达所感所知的“趣”点,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启迪他们在读中体验生活之美、语文之美,让读和写成为他们体验美好、表达美好的一种自然表现。读着这些文字,我离孩子们更近了,孩子们离大美语文更近了。
二、真读写——融于生命,发乎真情
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位老师若是能发动全班孩子在家不看电视,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在语文学习上,我想说:“一位老师若是能让阅读成为每个孩子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说这句话,有感于一位家长和笔者的交流。
画画妈妈:画画在大声读《增广贤文》。前面读了快一小时《聊斋志异》,叫她做作业,很舍不得放下,于是说能否读几遍《增广贤文》,作为让她再看一会儿课外书的奖励。
师:太棒了,爱阅读!
画画妈妈:现在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看课外书,叫做作业了才不情愿地放下,经常还讨价还价。
师:真好!很开心孩子能有这样的阅读状态,也很骄傲!
画画妈妈:孩子能有这样的阅读状态,我也很骄傲。
阅读已经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她尝到了阅读的甜头,由阅读联系到生活,从阅读中获得满足。阅读使孩子的生命体验更加丰富,多样的生命体验使孩子更爱阅读。孩子有这样主动去阅读的意识、习惯、能力,多读乐写,在于平时习惯的培养和读书情感的引导。
首先,要让孩子们坚持每天都读书的习惯,低段孩子可以朗读偏多些,作为家庭作业的布置是必须的。我让孩子们准备一本阅读存折,每天记录下阅读的书目,一周收一次,一周下来坚持阅读的,可以领取一张“阅读之星”,集齐一定数量会有相应的奖励,到学期末也会有奖励。平时多和孩子们交流阅读的情况,注重“读了书你懂得更多了”“读书真有趣”“读书能让大家生活得更好”等方面的鼓励性引导,激发孩子们读书的成就感和乐趣。
其次,不管是课文的阅读和学习,还是课外阅读的丰富,都需要带领孩子们进入情境,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读书,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书和生命、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读书的乐趣就在于能够从中读出生活。比如共读绘本、共读整本书。在一年级上册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对于绘本阅读的方法指导和文本个性的丰富体验,都能落实到位。最后布置的绘图写话的作业,孩子们兴趣盎然,作业也充满童真和想象。聪聪同学在她的画旁写道:“我爱妈妈就像我跳的绳那么多!”聪聪妈妈也在旁边写道:“妈妈爱聪聪就像聪聪的头发那么多,数也数不清。”一本绘本,成为师生之间阅读的桥梁和默契,也成为亲子阅读的情感纽带。这样的阅读已经超乎阅读本身,涉及了语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培养。
此外,在学校教育空间中,要尽量寻找儿童生命成长的自然空间和民间文化空间,笔者作为语文教师以及班主任,在班级中积极为孩子创设与孩子们生命成长适切的空间,并且与读书紧密结合起来。比如为孩子们提供条件在班级齐心合力从种子开始育花种草,结合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学习,拓展补充《我们的植物朋友》系列阅读,自然进行读写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读写是结合孩子们真正的生命体验的,就是这样的“真读写”,是融入儿童生命的。
比如画画同学在阅读《昆虫记》时,特别喜欢昆虫,笔者鼓励他可以真实地观察和接触昆虫。孩子开始养蚕,并且陶醉其中,当然也陶醉在《昆虫记》中了。在孩子的头脑中,已经跟昆虫朋友们说过好多话了,也有好多为什么想问昆虫朋友,这都是孩子真实的表达。
大自然的音乐家——蝉
蝉是我的好朋友。
蝉呀,你的生命到底有多长?
你蜕皮难不难?
你为什么听不到我说话?
蝉妈妈是怎么生宝宝的?
欢乐的蟋蟀
在温暖的阳光下,
蟋蟀在欢唱,
歌声传遍所有地方,
送走了春天寂寞的时光。
喜欢甜食的歌唱家
蝈蝈你的歌声真好听,
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欢乐地飞翔。
养蚕的经历,他依旧有“真话”可说。
它们不自由了
蚕蛾被关在盒子里,它好想找个对象相爱并且生下它们的宝宝,它好想飞到窗外的世界,看看美丽的鲜花,闻闻野草的香味,可是它已经不能飞翔了。
小鱼被放在鱼缸里,它好想回到它的家里,在那条宽广的河流里游来游去,和它的小伙伴们自由地成长,快乐地玩耍。可是它已经游不出鱼缸了。
小鸟在空中飞翔,石榴花在山上开放,小草在路边生长。可是蚕蛾和小鱼,你们为什么不能像它们那样?
引导孩子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真实地体验读书、体验生命,对于“读写”的兴趣自然高涨,就像是说话一样自然地表达自我,并爱上这种自然、真实的语文,真好!
这样真实的“读写”体验将一直伴随着他们。
小桥
夜空下有一座桥,桥上有张红毯子,毯子上有一条鱼,鱼儿游,游得欢,游回家里找妈妈。
很美的一首诗,孩子把桥下的红枫树想象成了红毯子,飘落下来的一片红枫叶子自然就是那条游回家里找妈妈的小鱼了。将真实的体验加入孩子独特的想象,他们的世界正在发光发亮。
三、新形式——创新教学,拓展平台
(一)制作读写微课,丰富读写情趣
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拼音教学中,语文那种丰富的情趣和文字的韵味,笔者认为拼音课堂中不能很好地让孩子们去体会,童心童趣也难以体现。要体会,当然要读书,并且是适切“童心”的读!因此,尝试了一个由课内拼音学习拓展到课外阅读的微课。
孩子们刚接触语文学习,是学习拼音。他们喜欢看绘本,拼音有时对他们来说会相对枯燥些。在拼音学习的过程中加入让他们感兴趣的因素,是不是拼音的学习就不会那么枯燥?是不是在这个兴趣点上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因此有了加入绘本学习的想法,并且采取微课的形式,将拼音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习和阅读变得有趣。
《bpmf》最后认识汉字时需要对“爸爸、妈妈、我”的拼音和字形进行掌握,孩子们对家庭、对亲人的情感体验既是学习的切入点也是学习需要提升的地方。我将《我爸爸》《我妈妈》这两个绘本与这课内的学习进行结合,制定了该微课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爸”“妈”“我”三个生字。
2.通过读图、听文和猜想,感知绘本内容,体会“我”和爸爸之间的爱与温暖。
3.学会看图说话,学习“ 像 一样 ”句式的完整表达。
4.有阅读绘本的兴趣,能够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快乐与提升。
微课形式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赚足了他们的新鲜感;有趣、贴近孩子内心亲情的绘本内容,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在趣味的阅读中既学习了课文知识点,也对阅读充满兴趣和期待。利用这种期待,在合适的时机让孩子们创造性地看图写话,丰富了儿童对语言的情趣体验,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点。
(二)微信读写平台,展示“童心”亮点
在“童心读写”中,孩子们有着自己真实、独到的体验和表达,而教师还可以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平台和环境,肯定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写。孩子们的想象、他们对阅读的喜爱和他们乐于表达的愿望,伴随那些稚嫩的文字一起跳进了我的心里,这些应该被鼓励。于是,笔者去申请了一个班级微信公众号“乐童大能量”,自己管理,平时经常发布一些孩子们想法独特、情感丰富的作品,将孩子们的才华分享给家长和老师们。在班级里,我们可以随时登录公众号,带领全班孩子一起欣赏他人的作品。孩子们在此得到鼓励,读写成了习惯。其实不管写得好与坏,只要孩子有动力、有兴趣了,我们都应该支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尊重。
课标中说:“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便是向我们提示了教语文、学语文的规律归根到底就是读,最后运用,即写。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读和写来进行,考虑“童心”的需求,调动丰富的语文资源,开拓孩子们语文学习的眼界,满足他们对语文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让孩子们在趣味和美中体会读写的魅力,感悟语言之美。只有“童心读写”,才能在语文学习道路上“与美同行”。
朱作仁教授考察山东省龙口市实验小学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中说道:“别小看了‘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八个字,这是教语文,也是学语文的规律啊!”相信在教学中抓住根本,关注到学习的主体,孩子们一定会悦纳“读写”,爱上语文。
[1]迟笑山. 教育教学论文精点[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2]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钱文霞. 高效连接课内课外——浅谈语文课堂背景[J]. 小学教学研究,2015(11).
[4]刘冰. 基于儿童立场的习作课程微型化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教育,2016(21).
责任编辑:武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