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入历史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7-02-16孙小华
孙小华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苑小学)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入历史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孙小华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苑小学)
小学品德教材中包含着一定的历史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是针对文本了解一些大概的背景知识,学生并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品德教学与历史教育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又形成必要的历史知识体系和观念,使两者相得益彰。方法有:1.教师讲述。2.展示历史图片。3.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历史知识渗透在教学中。4.教师推荐或布置课外阅读书籍。5.在学生搜集阅读完教师推荐布置的这些书籍资料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讲述、交流所得到的历史知识。6.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等。分阶段步骤:1.在低段品德教学中渗透民族历史。2.在中段品德教学中渗透家乡历史。3.在高段品德教学中渗透世界历史。
品德教学 渗入 历史教育 形成 完整体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本课程的核心。本课程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而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和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也就是说,品德学科是一门非常开放和包容的学科,在这门学科里,我们可以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究。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中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但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针对文本了解一些大概的背景知识,学生并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更不用说用历史的眼光来学习文本,到了高年级,大多数学生对于民族历史、家乡历史的了解还是不甚清晰,说不出什么内容,等他们到了中学,历史知识还是基本处于混沌状态,需要历史老师重新整理和补充。那么,小学阶段是不是就不需要学习系统的历史常识和研究历史了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品德教学与历史教学相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
实际上,品德教学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品德实践不能限于书本,应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学习资源。这种学习资源也包括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应该有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下面就品德学科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在品德教学中渗入历史教育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渗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适当地了解一些本国与国外的历史知识,而现在的小学中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历史课程。品德学科有其开放和兼容的特点,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渗透相关的历史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也可进一步扩大眼界,了解世界。例如在学习五下《圆明园在哭泣》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近代中国的历史知识,教师应该提倡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上网寻找、查找资料、问年长的人等)来了解我们国家近代以来所遭受的屈辱历史,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等形式先来学习近代中国的历史知识,然后再来学习《圆明园在哭泣》文本,这样学生更容易感同身受圆明园被焚烧时的心痛和愤怒,激发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同时也大致了解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培养了他们搜集整理、探索研究的能力。而在二上的文本中,比如《国庆节》《我爱您,祖国》《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炎黄子孙》这些文本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历史的认同和热爱,进一步挖掘文本,还能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起源和中国的历史等。其实,在小学品德课本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
二、“渗入”的方法
第一,教师讲述。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在导入三下课文《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中,就是利用这一方法,通过教师讲述杭州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成功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最为简单,而方法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本身,老师能否通过简单的讲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看教师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讲得清晰生动,并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从而达到对课文教学的辅助,使之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的一种附加条件。
第二,展示历史图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历史知识。通常我们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会出示一些人物图片, 如在《了不起,家乡人》《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等课文的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图片,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可以直观地接受这些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特征,为接下去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学习《了不起,家乡人》一课,我出示了杭州不同年代的历史名人,将他们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来,正是杭州悠久绵长的历史,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会发现他们的妆容、服饰都是不一样的,他们身上都有着时代留下的特有印记,在观察和分析中,学生们积累了相关的历史知识。
第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历史知识渗透在品德教学中。这是最能使学生直观地接受历史知识、提高品德课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比起面对沉闷的课本知识、白纸黑字的课文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形象生动的图像、丰富多彩的影视资料。在教学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这比让学生单纯地从课本中学习这些文字描写要鲜明直观得多,纵使学生有再丰富的想象力,但比起目睹这些场景,还是后者的效果更为显著。还有些历史故事常被拍摄成优秀的影片,我们在学习有关这些历史知识的文本时,大可以利用这些影视资料,既可以是课前搜集观看,也可以是课内播放,学生通过感观方面的记忆,内心受到的震动会更加强烈,而学生理解记忆的时间也比较长些。
第四,教师推荐或布置课外阅读书籍。品德学科教学并不仅仅在于课堂对课本的学习,而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接触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课外各个方面知识,教师应该适当地推荐或布置一些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与理解。例如,我们在学习完课文《从四大发明说起》后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去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里的小故事,学生对这种小故事一定很感兴趣。同样地,在学习二上《炎黄子孙》时,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或课后去搜集一些相关的神话故事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也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第五,在学生搜集阅读完教师推荐布置的这些书籍资料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讲述、交流所得到的历史知识。一方面把这些知识与同学分享,加深印象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为宽泛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讲述交流,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六,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到博物馆参观,欣赏蕴涵丰富历史知识的文物,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渗入”的可行性探索
1.在低段品德教学中渗透民族历史。
在二上第二单元的课文中,从《中秋节》开始共五课,涉及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的来源、中国的漫长历史等,可以说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以及进一步的整理和挖掘,就能大致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进一步地了解民族历史。
2. 在中段品德教学中渗透家乡历史。
三下第二单元的课文以“家乡”为主题,涉及家乡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名人,等等,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通过自主搜集家乡资料、讨论学习等形式,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慢慢建立起了一个历史知识体系,“从国到家”“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打下了基础。
3. 在高段品德教学中渗透世界历史。高年级的品德课文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大都有很深厚的时代背景。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应该在这个阶段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除了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教师则可以通过上课无形中插入重要的历史知识,对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使得学生产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中学的历史教学打下基础,同时,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品德课文的深厚内涵。比如学习五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没有对当时民族历史和世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是很难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的。在学习课文中,对民族历史有更全方位的认识,同时,培养世界历史的观念,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相关资料并作好摘记,而教师要适时适地地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为中学的历史教学打下基础。
四、“渗入”必须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重视品德的学科特点,历史知识只能“渗透”,不能“替换”。我们应该明确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是“品德教学”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我们需要做的是将两者结合,在品德教学中“渗入”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学习的系统。
其次,“渗透”要自然,不能外贴。历史知识是自然地渗透在品德教学中,主要是在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之余掌握更多历史知识,而不是刻意地为了掌握某些历史知识而把这些强加入品德教学。
再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确定“渗透”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如低年级儿童,比较愿意接受新奇有趣的故事,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品德教学中可以了解些历史小故事,认识我国古代的部分历史人物,了解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而高年级儿童不管是认识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应当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可以学习些本国大型的历史事件,并可以初步接触国外的历史,开拓学生的眼界。
另外,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通过品德课程来渗入历史知识,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设计,而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又不做了,不能急于求成。我们不光可以通过品德课程来渗入历史知识,在其他课程里也可以尝试渗入,只要适当适时。
将历史知识渗透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就是把以品德学习作为载体,把历史知识作为资料与工具自然地渗透到品德的教学活动中,在帮助学生提升品德核心素养的同时建立起历史学习的系统和观念。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发展,我们开始注重品德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在品德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小学品德教学的又一崭新的方法。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品德课程标准研制所. 品德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2]叶澜,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保华.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肖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