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质疑中绽放思维个性
2017-02-16江苏省建湖县钟庄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建湖县钟庄镇中心小学 沈 娟
让学生在语文质疑中绽放思维个性
江苏省建湖县钟庄镇中心小学 沈 娟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质疑就是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或教师的讲授提出疑问,跟老师、同学探讨。这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古人说“学贵有疑。”通过质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同时,质疑和解疑可以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质疑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这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然而,质疑并不是老师上课时说一声“你们不懂的尽管提”就行了的,需要教师逐步引导,由浅入深,从低层次到高层次,这样质疑才能取得上述的成效,达到质疑的最终目的。
一、增强文本角色体验,感受主体
在初始阶段,为了提高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否紧要都应耐心地听,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提问。然后对这些问题加以归纳,再让学生议论,或由教师讲解。学生与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差距和情感差距是其理解课文的难点,也是其思路狭窄的重要原因。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当文中角色,可促使学生了解人物内心、增强角色感受,从而拓展其思路。如执教《爱之链》一课,为引导学生从丈夫回家后女店主“不忍叫醒他”了解其心理,以体会其“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我这样引导:“她不忍心叫醒他。”中的“不忍”你是如何理解的?如果你是女店主,这时你怎么想?学生有的说,我会这样想丈夫已经回来了,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很累了,已经快急疯了,今天有个老妇人给了我许多钱,我想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有的说,这是因为乔依妻子心中充满了真爱;有的说,这既是对乔依找不到工作的安慰,又是对人间真情的赞扬。让学生充当角色能促使其尽快地进入角色,使其在人物所处的环境及其与人物言行的联系中拓宽思路,感受到人间温暖,感受到爱之链的主体。
二、转换文本思想角度,增强认识
当学生提不出问题而实际上并没有彻底弄懂时,教师应主动将设计好的问题抛出去,进行示范启发学生懂得如何深入钻研思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要吃透两头,尽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准确,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学会合作》一文,学生不能深刻理解题意而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句话,“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进入课题,知道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能成就。再了解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通过两个事例,懂得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有时学生思路狭窄,可以转换角度,提出问题,另辟蹊径,拓宽思路,如阅读《负荆请罪》之前,可以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弄清“蔺相如以什么方法要回了和氏璧?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进入课文之后,针对蔺相如避让廉颇是为什么?”有学生知道,这说明蔺相如顾全大局,因为他如果和廉颇正面闹翻了,就会对国家不利。这样回答显然是就事论事。为此,我这样引导:“如果蔺相如不避让廉颇,会发生什么,结果如何?为什么?这样,学生思路就打开了。”有的说,他可以直接走自己的大路,他是上卿,不需要避让,这样他和廉颇肯定闹翻了,因为廉颇也有很大功劳。有的说,他可以不必要去避让,如果廉颇阻挡了就去找赵王。如果这样,廉颇也不会拿蔺相如怎样呀。有的说“如果他不避让,蔺相如就和廉颇彻底闹翻了,”对赵国是很不利的,结果也只能适得其反,秦国就会让赵国内部不和,来个乘虚而入了。因为秦王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这就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理解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三、提供文本思维凭借,拓宽思路
有时学生思路闭塞,是因为问题抽象,学生难以把握。为此,可通过点拨为学生提供思维凭借,如阅读《卢沟桥烽火》,为引导学生体会我军大义凛然的英勇气概,我这样引导: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斜在卢沟桥面上。而中国守军: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这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们就会体会到我军的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日军的人仰马翻、狼狈而逃。以及感受到共产党在民族危急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样,学生便有说不完的话。思路宽了,理解也就深了。
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引导学生从词句含义、标点用法、思想内容、文章结构等方面去考虑,具体地说,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这种做法一般先出示课题,要求学生读课题想问题。如《山谷中的谜底》,学生提出:谜是什么?它的谜底又是什么?引导学生针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发现问题。如《大自然的文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蚂蚁为什么能预告下雨?气象台预测天气的仪器是不是根据蚂蚁的这一特征发明制造的?
总之,在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方法,思维活跃以后,要逐步提高质疑的水平。肯定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并组织全班学生认真讨论这类问题。对学困生要加以引导,但要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的积极性。由于质疑本身具有多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加上教师对质疑的指导,必须在课堂教学的瞬间敏锐地捕捉住问题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离度,再进行调控。这些都给课堂控制带来较大困难,但质疑对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语文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和现代科学的学习,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质疑,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