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互动的策略
2017-02-16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
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 陈 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互动的策略
江苏省太仓市双凤中心小学 陈 刚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不仅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儿童识字、看书、说话、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开阔视野、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陶冶情操、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入情——让阅读灵动起来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接触母语是从语文开始的。对小学生来说,学好语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学习语文确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还不够活跃,如果课上仅让学生机械、枯燥地学习课文,他们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语文课上逐渐流失,这无疑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努力更新一些观念和教学手段,让阅读教学灵动起来,才能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学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语言素养,而且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还要追求一种语言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生动活泼。如今,我们语文老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正在积极探索一种充满爱意的、富有诗意的、包含情意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接受审美情趣,使学生如沐春风,激发他们阅读的兴味,活跃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常说“文以载道”,“情乃文旨”,强调的就是读文章要“披文入情”。
对于语文教材,课文都是编者精选人生情感体验的高度结晶作为学生“学道”、“悟道”的根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倾注自己浓郁的思想感情,以春风化雨般的情感,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感受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悟“情”、得“道”。
案例:薄俊生执教《掌声》一课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小英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后,对两次掌声进行分析,理解第二次掌声的含义,教者从“经久不息”这个词入手。
师:什么是经久不息?
生:就是持续了很久。
生:持续了很久,就像永远不熄灭的火。
师:如果你是鼓掌的一员,你想用掌声对小英说什么?
生:你很勇敢。
师:小英担心的事情有没有发生?想说什么?
生:上帝虽然向你关上了一扇门,但会给你打开无数扇窗。
生:你不要考虑别人的想法, 不要担心被笑话。
生:我们虽然是花儿,你是一棵小草,但是我们一起享受雨露。
师:当小英热泪盈眶的时候,她自己会想些什么?
生:原来同学们没有嘲笑我,在鼓励我,我谢谢大家。
生:眼泪,就代表了谢谢。
师总结:正因为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同情心,都有一颗爱心,所以掌声才会“热烈持久、经久不息”。
课堂互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也是师生之间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注重的是学生阅读后的真实、独特的感受,而这种感觉不仅仅来自于课文,它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来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
二、学生动情——让阅读鲜活起来
一篇好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正如大树的“干”一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词语和句子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教学可以从感官上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学中悟情,读中入情,学中动情,学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精心品味阅读,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做到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的和谐统一。
1.感知文本美
文本的美是现实美的集中表现。它通过对人、物、事的细致临摹,呈现出文学形象的美,从而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我们语文教师在其间扮演的就是一种引领者的身份,在阅读教学中讲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探索中多留心、多思考,多讲究些方法,从语文课文中,我们也能获得美的享受,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
2.阅读理解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阐明了情感因素在艺术欣赏中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情感的激发和培养,既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动力,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之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借助语言文字,激活学生大脑储存的各种表象,领悟文本深层的内涵,引导其阐释句段,在释义中悟情,浮想联翩,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的真诚碰撞。
3.品味鉴赏美
“欣赏是情感的演武场”,如果没有情感的体验,就没有美的鉴赏。鉴赏能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是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中所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的人格精神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感染、熏陶中逐渐养成的,而语文阅读教学恰恰就具备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匠心与文本的意蕴,让学生领悟到一种别出心裁、胜人一筹的境地。语文教学中,师生在情感的激活、强化作用下相互感染,共同创造融洽和谐、富有美感的氛围,从而体验到文本那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玄妙”,有效地完成教学的使命,这恰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案例:王崧丹执教《荷花》一课片段。
教学过程中,老师请学生发挥想象:“白荷花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一个女孩说:“白荷花冒出来和蜻蜓亲吻。”“你怎么会想到‘亲吻’的?谁亲吻过你?……你的想象力真富有人情味!”边说边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于是,学生富有想象力的句子诞生了:“白荷花冒出来伸个懒腰。”“白荷花冒出来吹吹凉风。”“白荷花冒出来跳个水上芭蕾。”……那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架起“情感”的桥梁,能产生一种情感互动的效应,教师将情感带进课堂,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在情感交融中同频共振,学生就会在情感的涌动中,靠情的助推力,不断地从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