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作文:一种基于体验的写作方式
2017-02-16江苏省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实验学校范红艳
江苏省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实验学校 范红艳
在场作文:一种基于体验的写作方式
江苏省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实验学校 范红艳
“在场作文”是一种基于体验的写作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入“场”。以“生活”为经,可以孕育学生的“在场作文”;以“表达”为纬,可以建构学生的“在场作文”;以“想象”为轴,可以丰盈学生的“在场作文”。通过“在场作文”,打亮学生生活、生命的底色。
在场作文;生活;表达;想象
“场”是一个物理学术语,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样态。“场”是弥散于全空间的,在习作教学中援引“场”这一个概念,其根本意义是将儿童带回现场中,甚至进行现场想象、现场还原,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场作文”是一种基于体验的习作方式,能够让儿童的内心感受、体验集聚成渠。学生通过“在场情境”不断感受、体验、生成,能够形成种种的“微感”,进而展开创造性的文本表达。“在场作文”激发了学生浓烈的写作习惯意识,唤醒了学生沉睡的写作潜能,能够让学生达到写作与生命合和的快乐成长之境。
一、以“生活”为经,孕育“在场作文”
生活是“在场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是孕育“在场作文”的绝佳母体。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对生活进行观察、积累、感悟、表达,将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无奈地死写、死练、死应付的尴尬局面,才能不断提升在场作文的品位。
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深入到生活的细枝末节,才能从生活中提炼出鲜活的素材,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熟悉事物陌生化”的洞察力,让学生能够从寻常生活中发现不寻常。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次体验活动》,为了扩展、深化学生体验,笔者延长了学生的活动时空,提前一周让学生亲历体验。每一个学生选一个角色,然后在生活中积极体验、感受,并且将内心感受、体验真实地写下来。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丰富,有学生选择体验大队值日生的岗位,于是笔者和学校少先队机构多方协调、沟通,让学生做一回值日生,在体验中,学生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有学生选择做一回家长,为此,笔者电话联系家长,让学生在周末“做”家长,体验家长一天活动,两天下来,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家长的不易,他们原以为家长好当,但当学生真正“做”家长后,一日三餐以及琐碎的家务活,让学生对父母有了更多的感恩;有学生选择了教材中的护蛋活动,两天下来,能让蛋完好无损的学生如凤毛麟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展开了积极的体验,学生的写作才不再空洞,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有事,文章有了真情实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孕育了学生鲜活的、多姿多彩的写作。
二、以“表达”为纬,建构“在场作文”
习作是学生语用能力的直接显现,表征和确证着学生字词句篇的运用力,展现着儿童的修辞手法、谋篇布局、架构文本的综合素养,同时,习作也是学生诸种心理的综合外化。只有在习作中,才能实现学生听读与说写、情感与表达、生活与写作的无缝链接。教学中,我们通常能够发现学生的生活感受很丰富,但却不能生动地表达,由此导致学生习作了无生趣。以“表达”为纬,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在场作文”。
教师要破除学生表达的外在束缚,帮助学生挣脱写作的心理障碍,消除制约学生写作的八股魔咒,解构学生写作的种种套路、程式,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写作。所谓“不拘形式”,就是充分赋予学生写作的自主权,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表达的钥匙,给学生表达的自由,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不会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才能具有现场感、存在感。具有现场感的习作往往能够写出作者的独特感受,能够表达学生的真我。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笔者要求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如果写人,要求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与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度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由于题材、写法的开放,学生展现了丰富而生动的习作文本,有开心的事,有气愤的事,还有伤心的事、喜悦的事等等。在写作中,学生刻画了一个个具体真实的细节,文本由此变得生动起来。他们的习作开始走出“假大空”的沼泽,写出了真话、实话、心里话,形成了富有个性、富有创新气息的文本表达。
三、以“想象”为轴,丰盈“在场作文”
“在场”不仅仅指实联维度的物质在场,还指虚联维度的心理在场。以学生的“想象”为轴,可以丰盈学生的“在场作文”。换言之,通过想象、联想,可以将学生记忆中曾经在场的人、事、景等拉回到学生的心理现场。在对记忆的追忆、反思、咀嚼与反刍中,能够丰满学生写作的感受点、体验点,形成与实体相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语言、动作、视频等让学生“亲临现场”,从而集聚学生的内心感受。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看图想象作文》,图意是一位小姑娘看到一只雏燕从自家屋檐下的燕窝里跌落下来,小花猫看见了扑过去想吃掉它。要求学生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怎样。教学中,笔者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看到雏燕从窝里跌落下来的?小花猫是怎样发现这只雏燕的?小花猫准备怎样做?看到小花猫要吃雏燕,会怎么想?小女孩会怎样救雏燕?小女孩会请谁帮忙把雏燕放回窝里?如此,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情境下带着想象、联想,从自我的经验、体验深处提取相关的画面,从人物神态、动作中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在每个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习作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会上相互补充,激发学生想象情感,引发学生想象热情,掀起学生想象的头脑风暴,进而让想象更丰富、更合理。通过想象,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化育生命,建构自我。
“在场”是习作教学的支点,也是习作教学的自觉追求。学生主体生命在与他人、与自我的在场体验中自由生根、展枝、绽放。“在场作文”发展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形成了学生的语感、语识,学生在“现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写作能源。由此,“在场作文”打亮了学生生活与生命的五彩底色!
[1]熊福建.“生命在场”:语文教学的基点[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2(5).
[2]程予东.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11).
[3]陈克香.指向儿童生活意义的微感表达[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12).